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娟
[摘要]植苗造林的現(xiàn)代造林營林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些不適宜播種的地區(qū)或需要盡快完成造林的地區(qū)來講,植苗造林要比播種造林更快,而比大樹移植造林更經濟,因此植苗造林在我國的林業(yè)建設中擁有廣泛應用?,F(xiàn)本文就來詳細探討植苗造林的技術與方法,指出其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注意事項,提出相應技術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造林;植苗;整地;苗木處理;栽植技術
所謂植苗造林法,就是指通過移植苗木來完成造林的方法,其與播種造林法一樣,都是我國林業(yè)生產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采用植苗造林法的苗木一般都能很快適應當地土壤環(huán)境,并且在度過緩苗期后生長速度快,造林速度和成活率都要高于播種造林法,因而目前我國很多林場在造林時都采用了植苗造林技術。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植苗造林法需要進行相應的育苗,并且在移植苗木時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移植后要進行必要的病蟲害防治,才能保證苗木擁有較高的成活率。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造林工作經驗,來談談植苗造林的技術要點和造林方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借鑒。
1、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一般植苗造林多選擇在春季3月中旬進行,此時的氣溫開始回升,氣候條件適宜種樹。但春季的時間相對較短,為了提高造林效率,應當提前做好造林地的整地工作。最好在前一年的秋冬季節(jié)就開始進行整地,以便使造林地的土壤墑情得到改善,為來年的植苗造林打好基礎。通常造林的整地方法要求因地制宜,充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適當進行跡地整理,坑穴一般采用魚鱗坑或塊狀的挖掘方法,并根據所要移植苗木的特點確定地穴的深度與寬度。整地時要注意盡可能的保留原聲植被,以免破壞當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影響苗木的順利生長。
2、造林時間的選擇
一般造林分春、雨和秋季三季進行造林。確定造林的季節(jié),就要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至關重要,否則將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初進行。春季干旱少雨,造林的關鍵是宜早不宜遲,應在土壤化凍后立即開始造林,在苗木萌芽后立即停止造林。造林應按先低后高,先陽坡、后陰坡的原則進行。秋季造林多在8月至9月中旬進行,土壤未凍拔前和苗木生長停止后進行造林。雨季造林,應對蒸騰量小的針葉樹種,亦可選擇小齡苗,在已透墑又連陰雨的季節(jié)進行造林。
3、造林苗木的選擇與適地適樹
造林苗木一定要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根據立地條件,選擇抗旱、抗逆性強的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進行造林,造林要選好苗木,即用根系好、干粗壯、無病蟲害的一、二級苗木進行造林。除此外,還要選用營養(yǎng)袋的苗木和帶土塊的苗木,這樣也會提高成活率。要找準適應造林的適地樹種,違反造林地的適地樹種、樹木就會生長不良,病蟲鼠害嚴重,導致造林的失敗,要做到“適地適樹”,必須全面掌握了解造林地的自然條件特點和栽種目的樹種的生活習性及適宜區(qū)域,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保證造林質量的原則。
4、植苗造林的具體技術方法
4.1做好苗木準備工作
