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亮,劉永生
摘 要: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性倫文化特征體現(xiàn)了男權與女權博弈的格局。在性別觀上,體現(xiàn)了男尊女卑;在婚嫁觀上,追求“郎才女貌”;在貞操觀上,表現(xiàn)為作為“偷腥貓”的男性與忠貞和淫蕩雙重角色的女性。性倫文化的特征體現(xiàn)了男權社會價值觀對女性的塑造。
關鍵詞:性倫文化;性別觀;婚嫁觀;貞操觀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28-02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生產(chǎn)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進化都是由生產(chǎn)力的不斷進步而逐漸實現(xiàn)的。如果我們用年鑒學派的“長時段”理論來考察這一觀點,它無疑是正確的。由于生產(chǎn)力的進步,人類社會開始了緩慢的進化: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由母系氏族時代進入父系氏族時代進而發(fā)展到傳統(tǒng)父權制社會。在中國,自農(nóng)耕文明的確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前的時段被公認的是中國的父權制時代,在這個時期所展現(xiàn)的文化是以男性文化為主,而女性文化從屬于男性文化。父權制細分起來又有父權與夫權之別,他們既有共性又有差別[1]。本文無意探討父權與夫權的差異,重點概括分析父與夫作為男性的共性在父權制社會里呈現(xiàn)的文化特點。男性與女性是相對而存在的,因此分析男性必然避免不了與女性的對比。男女兩性關系,即性倫文化[2],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社會文化的特性。鑒于此,筆者以“性倫”為切入點,嘗試分析其中的性別觀念、婚姻觀念、貞操觀念等三方面,以此來體現(xiàn)男權文化的一些特點。
一、性別觀:夫為妻綱、男尊女卑
男性與女性作為不同的性別角色,具備不同的生理特征。生理特征差異的存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過程之中很自然地導致了男女社會分工的差異。社會分工,首先是蒙昧時期人類生存的理性選擇;步入文明社會之后,它已經(jīng)超越了生存理性而轉換成文化角色的表征。文化角色的抉擇,實際上就是權力分配的博弈。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屬于農(nóng)耕社會,男女勞動分工的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織。這種概括簡單明了,但細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中隱含的意義其實卻是耕大于織。中國人非常注重“食”的問題,故有“民以食為天”的認識,這也表達了“食”是人生存第一位要素之要義。緊隨其后的第二要素就是“穿”,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織”。如果說“食”為天,那么“穿”必然為“地”。再進一步說,“食”是與男性連結在一起的,“穿”是與女性連結在一起的。因此,社會分工很自然地延伸出男女兩性地位的差異與活動范圍的不同?!澳凶泳油?,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閣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不言內,女不言外,內言不出,外言不入”[3]。這里,外和內不僅是一種空間劃分,也是對男女權力的分配和文化限定?!兑捉?jīng)》云:“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4]。男外女內是“正位”,反之則是錯位,是有違“天地之大義”的非禮行為。
