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苦子
父親脫口而出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句話在1980年代前半段的中國很流行。
我至今忘不了,當時在飯桌上,七旬老父第一次從電子管收音機里聽到這句話,不禁脫口而出:“壞菜,人心要變?!备赣H一直謹言慎行。這次脫口而出,當是有什么東西深深觸動了他。
遺憾的是,20多歲的我還沒來得及向老父討教,他就在一個有霧的清晨撒手人寰。時間沖淡了很多記憶,那句話卻折磨了我十好幾年?!皦牟恕毕褚粋€定語,指明了“人心要變”的方向——往壞了變。這怎么可能?
我仍然記得朋友給我講的一件事:他母親與一推車賣花盆的老人討價還價。突然下雨了,老人沒帶雨具,朋友的母親讓他在自家屋檐下躲躲。雨下得黏糊,沒停下來的意思。眼瞅中午已過,朋友的母親對焦急萬分的老人說:“別頂雨走,要感冒的,我給你下一碗面條,墊補墊補?!?/p>
這件小事感動我至今,有這樣的最美母親在,人心即使要變,也該是往好了變??!況且當時中國百業(yè)待興,改革開放之風(fēng)吹皺了人們心中一池池春水。企業(yè)承包、廠長負責(zé)制、多勞多得等新做法讓每個人朝氣蓬勃。迎著太陽走,逼仄的日子像影子一樣被甩在身后,未來的生活即將陽光燦爛,春暖花開。在這樣的希望里,人心怎可能變壞?怎可以變壞?
2012年,朋友的母親因食道癌離開人世,我去給老人送行時,跟來參加葬禮的人講起這件事,朋友不禁嚎啕大哭,很多人也熱淚盈眶。
朋友的母親是在她做完那件小事近30年之后才依依別世,父親所說的人心要變,似乎也從那時悄悄開始了。當公民式吶喊被碾碎、沖散,當“砸三鐵”的轟鳴擊穿一個個耳膜,當破產(chǎn)、下崗和失業(yè)頻繁地眷顧自己和身邊很多人,人們疑惑了,未來已至,但陽光吝嗇,花朵無聲。
是鞭撻也是暗示
1990年代初,學(xué)者王曉明等發(fā)起全國性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用他們話說,大討論起因是中國社會在精神上出現(xiàn)“變壞”的征兆:社會逼迫個人扭曲自己;心理勞動強度增大;財富分配不合理抵銷經(jīng)濟發(fā)展正面作用;權(quán)力腐敗毒化社會道德意識;頭腦知道對錯,但身體不配合……
那時正是我離開企業(yè)的前夜,廠子的形還在,但人心窄了、散了、壞了。幾十張膠合板,被一青工藏在近一人高的鋸沫車里拉走;很多人的挎包變大了,方便裝膠水、油漆帶出廠啊;裝配家具時,誰還會把螺絲一圈一圈擰進去,一錘子下去完活兒。企業(yè)垮下時,我們都推了一把。雷鋒叔叔不在了。當年,鄧小平借一位老奶奶的痛心之語,向黨、政府和全社會發(fā)出警告。但偉人和草民的共鳴并沒有勒住社會的側(cè)滑,幾年前,著名社會學(xué)家、清華大學(xué)孫立平教授的吶喊,比之“雷鋒叔叔不在了”更加石破天驚:中國社會底層淪陷。
我一直有個疑惑,媒體一次次曝光見死不救,雖意在鞭撻不良,倡導(dǎo)助人,但對淪陷中的很多人是不是也是一個消極暗示?老人摔倒了真不要扶,一扶真說不清,哪怕媒體仗義執(zhí)言,怕也于事無補,你沒證據(jù),法律真會判你擔責(zé)。真若有人惻隱之心不滅,愿意出手,也得先錄像。武漢中學(xué)生張聰路上扶起被撞傷的女士,卻被傷者指認為“肇事者”。經(jīng)警方十多天調(diào)查,“攙扶門”才真相大白。解除了冤屈的張聰盡管表示從沒為這一行為后悔,以后碰到這事還會出手,但先要用手機錄個相,求個自保。
