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肇輝
【摘要】世界范圍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模式主要有三種:政府激進型、市場驅動型以及政府漸進型改革模式,當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屬于第三種,本文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序進行了探討。對銀行沖擊力最大的是短期存款利率放開,商業(yè)銀行要采取有力的措施,適應與推進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
【關鍵詞】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改革模式;政府漸進型改革模式
在資金優(yōu)化配置中,利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利率市場化改革也勢在必行。通過利率市場改革,可以在資源配置中更好的發(fā)揮利率的作用,促進資金的合理流動和優(yōu)化。本文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嘗試提出了中國市場化改革的順序,推進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模式
以建立以貨幣市場利率為基準的金融體系為基準,發(fā)揮貨幣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的改革稱為利率市場化改革[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對利率體系進行優(yōu)化,實現(xiàn)資金配置的優(yōu)化。從當前國際范圍內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案例中,可以將利率市場化模式分為三個基本模式。
1.1市場驅動型
市場力量是市場驅動型改革的動因,通過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機構對利率管制進行規(guī)避,從下而上的促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成功的幾率較大。典型例子有德國和美國。
1.2政府激進型
由于經濟形勢的惡化和市場化程度的偏低,需要由政府通過行政手段進行自上而下的短時間利率改革。改革容易出現(xiàn)反復或者失敗。典型例子有拉美國家的改革。
1.3政府漸進型
當宏觀經濟形勢較好,經濟市場化的發(fā)展程度達到了一定水平時,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市場條件。政府對利率市場化改革進行推動,改革自上而下的、分階段的漸進進行。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往往謹慎的進行每一步的推動,改革的成功率較高。典型例子有香港和日本。
2.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模式
2.1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趨勢
參照各國的市場化改革模式,對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模式進行界定。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的資源配置中逐漸確定了市場的基礎地位,利率作為資金價格,同樣要以市場作為基礎。我國改革開放迄今已有30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兩個基本內容。首先是對利率管制進行逐漸的放松,以存款利率來限制利率上限,以貸款利率來管理利率下限[2]。其次,短期基礎利率以SHIBOR為代表,中長期基準利率體系以國債收益率曲線為代表??傮w而言,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經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直至2011年,中國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實現(xiàn)了貨幣市場、商業(yè)票據、金融債、企業(yè)債、外幣存貸款。我國已經部分實現(xiàn)了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
2.2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類型及其原因
對國際上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模式進行比對,我國的市場條件明顯不能匹配市場驅動型改革模式,因為該模式出現(xiàn)較早,對經濟市場化程度有著很高的要求。而政府激進型改革主要由政府進行推動,其改革的時間過短,改革結果容易出現(xiàn)反復,且造成很多經濟問題,我國也不屬于政府激進型改革模式。
我國從改革開放至今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更為接近日本與香港的政府漸進型利率市場化改革。1996年至2000年,中國進行了對貨幣市場交易、商業(yè)票據和金融債、企業(yè)債中的市場定價,不再限制價格。2000年至2003年,中國分幾步對國內的外幣存貸款利率進行了放開。2003年至2004年,中國進行了銀行存款定價權和貸款定價權的擴大,2004年的貸款上浮范圍突破了2003年以前的30%,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7倍,2004年又取消了貸款上浮封頂,但沒有完全放開上浮。2004年不再對銀行存款利率的上浮設底。2006年,我國對商業(yè)性個人住房的住房貸款利率浮動范圍進行了擴大,浮動的范圍達到了基準利率的0.85倍。2008年,我國的商業(yè)性個人住房的住房貸款利率的下限已經達到了基準利率的0.7倍。
從制度的變遷來看,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在市場力量與政府力量的推動下進行,推行的步驟比較謹慎。因此,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模式屬于政府推動的漸進型改革模式。
3.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序
確定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模式之后,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否有一定的順序,并且應該如何制定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序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3.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步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步驟有兩個:放開存款利率的上限和放開貸款利率的下限[3]。借鑒香港與日本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經驗,在確定二者的放開時點,需要對當時的宏觀經濟條件進行觀察。宏觀經濟條件會對銀行業(yè)在放開利率之后的穩(wěn)定情況產生影響,例如物價水平的情況、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情況等等。當貨幣政策趨緊、物價水平較高時,則有利于對貸款下限進行放開,當貨幣政策寬松、物價水平較低時,則有利于對存款下限進行放開。制度保障在存貸款利率放開的進程中必不可少,其中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也就是建立良好的銀行業(yè)退出機制。
3.2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后續(xù)步驟
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在持續(xù)推進中,后續(xù)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應當包括四個基本步驟:放開短期存款利率上限、放開長期存款利率上限、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和建立存款保險制度[4]。至于這四個步驟的具體順序,還要對當時的宏觀經濟形勢進行觀察,并考慮銀行業(yè)受到改革措施的影響。
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關系到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功,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較好,金融業(yè)發(fā)展形勢穩(wěn)定,能夠支持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總體處于經濟穩(wěn)步增長時期,增長情況穩(wěn)定,且金融深化的水平較高。雖然當前仍需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銀行業(yè)已經具備了較高水平的資本充足率,具有較低的不良貸款率。我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90年代以來,年平均增長率更是超過了10%,這種增長趨勢還將繼續(xù)延續(xù)下去。因此,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后續(xù)改革的主要影響還是銀行業(yè)受到相關措施的影響。
3.3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邏輯順序
①要對金融發(fā)展環(huán)境和宏觀經濟環(huán)境進行改善,做好制度性鋪墊和宏觀環(huán)境鋪墊,為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做準備。
②銀行盈利與利率市場化的關系中可以看出,受相關措施影響較小的是中間業(yè)務收入較大的銀行。為了使銀行能夠承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一步沖擊,要對銀行的業(yè)務結構進行優(yōu)化。
③對長期存款利率上限和長期貸款利率下限進行放開。
④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
⑤從銀行利潤與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措施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對銀行經營沖擊較大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是短期存款利率的放開。因此,對于短期存款利率的放開要放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最后,逐漸進行推進,以免銀行聯(lián)營受到過大的沖擊而產生振蕩,影響宏觀經濟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商業(yè)銀行要對自身受到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的沖擊程度進行測算,并對業(yè)務結構進行轉型,積極適應利率市場化改革,為迎接后續(xù)改革措施做好準備。
4.結語
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屬于政府漸進型改革,且取得了較好的改革成果。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對宏觀經濟環(huán)境和銀行業(yè)的影響進行綜合考慮。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要借鑒成功的類似經驗,穩(wěn)步推行、循序漸進。銀行也要積極做好結構轉型,適應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王文寶,劉恩齊.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經濟危機視野下的新探索[J].時代金融,2012(01)
[2]程振軒.農村信用社應堅持為“三農”服務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方向[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2(07)
[3]吳海軍,龐介民.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機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06)
[4]李恒光.經濟啟動政策與利率市場化改革[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