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舉
虛擬運營商的流量從三大運營商購買得來,流量的生產是柔性的,可定制的,用戶怎么用,運營商就怎么進貨。因此,流量不清零、或半年套餐等靈活的銷售形式,對于虛擬運營商都是可以操作的。
去年年底以來,工信部累計向民營企業(yè)發(fā)放了19張?zhí)摂M運營商牌照,這被外界視為向民資開放的改革破冰之舉。虛擬運營商的出現(xiàn),能為消費者帶來什么?
喜憂參半的虛擬運營商上市
所謂虛擬運營商,是指沒有自建移動網(wǎng)絡,但企業(yè)可以依托于三大運營商的網(wǎng)絡資源,獨立開展業(yè)務。
4月10日,蝸牛游戲發(fā)布了旗下虛擬運營品牌“蝸牛移動”。蝸牛移動推出的產品非常具有互聯(lián)網(wǎng)特征,比如“全國語音免費”、“流量累積不清零”、“零月租無套餐”。
仔細分析一番,卻難免令人失望。首先,語音免費是指免費語音包,如果是指IP電話,或者類似微信對講,這顯然沒有多大意義。而且,使用這個語音包還有下載、注冊等環(huán)節(jié)。而所謂送3G流量,實際上是指一次性交費,每個月不再繳費,就宣傳為“送”。
當然,無論如何,虛擬運營商必然有一些優(yōu)勢。虛擬運營商的流量從三大運營商購買得來,流量的生產是柔性的,可定制的;他們的用戶相對于三大運營商而言比例較少。因此,不管用戶怎么用,也不會存在流量暴增、系統(tǒng)承擔不了的情況。
簡單來說,運營商按照用戶的需求進貨,再按需出售。因此,流量不清零、或半年套餐等銷售形式,虛擬運營商都是可以操作的。
這種靈活銷售模式是三大運營商難以做到的。三大運營商的流量通過基礎建設而來,用戶眾多、硬件資源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放任消費者積累流量,然后爆發(fā)性使用。這很可能會影響到通訊質量。
但是,虛擬運營商也有天然的弱勢。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是客戶維護的壓力。傳統(tǒng)運營商經過多年的經營布局,在銷售與服務網(wǎng)點方面深入全國各地,而客戶服務熱線也有多年積累。虛擬運營商在終端、客戶服務方面,與三大運營商仍有較大差距。
生存難樂觀
虛擬運營商打破壟斷的作用被社會寄予厚望。不過,真的有用嗎?
我們常說中國移動通訊行業(yè)存在壟斷,不過,這種消費者直覺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卻并不完全反映事實。實際上,在移動通訊領域,本身就是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
從宏觀層面來講,目前三大運營商構成中國移動通訊領域的寡頭競爭狀態(tài):由于市場只有少數(shù)幾家,一家降價,另外的必須跟隨;反之,一家漲價,其他卻不會響應。最終結果是誰也不能搶走對方的客戶。
在雙寡頭、三寡頭這一穩(wěn)定但卻競爭激烈的市場架構中,虛擬運營商的生存空間在那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并不樂觀。就目前來看,虛擬運營商只會存在于一個細分的市場之中,往往依附于游戲、電商等增值服務而存在。
蝸牛此次在基礎通信產品外推出的免費商店應用、下載游戲免流量費等服務,虛擬運營也許只是蝸牛拓展手游市場的“營銷手段”:通過基礎通信產品的讓利來擴大手游用戶規(guī)模,保持用戶對其手游應用平臺和手游應用的粘性。另一大虛擬運營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通信,也是以流量經營為核心,打通淘寶、支付寶、云OS等阿里系業(yè)務。
目前,“帶號轉網(wǎng)”政策遲遲未能落地,此次發(fā)放虛擬運營牌照,也未能觸動這一點。對消費者而言,如果虛擬運營商的增值服務能夠吸引換號,那么,不妨一試。但如果是為了資費更便宜,虛擬運營商未必是一個令人滿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