已經(jīng)有人在這么做了,他叫肖國華,在江蘇泰興市機關(guān)事務(wù)管理局上班。當時他開車路過,見一女子躺在路中間,身邊車來車往非常危險?!坝袔讉€人看見了,卻沒人上前幫忙。”肖國華說,“我很理解這些人。”他下車后,先拍了幾張現(xiàn)場照片,然后才走過去,扶起摔倒的女子。
媒體對張聰和肖國華連篇累牘的報道,從正面看,是在弘揚一老一少的助人之舉,但也似在傳授自保技巧。做一件好事變得如此瞻前顧后,恰恰從反面驗證了孫立平教授“底層淪陷”的實質(zhì)——人心在淪陷。
我為人人
趕快收拾人心。這是2012年7月31日《長江日報》劉敏執(zhí)筆的社評標題;令人悲哀的是,64年前的1948年11月4日,南京《中央日報》發(fā)表的殷海光執(zhí)筆的社論,標題也是“趕快收拾人心”。至此,我才算理解父親那句脫口而出的擔心。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當它作為條件復(fù)句時,按邏輯推演,其意為:只有別人更多幫助我,我才會幫助別人。前為因,后為果,無因自然無果,即:當所有人都不幫我時,我也不會去幫別人。
也許我本不該這么咬文嚼字,但眼下的事實和現(xiàn)實還能讓我得出其他結(jié)論嗎?當人們的內(nèi)心在中國30多年轉(zhuǎn)型期積存起越來越多的不安全感時,這8個字就被無情地割裂了:人人為我盛行;我為人人不再。
這是不是從1980年代至今,我們走的路線呢?若真的如此,那對國學(xué)略有研究的父親,兒子對您預(yù)言的深刻崇拜,就充滿了悵然和悲壯。
從一年多前開始,黨的群眾路線活動開始了,依習(xí)近平不止一次的講話精神看,群眾路線不是短期行為,還將繼續(xù)走下去。這是執(zhí)政黨和政府層面的活動,那群眾自己該走什么路線呢?每個人又該走什么路線?
日前,學(xué)者吳稼祥在題為《習(xí)李改革是中國重登世界之巔的契機》一文中說:我希望不管哪個階層的人,最好都能回到原來的起點,考慮怎么做對這個國家有好處。吳先生給出兩點:各歸其位;各盡其責(zé)。我斗膽做了一下增改和歸納,即:回到起點,各歸其位,各盡其職,各負其責(zé)。
已逝的《東方時空》創(chuàng)辦人陳氓曾告誡同行:走得太遠了,要想想當初為什么出發(fā)。延展開來,我們當初為什么出發(fā),不就是為讓自己、讓家人、讓社會、讓這個國家更好嗎?這在任何時間都該是我們的起點。
今年春節(jié)的一天,我跟外甥女一12歲一4歲的倆女兒玩藏貓貓,4歲小妞一本正經(jīng)告訴我:“我是藏的,舅姥爺你是找的,姐你是看著的,誰都別耍賴?!编尢欤@不就是各歸其位嗎?各盡其職是姐姐負責(zé)監(jiān)督,小妹不能藏除房間以外的地方,我不準偷看。各負其責(zé)很簡單,誰輸誰受罰。
孩童做到了,大人會差得遠嗎?尋找中,我們步步驚喜——
《大國重器》里有這樣一個鏡頭,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有位工程師叫張瑩川,潔凈真空機器人只有他一人能安裝。這工作需要超常的專注。
因業(yè)績突出獲500萬獎勵的售樓員徐明,我們只看到她揣起了巨獎,卻沒看到她付出的辛苦:業(yè)主入住,她買好鮮花和鞭炮,到樓下等著,恭賀喬遷之喜;業(yè)主女兒生病住院,她去幫忙送飯;業(yè)主家暖氣不熱,她帶熱力公司的人4次上門,修好后,硬是讓熱力公司給業(yè)主供暖費打了5折……
有人說,這世道,從我做起要吃虧的。那么,看看徐明!
該是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倒過來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