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高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星光璀璨”的老壽星們,有一個“星群”特別令人矚目,我們可以稱之為“科技文化壽星群”。以當代中國為例,被尊為“國學大師”的著名學者季羨林,壽高98歲;以研究中國傳統(tǒng)哲學為己任的哲學家任繼愈,壽高93歲;書法家啟功,壽高93歲;書畫家齊白石,壽高94歲;大文學家巴金,壽高101歲;最早提出計劃生育的馬寅初,壽高101歲;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壽高98歲;語言學家周有光,104歲尚健在……還有這些年來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師昌緒、王振義、吳良鏞、謝家麟、程開甲等,都壽高九旬以上。這些“大師”級人物的壽數(shù),遠遠超過了中國目前的人均期望壽命值。
雖然這些科技文化壽星們的長壽經(jīng)驗各有特色,但仔細分析,還是有一些共同點的??偸菒壅f“當老頭真沒勁”的漫畫家方成,在回答關于他的養(yǎng)生之道時,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生活一向很平常,騎車作畫寫文章。養(yǎng)生只有一個字:忙?!边@“忙”字,可以說是眾多“大師”級人物共同的養(yǎng)生訣竅之一。他們正是一輩子“忙”個不停,從不考慮享“清?!保攀顾麄兩袂迥X健,壽達期頤。
就拿方成來說,他畫了一輩子漫畫,曾擔任過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的副會長。老年后退而不休,至今仍為自己摯愛的事業(yè)追求不止。2010年,以93歲的高齡作為廣東中山市亞運火炬?zhèn)鬟f手,健步完成傳遞。當年還受邀擔任3D動畫片《兔俠傳奇》的形象顧問,聲稱一定要活著看到《兔俠傳奇》公映的那一天。
再說季羨林,九十多歲時,人們每天在凌晨4點左右,就能看到他的書房亮燈了。問他起來這么早干什么,他說:“起來好去干活呀!”據(jù)他的家人介紹,那時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會超過10小時。
有“漢語拼音之父”之稱的周有光,曾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說:“我85歲離開辦公室,回到家中一間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書室中,看報、看書、寫文章?!比缃瘢?04歲的他依然定期給報刊寫些文章,其勤奮、其“忙”可想而知。
齊白石也是信奉“忙”的著名人物。九十多歲時,他還要求自己每天必須作畫若干幅,不完成不休息。他的信條是:“不教一天空閑過?!?/p>
生于1903年的貝時璋,是中國生物物理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在2007年的一則訪問記中,貝老說工作是他一生中最為快樂的事。那時他的眼、耳功能下降得厲害,可他在家除接待經(jīng)常到訪的國內(nèi)外客人外,每天仍要工作3小時左右,繼續(xù)對他建立的“細胞重建學說”及與之相關的生命科學課題進行理論探索與研究。
這些大師們的長壽歷程證明,忙有助于健康長壽。然而其中道理何在?
忙可以活躍細胞,保持心智,振奮精神,等于給人增加營養(yǎng)。生命在于運動,但運動不僅僅是體力上的活動,腦力活動也是運動。
忙也是一種修行。人忙了,肯定不會愁悶憂郁,胡思亂想,那些困惑老年人的“心病”自然離你而去;沉浸在學問之中,那些繁瑣雜念、勾心斗角,也不會擾亂你的心思。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心,而養(yǎng)心首在靜心。心靜了,長壽自然在其中。
健康學的研究也證明,適度的忙,確實對于健康長壽更有好處。當然,我們提倡的忙是適度的忙,不損害身體的忙。那些長壽的大師們,肯定都是懂得這個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