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暉
(湖南省醴陵市中醫(yī)院,湖南 醴陵 412200)
不同用藥方案的米非司酮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劉曉暉
(湖南省醴陵市中醫(yī)院,湖南 醴陵 412200)
目的探討不同用藥方案的米非司酮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患者135例,隨機分為A、B、C組各45例,其中A、B組為觀察組,分別給予米非司酮100 mg/d、50 mg/d治療,C組為對照組,給予頭孢克肟治療,比較各組間臨床療效及用藥安全性。結果觀察組有效率91.4%(61/40)顯著高于對照組51.4%(18/35),差異顯著(P<0.05);A組在降低患者血β-HCG、縮小宮內殘留物、改善陰道流血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B組(P<0.05);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7.1%(6/35)顯著高于B組5.7%(2/35),差異顯著(P<0.05)。結論米非司酮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效果較佳,大劑量短時間用藥臨床起效快,但不良反應多,臨床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用藥。
米非司酮;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有效性;安全性
近年因意外妊娠或不宜繼續(xù)妊娠而不得終止妊娠選擇人工流產的患者逐年增加,此類患者中很大一部分為重復流產或過期流產等,使得人工流產術后殘留的發(fā)生率逐年升高,為患者帶來一定的痛苦。米非司酮是一種新型的抗孕激素藥,其作用為與孕酮受體結合,且親和力顯著高于黃體酮,從而阻斷孕激素作用于受體,抑制滋養(yǎng)葉細胞增生,具有終止早孕、抗著床、促進宮頸成熟等作用,可用于輔助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35例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患者,通過給予不同劑量米非司酮探討其在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患者135例,所有入選患者符合以下條件[1]:①人流術后陰道持續(xù)流血或間斷流血14 d以上;②血清β-HCG在50~2000 U/L;③B超檢查示宮腔內異?;芈暎? cm,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異位妊娠患者、米非司酮藥物過敏者等,患者年齡20~43歲,平均年齡(33.2±4.1)歲,孕周5+4~10+2,平均孕周(6.1±0.6)周,所有患者隨機分為A、B、C三組各45例,其中A、B組為觀察組,C組為對照組,三組患者在年齡、孕周、體質量、血β-HCG基線值、及宮腔內回聲大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P>0.05),組間可比。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治療,其中A組給予米非司酮片(即婷,北京紫竹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50003)100 mg、po、qd,連續(xù)服藥7 d;B組給予米非司酮片50 mg、po、qd,連續(xù)服藥14 d;對照組C組給予頭孢克肟片(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116)100 mg、po、bid,連續(xù)用藥7 d,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性及用藥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臨床療效[2]。顯效:治療后患者陰道停止流血,血β-HCG水平恢復正常,B超檢查結果示宮內無異常占位回聲;有效:治療后患者陰道流血減少,β-HCG水平較治療前有所下降,B超檢查結果示宮內異常占位回聲較治療前減小;無效:治療后患者陰道流血、β-HCG水平及宮內占位回聲均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需行清宮術治療。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觀察患者服藥后是否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神經(jīng)興奮、皮疹等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結果采用SPSS17.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指標以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值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91.4%(61/40)顯著高于對照組51.4%(18/35),差異顯著(P<0.05),見表1;治療1周后,A組的血β-HCG下降值和B超檢查宮內殘留物縮小值均顯著高于B組(P<0.05),治療2周后,A組與B組的血β-HCG下降值和B超檢查宮內殘留物縮小值差異不明顯(P>0.05),A組患者陰道流血時間顯著短于B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
表2 A組與B組療效比較
表2 A組與B組療效比較
注:△與B組相比,P<0.05
2.2 用藥安全性比較:A組患者出現(xiàn)3例胃腸道反應患者,1例迷走神經(jīng)興奮患者,2例皮疹患者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7.1%(6/35)顯著高于B組5.7%(2/35),僅2例患者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差異顯著(P<0.05)。
宮腔殘留是人工流產術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是術后絨毛卒子及蛻膜組織部分殘留,若治療不及時可帶來更嚴重的并發(fā)癥。有大樣本研究資料顯示[3],米非司酮治療效果會隨著患者子宮內殘留物的增加而降低,當宮內殘留物的直徑超過30 mm時,其有效治療的目的將會難以達到,此時首選治療方式應運用手術清宮治療。米非司酮是一種新型的抗孕激素,但無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及抗雌激素活性,本品進入人體后會對處于妊娠期患者產生引產作用,發(fā)揮其抗著床、終止妊娠、促進宮頸軟化成熟及誘導月經(jīng)來潮作用,作為一種非手術性抗早孕藥在臨床使用。米非司酮的作用部位為子宮內膜,藥理機制為與孕酮受體競爭性結合,其對子宮內膜孕酮受體的親和力是黃體酮親和力的5倍左右,可使孕酮維持蛻膜發(fā)育的作用受到抑制,從而使胚囊從附著處的蛻膜剝離[4]。并且,米非司酮可加速子宮內絨毛組織及蛻膜組織變性失活,并同時促進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增強子宮收縮作用。此外,米非司酮同時會對下丘腦產生刺激作用,使患者體內FSH等激素含量保持較低的水平,致使子宮內殘留妊娠物終止發(fā)育,經(jīng)過代謝作用排出患者體外。米非司酮還具有抗雌激素的效果,能夠加速患者子宮內膜的增殖。1992年米非司酮作為避孕藥和抗早孕藥應用于臨床,服用不同劑量的米非司酮可得到不同的臨床效果,在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過程中服用劑量一直未得到定論。羅翠華、邢峰等[5-6]研究表明:人工流產吸宮術前12 h口服米非司酮75 mg比50 mg能使宮頸擴張,出血量減少,手術時間縮短,提示大劑量較小劑量療效更佳,大劑量短時間用藥血β-HCG值下降更明顯,宮內殘留物縮小更明顯。本研究結果示:大劑量短時間給予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患者米非司酮可使患者短時間內降低β-HCG水平,縮小宮內殘留物,患者陰道流血癥狀改善等,但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小劑量長時間給藥較高。
綜上所述,米非司酮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效果較佳,大劑量短時間用藥臨床起效快,但不良反應多,臨床應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用藥。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 諸葛聽,黃紫蓉,李斌.保守治療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效果及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2,20(11):762-764.
[3] 王志宏,杜金凱,周自秀,等.人工流產術后殘留原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5):2307-2309.
[4] 梁惠虹,伍鳳群,伍世端,等.米非司酮對人工流產術后宮腔殘留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3,3(18):98-100.
[5] 羅翠華.米非司酮在人工流產術后殘留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1(18):66.
[6] 邢峰,成佳景,劉潔,等.人工流產吸宮術前米非司酮的應用和劑量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2(6):74-76.
R719.3
B
1671-8194(2014)35-01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