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最近我有幸聆聽了一堂數(shù)學活動課——《周長是多少》(蘇教版第5冊),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數(shù)學活動課蘊含的無限魅力。
魅力之一:教師引導——醉翁之意不在圍
情境回放:
1.學生合作用學具盒里的線圍圖形。
2.展示成果,組織交流。
學生展示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長方形、心形、圓形、五星。
討論:要知道圍成的長方形周長是多少,怎么辦?
生1:用尺子量出長和寬各是多少,再算出周長。
討論:要知道圍成的圓形周長是多少,還能直接用尺量嗎?(生搖頭)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生2:把這根線拉直,量一量這根線的長度就行了。
老師按學生的方法用學生尺測量圍圓形線的長度。
發(fā)現(xiàn):線比尺子長!
討論: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生3:在線上做記號;
生4:把兩把尺子接在一起量;
生5:把線對折幾次后再量
……
3.合作測量,匯報結(jié)果
指名幾組學生分別匯報圍的是什么圖形?周長是多少?
交流:從發(fā)言中,發(fā)現(xiàn)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6:圍出的圖形周長都是一樣的。
追問:這說明什么?
生7:線一樣長。
4.發(fā)現(xiàn):用一樣長的線,盡管圍成的圖形形狀不同,但是周長總是相等的。
【感悟】這是一次“圍”圖形活動。可是細細琢磨圍的背后,卻能窺見“醉翁之意不在圍”,在乎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從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和研究周長問題?;顒舆^程中,老師沒有刻意去追求與點化,而是借著學生展示的成果,通過解決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數(shù)學問題,把活動的目的自然而然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應該算得上是一種——“醉翁之意不在圍”的魅力。
魅力之二:學生發(fā)言——言已盡而意無窮
情境回放:
1.合作活動。
用12個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個大長方形。
2.匯報交流,展示成果。
依次指名說說每排拼了幾個正方形?拼了幾排?長是多少厘米?寬呢?周長呢?
3.思考
師:12個單個小正方形的周長和是48厘米,拼成的3個大長方形的周長有滿48厘米的嗎?
生:沒有。
追問:都是12個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為什么周長會有不同呢?
生1:從合并的邊考慮,由于拼出的長方形把原來的一些邊長合并了,少算了一些邊長。合并的邊越多,周長越短。
生2:從長和寬相差數(shù)變化考慮,長方形的長和寬越接近,長方形的周長越短。
【感悟】這是一次“拼”圖形活動。學生在比較長方形周長的過程中,第三次從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和研究周長問題。雖然學生的言語不多,語言表達也不是很完整,但他們卻從合并的邊考慮,從長和寬的相差數(shù)的變化考慮,找到了引起周長不等的原因,為后面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埋下伏筆,這是一種——“言已盡而意無窮”的魅力。
魅力之三:信任——百花齊放春滿“堂”
情境回放:
1.學生用巧妙的方法測算教材69頁右邊圖形的周長。
2.交流方法。
生1: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相加。周長是18厘米。
生2:把凹進去的短橫線往上移,補成一個長方形,再加上兩根短的豎線。周長是18厘米。
生3:把中間兩根短的豎線接在長方形寬邊的上面,然后把上面3根橫線一起往上移,成一條直線,補成一個新的更大一點的長方形。周長是18厘米。
……
【感悟】這是測算較復雜的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活動。學生第四次從相同和不同的角度討論和研究周長問題?;顒又校瑢W生通過細致觀察,找到了圖形的特點后,他們樂測、會測、巧測,通過“移”“補”的方法,將圖形進行合理轉(zhuǎn)化,不僅獲得了圖形轉(zhuǎn)化的經(jīng)驗,而且收到了百花齊放的效果,這是一種——“百花齊放春滿堂”的魅力!
魅力之四:解決問題——水到渠成
情境回放:
1.教師表演:用一根繩子圍著長方體繞一圈,發(fā)現(xiàn):繩子不夠了!
2.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繩子只有這么長,誰能運用今天學習的周長知識,把這些正方體捆起來!
3.討論交流方法:
生1:把6個小正方體擺成兩排,每排3個。
指名表演擺一擺。
追問:為什么改變了正方體的擺放方式就能夠捆起來啦?
……(教室里沉寂了片刻)
生2:原來繩子繞一圈,算的是長6,寬1的長方形的周長。擺成兩排后,算的是長3,寬2這個長方形的周長。
生3:長和寬更接近了,周長變短了。
生4:合并的邊變多了,周長變短了。
4.驗證
指名表演,用原來的繩子再圍一圍,夠了!教室里一陣歡呼!
……
【感悟】學生帶著積累的活動經(jīng)驗,第五次從相同和不同的角度討論和研究周長問題,獲得了轉(zhuǎn)換視角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這是一種“水到渠成”的魅力!
縱觀本次數(shù)學活動課,學生經(jīng)歷的活動有五次之多,每次活動,學生動得徹底而不盲目,每次活動通過對核心問題——“周長是多少”,從相同和不同的角度去討論和研究周長問題。可以看到,學生經(jīng)歷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課,積累了活動經(jīng)驗,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維,提升了數(shù)學素養(yǎng),品嘗了數(shù)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