佚名
【適用話題】謙遜 真實 淡泊名利 自甘寂寞
1979年,22歲的鐵凝從插隊的鄉(xiāng)村回到城市,在一家雜志社做小說編輯,業(yè)余也寫小說。一次,鐵凝有事去天津,行前作家韓映山叮嚀她帶封信給孫犁先生。鐵凝有些為難,因為,她聽人說起過,孫犁的房間高大幽暗,人很嚴(yán)厲,少言寡語,連他養(yǎng)在籠子里的鳥都不敢亂叫。韓映山看出了鐵凝的為難,指著他家鏡框里孫犁的照片說:“孫犁同志……你一見面就知道了?!?/p>
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鐵凝走進(jìn)了孫犁先生的“高墻大院”。這是一座早已失卻規(guī)矩和章法的大院,孫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詳細(xì)描述過它的衰敗經(jīng)過。如今各種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著,稍顯平整的一塊地,一戶人家還種了一小片黃豆。那天黃豆剛剛收過,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會神地?fù)於棺?。?dāng)鐵凝看到他的側(cè)面,已猜出那是誰??匆妬砣?,老人站起來,把手里的黃豆亮給鐵凝看,微笑著說:“別人收了豆子,剩下幾粒不要了。我撿起來,可以給花施肥。丟了怪可惜的?!本瓦@樣一句話,一下子拉近了鐵凝和眼前這位“大家”的心理距離。隨后,兩人相談甚歡。
三十年后,已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的鐵凝在《懷念孫犁先生》中寫道:“他一直淡泊名利,自尋寂寞,深居簡出,粗茶淡飯,或許還給人以孤傲的印象。但在我的感覺里,或許他的孤傲與謙遜是并存的,如同他文章的清新秀麗與突然的冷峻睿智并存。在他‘孤傲的背后始終埋藏著一個大家真正的謙遜。沒有這份謙遜,他又怎能甘用一生的時間來苛刻地磨礪他所有的篇章呢?”
【素材分析】謙遜是一種態(tài)度,淡泊名利更是一種境界,人生需要這種態(tài)度和境界。孫犁先生,若非自甘寂寞,保持謙遜、真實的本色,恐怕很難專注于寫作事業(yè),也很難成就一篇篇鴻篇佳作。他的這份謙遜與淡泊,值得世人學(xué)習(xí)。
【速用名言】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龂鴷r期政治家諸葛亮
2.我們每個人在內(nèi)心深處都覺得,對于生命持一種無憂無慮的淡泊態(tài)度,將抵償他自身的一切缺點。——美國哲學(xué)家 威廉·詹姆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