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靜
長期以來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中過分重視了“言”而忽略的“文”的滲透。如何能將二者很好地相結(jié)合,我認為還是應該從“文”上下工夫,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上來看,培養(yǎng)文言文的閱讀語感是很重要的。
以《記承天寺夜游》為例:在課剛開始,我請同學們自由回答自己關(guān)于蘇軾的了解用來導入新課。接著我便出示名人對蘇軾的評價:
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鯂S
與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幾分愚忠;與陶潛比,他多了一分經(jīng)歷,少了幾分寒閑;與李白比,他多了一份責任,少了幾分狂漫;與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幾分怨言。
回顧以前所學蘇軾的詩歌:《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等,朗讀尋感。
1.要求:字正腔圓地讀,有板有眼的讀,有情有味的讀。
這節(jié)課我在朗讀上也頗下工夫,如此空明皎潔的文章,在學生朗讀漸入佳境之時我配了一段音樂(日本禪樂,對音樂的選擇也盡量要與文章氣氛相符。)這樣學生在反復的咀嚼體驗之下,逐漸產(chǎn)生對文本解讀的渴望,接下來便可順水推舟。疏通文義,在翻譯的時候我選取了第二小節(jié),先請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語感來隨便翻譯借用書下注解,學生們也基本上都答得出來,個別語詞我稍作修改以求更加通順。接下來進入對文本的解讀。
2.寫作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蘇軾似乎與月亮有著特殊的情感:他曾問月: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曾嘆月: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月兒殘缺,何時是清滿的佳期?在寒月下的是詩人高潔自許,不愿隨波逐流的身影。他曾悲月:酒賤長愁客少,明月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酒凄然北望。
這是作者被貶黃州的第一個中秋月,賦予明月悲劇的色彩,才高見妒,忠而被謗的喟嘆?。ㄑa充一點詩詞使得學生更明白月亮對蘇軾不同尋常的意義,擴大視野?。?/p>
在這樣美好的夜晚作者卻“念無與樂者”又是明月何皎皎的夜晚,月色入戶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來與他做伴,此時他睡意頓消,披衣起行,見月光如見久違的知心朋友。但是卻想到?jīng)]有與自己可以一同欣賞月色的人,于是就很自然地想到了張懷民。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與張懷民的關(guān)系呢?
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 欣賞趣味相同
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guān)系親密
以上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來完成,當同學們找到這些句子再次叫學生朗讀體味來體會他當時的心境。接下來我也補充了關(guān)于張懷民的資料鏈接:
蘇軾曾寫詞與他:《水調(diào)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接下來我用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推敲語句由景入情。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品味佳句:由學生自由回答老師總結(jié),學生說完再帶著情感進行朗讀。
這樣的夜晚只有這樣的“閑人”有幸得見,接下來就集中討論何為“閑人”結(jié)合背景試做分析:
背景鏈接:1079年,蘇軾因?qū)π路ǔ钟胁煌庖?,被網(wǎng)羅罪名,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詩句,蘇軾被捕下獄,坐牢103天,幾次瀕臨砍頭之險,史稱“烏臺詩案”。之后,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實際上和流放差不多。此時蘇軾深感無用武之地,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大多表現(xiàn)了曠達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
本文是蘇軾在被貶謫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元豐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素質(zhì)被貶黃州,心境是相當復雜微妙的,也是這一時期成就了蘇軾,關(guān)于蘇軾的解讀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對他的理解可能更為復雜深刻一些,但是,作為現(xiàn)階段的中學生,基本上能理解到他心境的矛盾與微妙即可。在最后我進行了一段拓展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總結(jié):“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曠達的胸懷。只要胸懷了灑脫的情思,就可以在心中永懷了一輪皎潔的明月,永遠燦照了生命的夜空。
正如余秋雨所言: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jīng)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shù)才情獲得了一次蒸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jié)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jīng)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chǎn)生。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課后我介紹同學們看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更多的搜集蘇軾的資料詩詞去走近他了解他,一節(jié)課,對于語文來講是滄海一粟,我只想帶著學生們走進語文的殿堂讓他們自己去思索,長此以往也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堂也更像語文課堂!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