男外女內規(guī)定了不同性別的活動范圍,不同的勞動經(jīng)歷和文化視野,造成了男女不同的性別心理,并進一步導致了性別歧視:男強女弱。該歧視進一步發(fā)展則造成了“男尊女卑”。到了漢初,董仲舒進一步發(fā)揮了儒家思想并糅合了法家思想提出了“三綱”,其中的“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從思想上確立了人世間夫妻、男女之間的等級秩序關系。到南宋,理學將倫常道德教條化,朱熹把“夫為妻綱”置于“三綱”之首,并鼓吹女性貞節(jié)觀,壓抑、摧殘女性人格。對于男權的鼓吹,自然就是對于女權的貶低,進一步拉大了男女兩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涤袨樵谄涿鳌洞笸瑫分性鴮δ凶鹋暗臓顩r做過形象的描繪:“天下不公不平之事,不過偏抑一二人,偏重一二人,則為之訟者、助者紛紜矣。若偏抑千萬人,則古今訟者、助者不可言矣。若夫經(jīng)歷萬數(shù)千年,鳩合全地萬國無量數(shù)不可思議之人,同為人之形體,同為人之聰明,且人人皆有至親至愛之人,而忍心害理,抑之制之,愚之閉之,囚之系之,使不得自立,不得任公事,不得為仕宦,不得為國民,不得預議會;甚且不得事學問,不得發(fā)言論,不得達名字,不得通交接,不得預享宴,不得出觀游,不得出室門;甚且斫束其腰,蒙蓋其面,刖纖其足,雕刻其身,遍屈無辜,遍刑無罪,斯尤無道之至甚者矣!”[5](P5)南宋時期強化的“三綱”、“五?!保蔀榻纤我院笾钡街腥A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男女兩性性別價值觀念判斷的標準,成為傳統(tǒng)社會乃至民國女性墮入痛苦深淵的文化根源。為此康有為曾發(fā)下宏愿:“吾今有一大事,為過去無量數(shù)女子呼彌天之冤;吾今有一大愿,為同時八萬萬女子拯沉溺之苦;吾今有一大欲,為未來無量數(shù)不可思議女子致之平等大同自立之樂焉?!庇纱酥饾u拉開了中國近代婦女解放的序幕。
二、婚嫁觀:“郎才女貌”
民間俗語“郎才女貌”代表了中國人的一種傳統(tǒng)婚嫁觀。作為集體無意識和社會文化心態(tài)的符號形式,“郎才女貌”折射了人們的擇偶心理、價值觀和審美理想。把“才”和“貌”視為男女結合的理想前提,在中國人的擇偶標準中,具有極強的文化影響力。男子以“才”實現(xiàn)自身的社會價值,女子以“貌”作為進入男性世界的資本,“才”和“貌”成為傳統(tǒng)社會對不同性別者的價值評判和文化限定,它以相對穩(wěn)定的群體思維方式借助民間俗語凝固下來,當俗語“郎才女貌”在民間口耳相傳的同時,它所代表的文化意識也得到了傳承和擴散。
但是,透過語義分析,追蹤文化內容,我們會發(fā)現(xiàn)被“郎才女貌”掩蓋的性別歧視和性別壓迫,它在本質上是男性文化所設計的理想婚姻,它以“郎才”配“女貌”的表面平衡掩蓋著本質上的不平等。
郎才女貌的表面平衡,掩蓋著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人們對于“郎才”和“女貌”的價值認同,出自不同的視點。具體來說,“郎才”是社會的認可,男子功成名就之日,便是“郎才”的社會價值實現(xiàn)之時。而對“女貌”的承認,主要是由男性認同的。雖然貌美的女子也能在女性世界得到承認,但是這種承認的審美尺度,仍然是由男性規(guī)定的。如“女為悅己者容”、“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等俗語,很能說明“女貌”迎合的是男人的審美尺度,它所折射的是男性的審美標準和審美理想[6]。
“郎才女貌”的結合對于男性來說是雙重的勝利:“郎才”實現(xiàn)了男人的功名欲,“女貌”滿足了男人對女人的賞玩欲。但是對女性來說,“郎才”和“女貌”可能潛伏著婚姻危機:“蕩子成名,必棄糟糠之妻”,是“郎才”給女性帶來的婚姻危機;“人老珠黃”是“女貌”所隱藏的婚姻危機。中國雖有“糟糠之妻不下堂”的俗語,是道德上對男人行為的一種制約,但傳統(tǒng)社會根深蒂固的門戶觀念則無形中消解了這種制約。從語義上說,“郎才女貌”所注重的是男女條件相配,但條件是否相配的解釋權多在男子手里。據(jù)此,男子可進可退,女子則被男性文化擠壓進了一個任人擺布的死角。因此,“郎才女貌”是男性文化專制下,女子對男子絕對依附的兩性結合,它常常孕育著女子的悲劇。
三、性倫之貞操觀:作為“偷腥貓”的男性與忠貞和淫蕩雙重角色的女性