在確定造林地的整地工作完成,并確定了苗木品種和造林時間之后,就可以開始進行苗木移植。但在將苗木從原生長地移走之前,要先對苗木進行必要的處理,以保證苗木移植成活率。首先,要苗木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重點對苗木的根部進行保護,以減少苗木體內水分的散失。在起苗、包裝、運輸到造林前,都要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并盡量在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中進行,各道工序都要以保護苗木主根系、減少苗木水分散失為基本操作原則,盡量減少對苗木的碰撞,尤其是根、芽、莖等部位更要做好防護措施。另外根系還要進行一定的技術性保護處理,包括浸水、修根和土球包裹等等,必要時還要進行接種菌根菌,或噴灑農藥,來避免根部遭受病蟲害侵襲。
除了要做好苗木的根系保護工作以外,在苗木移植前還要對苗木本身進行一定的修剪處理,包括截干、去梢、剪枝、噴水等處理,以此來減少苗木的水分蒸發(fā),促進新梢的生長,起到修理干形或冠形的效果。如果苗木在運送至林場之后并非立即進行栽植,還要做好苗木的存儲保管工作,以免苗木因失水過多而枯死。一般多采用假植的方式來進行苗木保管,即將苗木的根系或者所有苗木都埋在濕潤的沙土中,以減少根系和枝干的水分蒸發(fā)。
4.2栽植方法和技術
4.2.1穴植法
也叫坑植法,是在經過整地造林地上挖穴裁苗。植穴深度應大于苗木主根長度,寬度應大于苗木根幅。穴植法在人工造林綠化中應用最多,效果良好。考慮到栽植后的土壤會有所下沉,一般要求栽植深度高于苗木根頸處原土印2厘米一5厘米。栽植過淺,根系裸露或處于較干燥的表土層,苗木容易受旱,栽植過深,又不利苗根呼吸,影響地上部分枝葉的生長。一般椿況下,濕潤地區(qū)淺裁,干旱地區(qū)深裁,山區(qū)陽坡、陡坡深栽,陰坡、緩坡淺栽,闊葉樹種(如楊樹)宜深,針葉樹種(如油松、側柏)等宣淺。
挖穴時,穴的規(guī)格應根據苗木根系的大小和造林地條件而定。穴的上部口徑要與底部口徑相同,防止挖“鍋底”穴。挖穴時要把表土與心土分開放在穴兩旁。裁苗時把苗放入穴的中心扶正,使苗木根系伸展,防止窩根。填土時先用濕潤的表土埋苗根,當填土到坑深的2/3左右時,把苗木略向上提,使苗根向下,然后踏實,再填土到穴滿,再踏實;最后在植穴表面覆l層松土,以防止土壤水分蒸發(fā)。這就是所謂的“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植苗技術。植苗造林,每一植苗點有單株栽植,也有栽幾株苗木的,生產上多用單株栽植。但針葉樹小苗造林時,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每穴可栽植2-4株。
4.2.2縫植法
是用植苗鎬在植苗點上開縫栽植苗木的方法。具體操作技術:先把植苗鍬插人士中達到裁植深度后,先向前推,再向后拉,即開出縫在未提植苗鍬之前,將苗木放入縫中,再將植苗鍬直插栽植縫一側10厘米左右的地方,深度同前,先推后拉,使植苗縫擠滿土??p植法效率高,只要認真操作,可保證質量。其缺點是苗根易變形。
5、后期養(yǎng)護工作
苗木在種植完成后還需要進行相應的養(yǎng)護處理,以幫助苗木盡快適應造林地環(huán)境,提高植苗造林成活率。具體的養(yǎng)護工作包括及時適量澆水、施肥,對枯病枝葉進行修剪,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其中在養(yǎng)護中若發(fā)現(xiàn)苗木出現(xiàn)病害現(xiàn)象,應立即將染有病源的苗木拔除并燒毀,以防止病菌傳播。而對于已患病但尚可挽救的植株立即涂藥救治,防止病斑擴大、病菌擴散。以楊樹根腐病為例,其防治措施為:早春和夏末以樹干為中心挖幾條放射狀溝,溝中灌藥。常用藥劑有: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代森銨500倍液,70%五氯硝基苯250倍液,硫酸銅200~500倍液等。
6、結語
總之,在造林工作中采用植苗造林的一種較為快捷的造林方式,能夠縮短樹苗在造林地的生長時間,減少幼苗的培育成本。但是在移植苗木的過程中若不按照技術要求操作也會嚴重影響到苗木移植的成活率,降低植苗造林的經濟效益。本文中詳細介紹了植苗造林技術方法和注意事項,希望能夠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宋衛(wèi)平.淺析造林地的整理與植樹造林方法[J].山西科技,2010(06)
[2]呂洪彬.造林地植樹造林的方法淺析[J].民營科技,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