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苯琛短m亭集序》感情線索組文,敘事,繪景,談生死,議人生的寫作方式,在閱讀中,巧點撥《赤壁賦》的結構及主題的學習理解可以得到妙突破。
師:《蘭亭集序》一文中哪三個詞語高度概括了全文的感情變化?
生:“樂”“痛”“悲”。
師:請同學們初讀蘇軾《赤壁賦》,找出文中高度概括全文感情變化的三個詞語。
生:“樂”“悲”“喜”。
師:聯(lián)系課本注釋我們可看出蘇軾當時的心情怎樣?
生:從皇帝身邊的紅人到貶官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軾心情郁悶、失意、傷感……
師:《蘭亭集序》中王羲之“信可樂也”的原因有哪些?
生:與志同道合的“群賢”賞春天美景,“一觴一詠”,“暢敘幽情”。
師:細讀《赤壁賦》探究蘇軾“飲酒樂甚”的原因?
生1:蘇軾寄情山水,月夜泛舟游赤壁中找到了快樂。
生2:蘇軾欣賞“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月色美景中隨心所欲地游,在快活似神仙的感覺中暫時忘記了官場的失意,借酒的麻醉得到了快樂。
師:上面的兩位同學分析得極到位,古人在仕途失意時往往寄情山水,借酒澆心中不快。
師:“赤壁”月色美景真的讓蘇軾徹底快樂了嗎?
生:“借酒澆愁愁更愁”,客人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洞簫聲使蘇軾“望美人兮天一方”,蘇軾又失去了內心的平靜。
師:“醉翁之意不在酒”,《蘭亭集序》中王羲之借蘭亭集會抒發(fā)了“死生亦大矣”的“痛”,《赤壁賦》中蘇軾又想抒發(fā)什么?
生1:借赤壁聯(lián)系三國歷史英雄人物雖曾叱咤風云,但“如今安在哉?”蘇軾想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慨。
生2:蘇軾想抒發(fā)人生一世卻不能和曹操,周瑜一樣建功立業(yè)有所作為,只好“托遺響于悲風”的失落。
生3:蘇軾聯(lián)系“月”“水”論述了自然界萬物的“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抒發(fā)了人生短暫,人生如意也好,失意也罷,時間一天天在過去,一切都在變化中成為過去,“又何羨哉!”且享受“造物者無盡藏也”的思想。
生4:客人喜而笑,主客“洗盞更酌”不知天亮了。這里充分展示了蘇軾坦然面對人生仕途中的不如意,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師:《赤壁賦》用“樂”“悲”“喜”的感情變化組織全文,使文章結構顯得明晰。在游赤壁、賞月色、主客問答中塑造了一代文豪蘇軾豪放樂觀的形象。學習蘇軾的處世態(tài)度,人格魅力那么我們的人生必會出現(xiàn)許多亮點。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靖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