性倫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關于貞操觀的問題。毫無疑問,貞操觀并不是伴隨著人類社會與生俱來的觀念,它是伴隨著對偶婚制的確立而逐漸形成的觀念?!八墙⒃谡煞虻慕y(tǒng)治上的,其明顯的目的就是生育確鑿無疑地出自一定父親的子女;而確定出生自一定的父親之所以必要,是因為子女將來要以親生的繼承人的資格繼承他們父親的財產(chǎn)?!盵7]57由此觀之,貞操觀是與血統(tǒng)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是中國父權制宗族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由于男女之間的不平等,貞操觀變成了對女性的一種片面的道德要求,妻子被視為丈夫所有和使用的私有物,不許他人動用和占有。由于貞操觀念長期的積淀和理學興起之后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明清之際貞操觀念達到鼎盛。
由于父權制社會下男女之間的不平等與女人對男人的依附,使得貞操“完全負擔在女子的身上,至于男子,毫無所謂貞操”[8],貞操完全成為女性的專有名詞,“夫均是人也,均是淫也,以非常嚴可謂極矣!有外夫則以為奸而許殺之,有內妾則以為禮而公行之,其不公可謂至矣!在立法之意,則以為男子之得有妾,以為廣嗣也,其聽外淫,以為無損也。若女子之有外遇,則是亂宗也,又無以折宗族之奸,則以不貞也。夫亂宗,則于男姓之傳,族制之成,誠為大礙矣,不可許矣。既以男姓為主,以族制為義,則此法雖奇偏極酷,亦不可以已夫。若宗族之奸,則罪尤加等,然則不為亂宗也,而重于防淫也。”[5]72因此,男性可以公然嫖妓、公然納妾等,不必擔心受到道德的譴責,甚至還可能成就男性文壇的風流佳話。在這種氛圍之下,必然造就了男性自相矛盾的文化心態(tài):一方面要求妻子的忠貞,另一方希望盡可能的與妻子之外的女性有染。這樣,在男性的視野下,女性被賦予了雙重的角色:忠貞與淫蕩的混合體。張愛玲的小說《紅白玫瑰》就是對這種男性觀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對這種男性觀的顛覆。作品的主人公佟振保的生命里需要兩種女人:“圣潔的妻子”和“熱烈的情婦”,自己追求別人的女人,卻由不得自己的女人不規(guī)矩,并以此作為男性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的標志。男權文化貞淫觀規(guī)范著女人“圣母”與“蕩婦”的角色,為佟振保的“雙重理想”提供了觀念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而結果情人與妻子角色的轉向,震裂了佟振保的性觀念裂縫,暴露了男性霸權文化的自相矛盾[9]。
綜上所述,從性別觀念、婚嫁觀、貞操觀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傳統(tǒng)社會男性文化的特點,其實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霸權。傳統(tǒng)男性文化就是一種男人對女人的霸權文化,這種現(xiàn)狀被維新以來的知識分子認為是造成中國社會貧困落后的重要根由。傅立葉曾說,女性的解放程度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因此近代中國社會的轉型,倡導男女平等、女性解放就逐漸成為中國邁向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左際平.從婚姻歷程看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家庭男權的復雜性[J].婦女研究論叢,2012(3).
[2]梁景和.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禮記·內則》
[4]《易經(jīng)·家人》
[5]康有為.大同書[C]//康有為全集:第七集.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6]譚學純:從“郎才女貌”看男性文化的實質[J].北京社會科學,1994(4).
[7]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C]//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瑟廬.產(chǎn)兒限制與中國[J].婦女雜志,1922(6).
[9]常彬.從“紅白玫瑰”看張愛玲對男性霸權文化觀念的顛覆[J].河北學刊,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