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華鴿
1961年,廈門人戴鴻雁應(yīng)征入伍,隨后到廈門、金門對峙的最前線擔(dān)任“心戰(zhàn)”閩南語播音員,他的一生從此改變。與他一起被改變命運的有近5000人,他們隸屬于一個曾經(jīng)的部隊番號:536部隊。這支部隊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對臺心戰(zhàn)部隊”。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從1953年到1991年,從彼此破口大罵到呼吁叛逃投誠,再到互相提醒對方“打雷下雨收衣服”,兩岸歷史不知不覺間已走過38年。
海上“上甘嶺”
廈門角嶼島與金門馬山陣地,距離最近處不過 1800米,成為設(shè)立“心戰(zhàn)”廣播喇叭的最佳地點。
1953年春,從朝鮮戰(zhàn)場繳獲的美軍“九頭鳥”廣播器材被運到廈門角嶼島。
“九頭鳥”是用九個小喇叭組成的一座小喇叭墻,重達40多公斤。
3月6日,我人民解放軍第一個對敵有線廣播組——角嶼對敵廣播組宣告成立,四天后開始對大金門的國民黨軍廣播。兩年內(nèi),先后又有四個廣播組在廈門沿海建立。角嶼島的喇叭響了不到半年,國民黨也弄來日本生產(chǎn)的大喇叭,安裝在正對角嶼島的金門馬山。
一場對壘攻心戰(zhàn),正式開始。
1953年底,當(dāng)時在28軍擔(dān)任文化教員的吳世澤因閩南話和普通話都講得好,經(jīng)歷層層審查后擔(dān)任角嶼廣播組播音員。
在戴鴻雁看來,“海上上甘嶺”五個字不足以形容角嶼島的艱苦。
這個只有0.2平方公里的小島上沒有淡水,沒有食物,沒有藥品,也基本沒有可用于建造工事的材料,一切必需品都靠補給船運來。廣播組剛上角嶼島時,住在一個挖出來的簡易地坑里。播音員和組長四個人的住處不足八平方米,還需放兩張桌子當(dāng)工作臺。另外三個機務(wù)人員則住在用蘆葦搭蓋的棚子里,常年與兩部轟鳴的發(fā)電機作伴。
兩岸的廣播站理所當(dāng)然地成為兩岸炮兵“重點照顧”的對象。將對方喇叭打成啞巴,是立功條件。角嶼島廣播一響,金門的炮彈就順著聲音打過來。吳世澤和戰(zhàn)友常常背著40多公斤重的“九頭鳥”,同金門的大炮打“游擊廣播戰(zhàn)”。
“六條保證”
在相當(dāng)長時間內(nèi),廈門、金門之間只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敵我對打的炮聲,另一種是敵我對罵的廣播聲。炮聲一停,廣播就播音。
廈門廣播站罵對方“蔣匪”,金門廣播站回罵“共匪”;廈門的口號是“我們一定要把美帝國主義趕出臺灣”,金門的口號則是“我們一定要反攻大陸”……
廈門廣播站播音多以《解放軍進行曲》為啟始。廣播站的播音為杜絕出錯,多為錄播,平均每分鐘120個字。
每個播音員最熟悉的廣播內(nèi)容,莫過于對蔣軍起義投誠人員的“六大保證”:一、保證生命安全;二、不打、不罵、不侮辱;三、不沒收個人財產(chǎn);四、傷病者給予治療;五、愿回家者發(fā)給路費,愿就業(yè)者幫助就業(yè);六、起義投誠立功者給予獎勵?!皣顸h官兵、金門的同胞,福建前線人民解放軍對金門廣播現(xiàn)在開始……”一年365天,平均廣播280天到300天,一天“六條保證”至少聽16遍。后來國民黨士兵過來投誠,“六條保證”都背得滾瓜爛熟,第一句話就是“政策我很清楚”。
“湯麗珠攻勢”
湯麗珠在金門馬山廣播站從1958年起待到1961年戴鴻雁上島時還在。情報顯示,她的父親是國民黨軍官。
戴鴻雁曾經(jīng)無數(shù)次拿起望遠(yuǎn)鏡看湯麗珠。他想不明白,這個苗條的漂亮女人,為什么一張嘴卻像潑婦罵街呢?
