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曄
其實人生有A面和B面,如同我們聽過的磁帶。無論哪一面都有我們最喜歡聽的一首或幾首歌曲。于是我們就反復(fù)聆聽那幾首歌,甚至忽略了另一面。即使聽到了那一面,不喜歡的歌曲往往過耳不入,我們輕聲哼唱的依然是自己鐘愛的歌曲。也許某一天我們發(fā)現(xiàn)了更動聽的歌,對磁帶喜愛倍加;也許有一天因為聽到了不喜歡的歌曲就對整盤磁帶棄之不理,但是好歌依舊在。
我們評價一個人似乎也如此,只關(guān)注他某方面的成就而忽略其他人性的本質(zhì)。
朱熹世人尊稱朱子,是孔孟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xué)的大師。成就顯赫,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一直被后人尊崇借鑒。我們所知道的朱熹是理學(xué)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然而生活中的朱熹也是凡人,也是有七情六欲的。據(jù)說當年他對嚴蕊喜愛有加卻不得,于是加害與嚴蕊打得火熱的唐仲友,后來還把嚴蕊抓捕入獄,對其逼供,連當時皇帝宋孝宗都說他瞎鬧騰。甚至還有其他韻事。無論真相如何,或許根本就是捕風捉影,卻也留下私事任人評說。但這一切似乎對朱熹理學(xué)傳揚沒有大礙。
但英國的薩維爾就不同了,作為名牌BBC電視臺音樂節(jié)目主持人,無數(shù)的榮譽賦予給了他,無數(shù)的光環(huán)籠罩著他,公眾追捧他的節(jié)目,追隨他的音樂,是因為人們信任他。其丑聞一經(jīng)曝光并證實真實性,他名落千丈,引起公眾憎恨,因為他嚴重傷害了公眾的信任與自尊,他的行為給更多人帶來直接或間接傷害。于是再多的榮譽與光環(huán)也罩不住他身上的丑事。所有隱匿的事實像被拽出的磁帶一樣,一段一段地暴露在視野里,而沒有繞在磁頭上。公眾翻看著真相,憤怒至極。于是公眾毫不留情地指責,毫不吝惜地棄之,猶如甩掉淘汰的磁帶,任糾纏的磁帶在風中回蕩乞求原諒,然而無人駐足回首相望。
倒是盧梭幸運,事做了,書也寫了,留下《懺悔錄》,不僅留名于世,還得到了世人的原諒,而且對于他的勇氣還大為贊賞。
其實,若無損國家尊嚴,民族利益,或許無大礙。但若如此,如秦檜勾結(jié)外族入侵,陷害忠良,字寫得再好,世人也不會欣賞,有誰會收藏奸臣的作品。千古流芳,爭相收存,遺臭萬年,誰肯世代相傳。
其實我們都有兩面,家里的一面,工作的一面;天真的一面,城府的一面?;蛟S有的人不止兩面,而且面面都玲瓏。
但無論有幾面,我們都不能丟了自己真實的一面。面對家人的親情,面對朋友的坦誠,面對工作的責任,無論你的人生向世間播放的是哪一面,都應(yīng)記住,善良是永遠的旋律,誠信是恒久的主調(diào)。德字為首的人生無論哪一面都不能丟,如果沒有了德,人生之歌唱得再動聽,恐怕也不會有人垂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