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吉
在進入休產(chǎn)假的第三個月,我的心情幾近崩潰。既沒有想象中迎接寶寶到來的欣喜,也沒有推著嬰兒車沐浴在春光里的浪漫;相反,是完全淪陷在尿布、奶瓶和不明所以的哇哇大哭中。每天晚上給寶寶洗臉哄睡,我都會故作高興地說“啊,愉快的一天結(jié)束啦”,但是,心里卻被疲憊、低落、毫無價值感包圍。我討厭這個蓬頭垢面的自己!
以前曾在公司人力資源部工作,即使是處理突發(fā)狀況我都游刃有余,為啥面對這個小人兒我就完全慌了神?我每天都干了些什么呢?于是我決定拿出自己職業(yè)女性的一面,來管管我這個新手媽媽的時間。
24小時監(jiān)測 清理“冗余時間”
在進行時間管理前,首先要搞清楚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以前對寶寶的作息我也有所記錄,主要是記下何時吃奶、大便、入睡等。雖然小寶寶也無非是吃喝拉撒,但這種“流水賬”最容易讓時間渾渾噩噩地溜走。于是,我決定進行24小時時間監(jiān)測——寶寶的和我的。我采用了“可視化”的方法,每天畫兩個大大的同心圓,外圈為“寶寶的一天”,內(nèi)圈為我的一天。
同時,我設計了一些常用符號來標明我們都做了什么,如用“風箏”圖案代表帶寶寶去兜風,用“水紋”圖案代表給寶寶洗澡,用一條“小魚”代表給寶寶吃魚肝油等,清爽可愛又一目了然。
每天晚上,我就像賬房先生一樣開始“結(jié)賬”,分別計算寶寶和我消耗了哪些大塊的時間,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調(diào)整,讓我們彼此磨合得更好。
通過時間監(jiān)測,我果然清理出了不少“冗余”時間。比如,每天總有一些時候,對于寶寶抱也不是,放下也不是,原來是累了在“作困”,卻還不想睡。我常常因此被折磨得精疲力盡,頗為光火!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些時間加起來居然有近2小時!與其為了哄睡,和寶寶斗智斗勇搞“拉鋸戰(zhàn)”,還不如帶他出去兜兜風,看累了他自然就心滿意足地睡著了。
經(jīng)過調(diào)整,寶寶每天的“放風”時間迅速增加。以前看育兒書上說寶寶一天要進行3個小時的空氣浴,我老嘀咕哪來那么多時間?!現(xiàn)在達成目標近在咫尺!
對于我一直希望和寶寶一起做的親子活動,比如共同閱讀、練習健身球等,以前總是做得有一搭沒一搭?,F(xiàn)在通過時間監(jiān)測,我找到了幾個寶寶精神狀態(tài)比較好的時間段。經(jīng)過幾次試行,效果很好。習慣成自然,親子活動終于以細水長流的方式固化在寶寶的時間表中了。
標注優(yōu)先級 斬斷“垃圾時間”
時間管理最著名的“四象限”法則,將每天的事件以“重要性”和“緊迫性”進行分類。在產(chǎn)假期間,我希望至少達成兩個目標:建立高品質(zhì)的親子關(guān)系和產(chǎn)后體能恢復。由此,我重新將日常事件進行分類。
A類為“重要且緊急”事件,由于影響大、重要性高,必須第一時間優(yōu)先處理。我作為新手媽媽,由于經(jīng)驗不足,不管是寶寶莫名的夜哭,還是滿身的痱子,都會引起我很高的警惕。A類事件越多,精神越容易緊張。但相信隨著育兒知識和經(jīng)驗的增長,標注為A類的事件會逐漸減少。
B類為“重要但不緊急”,我的健身計劃和閱讀育兒書即屬于此類象限。B類應當在所有象限中占據(jù)最高比例,才是一個健康的時間安排,但恰恰是由于并不緊迫,而往往被忽略。
無論是臃腫的身材,還是育兒知識的匱乏,都大大打擊了我的自信心,讓我陷入無力感。所以,我決定無論再忙再累,每天都必須抽出至少一小時做瑜伽和補充育兒知識。我向家人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并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堅持完成B類任務,讓我覺得每一天都充實而有意義。
C類為“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因為“緊急”,所以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網(wǎng)購”就是個吸時間的“黑洞”。寶寶的到來,自然需要添置很多東西,家庭主婦的基因讓我喜歡貨比三家,往往一開淘寶,時間就飛速溜走——網(wǎng)購的事情就交給老公去做吧,快刀斬亂麻,而且還能讓爸爸有參與感和成就感,何樂而不為?
D類則為“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我曾以為刷微信、微博可以讓我了解更多育兒的知識,屬于B類。但事實上網(wǎng)絡上的育兒信息很多都自相矛盾,而且以碎片化方式呈現(xiàn)。更要命的是,東看西看的時間遠大于“正事”,看累了剛想睡下,寶寶就嗷嗷哭著要喝奶了,所以我每天都掛著兩個黑眼圈。對于D類事情,越早戒除,越能更好地適應新媽媽的節(jié)奏。
小結(jié):
我曾以為,時間管理并不適用于新生寶寶,畢竟寶寶自己都沒有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時間,何從“管理”。但是,當我開始真正關(guān)注時間的使用,并重新以“新手媽媽”的身份來為生活標注優(yōu)先級時,時間真的開始越管理越多!做一個淡定、從容的母親,才是養(yǎng)育身心健康寶寶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