戴鴻雁和他的戰(zhàn)友們特別發(fā)動了一場“湯麗珠攻勢”。廣播組陸續(xù)獲得了湯麗珠在大陸老家親戚的照片、故居的照片和老家的土特產(chǎn)?!罢垏顸h馬山廣播站播音員湯麗珠注意,現(xiàn)在廣播你的姑姑給你的信……”接下來還有她侄兒給她的講話錄音,并說明她的親人都還健在?!皣顸h宣傳說,你的家人都被殺光了,根本沒有這回事。他們現(xiàn)在還過著幸福的生活”,“你是浙江金華人,你的阿姨做了你最喜歡吃的金華火腿,明天有一艘禮船漂去金門,請你品嘗你老家的土特產(chǎn)”。
沒過多久,湯麗珠就被調(diào)離了金門馬山廣播站。
將兒的墳?zāi)孤裨诮菐Z島
“心戰(zhàn)”效果如此好,但在廣播站服役過的近5000人中,卻無一人叛逃。這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也是奇跡。
廣播站的人怎么才能不被腐蝕?戴鴻雁覺得,任何口頭教育都沒用,講多了還反感,“我的班組長來為我蓋被子,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上級只要關(guān)心自己的士兵,老百姓擁護你,這比什么都重要”。
當(dāng)時,漁民抓了螃蟹和魚,都會送給廣播組和連隊,讓他們改善伙食。
在角嶼島那幾年,金門什么地方是假崗哨,哪個方向最安全,雷達死角在哪里,戴鴻雁再清楚不過。他笑言,如果要投敵,沒有誰比我更方便更清楚。
有一次,慰問團來島上演《洪湖赤衛(wèi)隊》,戴鴻雁拿著錄音機去記錄,想作為播音素材使用。當(dāng)他聽到“娘啊,兒死后……將兒的墳?zāi)瓜驏|方……”眼淚突然掉下來。后來他發(fā)現(xiàn),其他戰(zhàn)士也開始流眼淚了。戴鴻雁在心里把歌詞改為“將兒的墳?zāi)孤裨诮菐Z島,讓兒看著臺灣升起紅太陽”。
七位元帥到訪
1962年夏天,戴鴻雁接到命令——到廈門對臺廣播站總部報到。戴鴻雁知道這是有重要接待任務(wù)了。
直到接待前一天,戴鴻雁才聽說是“羅總長要來”。羅總長是時任總參謀長的羅瑞卿。第二天7點半,胡里山周邊已全部戒嚴(yán)。9點鐘,羅瑞卿與福州軍區(qū)司令員皮定均先到。不料此時卻出現(xiàn)意外。胡里山廣播站大門口一位站崗的士兵不知腦袋犯什么暈,攔住了走在最前面的羅瑞卿,問“首長你們是哪里來的?”為這次接待任務(wù)訓(xùn)練了半年,皮定均想不到會出這種紕漏。羅瑞卿隨即下令,崗哨全部撤換成帶來的人。
待首長全部在主席臺上坐定后,戴鴻雁拿眼角向上掃,第一個認(rèn)出來的是陳毅元帥,其次是賀龍,除了朱德、彭德懷、林彪,十大元帥中的七位元帥全部到場。先是一位女播音員表演用普通話播“六大保證”,然后,戴鴻雁用閩南話播。整個表演過程不超過三分鐘。
31軍聯(lián)絡(luò)處處長王泉激后來告訴戴鴻雁,朱德曾說“我一定要去,我這輩子不一定能解放臺灣,但一定要到最前線去看一看”。但他的專車到廈門大學(xué)附近仍被攔住,“去七個已經(jīng)有很大風(fēng)險,萬一走漏風(fēng)聲,后果不敢想”。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當(dāng)天,中國國防部長徐向前在《人民日報》發(fā)表聲明,宣布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此后,兩岸廣播人情味越來越濃,互相播報天氣、提醒對方下雨記得收衣服等,都成為慣常播報內(nèi)容。
雙方的稱呼也開始不一樣。大陸這邊,最早稱對方是“蔣匪軍”,后來為“蔣軍官兵弟兄們”,再后來改為“親愛的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親愛的金門同胞們”。“清晰、自然、親切、動聽”成為對播音員的播音要求。
1991年4月23日,廈門對臺有線廣播完成了最后一次播音。從第二天起,工作了38年的廣播站從此沉默。
(摘自《時代郵刊》2014年第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