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記得在余秋雨的散文集《晨雨初聽》中讀到過一個“終身教師”莫里·施瓦茨的故事。莫里16年前的學(xué)生,作家、記者米奇去看望將要離世的老師,可莫里卻宣布要給米奇上最后一門課程——人生,時間定在每星期的星期二。課程一共講了14個星期,最后一堂是老師的葬禮。“老師,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米奇曾問老師莫里。莫里回答:“與生活講和!”
大千世界,人生百味,但無論怎樣的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自覺地與自己的生活講和。
莫里老了,身患重病。但是他說,年齡是無法競爭的,衰老病痛和死亡是不可避免地會到來。當(dāng)我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樂于做個聰明的孩子,當(dāng)我是個老頭時,我樂于做個聰明的老頭。他告誡自己的學(xué)生,拒絕衰老和病痛,一個人就不會幸福。同樣,如果人生只樂意接納成功、權(quán)勢、富有,而拒絕失敗、卑微、貧窮,那么他也不會幸福。莫里給米奇上的最后一課,就是讓死亡充滿韻味,歸于純凈。
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幸福,同時欣然接受人生的一切不幸,就是與生活講和。這樣的人才是幸福的,而且這種幸福是可以延續(xù)到你生命的終結(jié),延續(xù)到你的身后,就像聰明的老頭莫里一樣。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是生活的失敗者,沒成名也沒成“家”。但是,一個同事說,你不錯了,你看你孩子多有出息,考上了全國名牌大學(xué);你看你的家,和和睦睦,多好;你看,你走過那么多地方,見過那么多世面;你看,你還會寫點文章,把文字變成鉛字的感覺多好……
我一想,可不是嗎?我奮斗了,我有所得,我為什么與自己過意不去,而不與我自己、與我自己的生活講和呢?
希臘諺語說,從智慧的土壤中生出三片綠芽:好的思想,好的語言,好的行動。這些綠芽正是愛的滋潤才萌生出來,有了這些可貴的綠芽,那世人還有誰能不與自己的生活講和呢?
編輯/纖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