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詩三百篇,最好的句子之一乃“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然該句何以有名?大多賞析皆語焉不詳。我嘗試用孫紹振的微觀賞析法,略作分析。
首先用對比法?!恫赊薄芬辉姵鲎浴缎⊙拧罚缎⊙拧分羞€有一篇叫《出車》的詩歌,里面有一句:“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兩相比較,意境相似,都寓情于景,都用了對比,但略有不同,前者用“楊柳依依”,后者用“黍稷方華”;前者用“雨雪霏霏”,后者用“雨雪載途”,差別就在這里。
都用景物烘托離別,“楊柳依依”就比“黍稷方華”好。楊柳是景物,可做觀賞;黍稷是食物,觀賞性不強。柳字諧音“留”,再配以“依依”,表達依依不舍之意,情景相容,耐人尋味,古人在離別時有折柳相送的風俗,大概詩經時代就有。而黍稷方華,僅僅有植物茂盛之意,就沒有這么多嚼頭。
雨雪霏霏,重在雪花漫天飛舞,整個意境都被雪籠罩著,凄涼氣氛更濃;雨雪載途,視覺效果要差得多,只是在畫面的下方,有一部分雪景,味道沒有雪花漫天那么濃厚。
從音韻學的角度看,“依依、霏霏”這兩個疊音詞的運用,增添了詩歌的和諧節(jié)奏,讀起來更美,而后者沒有這樣的圓潤之美。
南北朝大詩人庾信的《枯樹賦》,結尾化用了這個句子:“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細較起來,韻味還是沒有超過原句。
再用還原法。這兩句詩是戰(zhàn)士在回家的路上觸景生情,所感所想。戰(zhàn)士回家的時候,已經是雨雪霏霏的深冬,他的心情非常復雜,百感交集,并不僅僅是王夫之所說的“樂”,當然有樂的成分,畢竟回家了嘛,但是,此時此景,已非昔日的春暖花開,所以他很自然地想到了離開時候的“楊柳依依”,強烈的對比,使得戰(zhàn)士心生感慨。還有歲月的流失,也許是十五從軍行,八十始得歸,青年的時候就像是“楊柳依依”,如今壯士暮年,只能是“雨雪霏霏”,這些情味都在景物之中了,戰(zhàn)士心中的深層的生命流逝感,是顯然的。在這里,我們可以把漢樂府詩《十五從軍行》參照著看: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
當然,家鄉(xiāng)的變化,親人的離散,等等,都可以在“楊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之中去細細品味?!靶械肋t遲,載渴載饑”,加之歸路漫漫,道途險阻,行囊匱乏,又饑又渴,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憂傷?!靶械肋t遲”,似乎還包含了戍卒對父母妻孥的擔憂。一別經年,“靡使歸聘”,生死存亡,兩不可知,當此回歸之際,必然會生發(fā)“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的憂懼心理。然而,上述種種憂傷在這雨雪霏霏的曠野中,無人知道更無人安慰;“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全詩在這孤獨無助的悲嘆中結束。
因此,短短的十六個字,真可謂情景交融,言簡意豐,言有盡而意無窮。
(作者單位:瀘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