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李媛媛
(保定市第三醫(yī)院胸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胸部腫瘤患者常因腫瘤病因和類型的不同以及個體差異等原因,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有較大差異。為了減少臨床對化療藥物選擇的盲目性,實行個體化治療,化療前預測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顯得尤為重要[1]。為此,保定市第三醫(yī)院開展了四噻唑藍法體外腫瘤細胞藥敏試驗,對16種常用化療藥物進行分析。對保定市第三醫(yī)院近期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jié),就腫瘤細胞對部分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供參考。
1.1.1 細胞來源
近期胸外科手術的腫瘤組織,包括肺癌、食管癌變組織。挑選瘤細胞集中和活性好的部位,將切下的腫瘤組織立即放入裝有培養(yǎng)液的無菌容器內(nèi),4 ℃保存,12 h 內(nèi)使用。
1.1.2 培養(yǎng)基和試劑
改良型RPMI1640培養(yǎng)基(??寺∩锘瘜W制品有限公司)、新生牛血清(北京元亨圣馬生物技術研究所),四氮唑鹽(MTT)(Amresco)、二甲基亞砜(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
1.1.3 試驗藥物
順鉑(20μg/mL)、卡鉑(100μg/mL)、草酸鉑(30μg/mL)、蓋諾(40μg/mL)、環(huán)磷酰胺(1 000μg/mL)、異環(huán)磷酰胺(2 500μg/mL)、長春新堿(10μg/mL)、羥喜樹堿(20μg/mL)、依立替康(300μg/mL)、紫杉醇(125μg/mL)、多西紫杉(60μg/mL)、依托鉑苷(100μg/mL)、氟尿嘧啶(200μg/mL)、吡柔比星(50μg/mL)、多柔比星(60μg/mL)、表柔比星(10μg/mL)。
1.1.4 儀器
Kendro BB15 CO2培養(yǎng)箱、Multiskan MK3酶標儀。
1.2.1 腫瘤細胞的制備
(1)無菌條件下剔除壞死組織及正常組織,用生理鹽水沖洗2次;(2)充分剪碎腫瘤組織,經(jīng)200目不銹鋼網(wǎng)擠壓過濾,收集細胞;(3)將細胞懸液加入離心管中,1 000 r/min離心5 min;(4)用生理鹽水理性離心洗滌2次,棄上清,加入適量培養(yǎng)基重新懸浮細胞。
1.2.2 藥敏試驗
(1)立即將腫瘤細胞懸液以103~104微升/孔接種于96孔培養(yǎng)板(200微升/孔),同時加入事先確定的各種化療藥物。在37℃、5% CO2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48 h。(2)每孔加入MTT(5 mg/mL)10μL,37 ℃作用12 h。(3)1 500 r/min離心5 min,棄去上清。每孔加入DMSO 100μL,振蕩,使藍紫色沉淀充分溶解,用酶標儀在波長490 nm處測定吸光度(A)。(4)各藥物組設3個平行孔,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計算藥物作用后腫瘤細胞生長抑制率,公式如下:細胞生長抑制率(%)=(A對照組-A實驗組)/A對照組×100%。
將細胞生長抑制率結(jié)果列表,并計算出敏感率,排序發(fā)現(xiàn)肺鱗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高的為:草酸鉑(60%),順鉑、環(huán)磷酰胺、紫杉醇(40%)。肺腺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高的為:蓋諾、紫杉醇、氟尿嘧啶(63%)(表1)。食管鱗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高的為:蓋諾、長春新堿、羥喜樹堿(75%)(表2)。
表1 肺癌 (13例)對16種試驗化療藥物的敏感率
表2 食管鱗癌(4例)對16種試驗化療藥物的敏感率
腫瘤藥物敏感試驗出現(xiàn)較早,其主要目的在于化療前預測藥物對腫瘤的敏感性,從而淘汰無效化療藥物,實現(xiàn)個體化化療,提高腫瘤的化療效果。近年來隨著細胞培養(yǎng)技術的不斷提高,藥物敏感試驗方法的不斷改進。特別是MTT法的出現(xiàn)與成熟,腫瘤藥物敏感試驗成為腫瘤治療研究中的熱點之一[2]。對肺癌有效的抗腫瘤藥很多,包括紫杉類、喜樹堿衍生物CPT-11(依立替康)和長春瑞賓(蓋諾)等。草酸鉑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有一定療效,有效率為10%~26%[3]。表柔比星作為單藥治療NSCLC,有效率只有7%[3],但體外腫瘤細胞藥敏試驗顯示對NSCLC也具有較高的敏感率。本實驗結(jié)果顯示,肺鱗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高的為:草酸鉑(60%),順鉑、環(huán)磷酰胺、紫杉醇(40%)。肺腺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高的為:蓋諾、紫杉醇、氟尿嘧啶(63%),順鉑、依立替康、表柔比星(50%)。食管鱗癌對16種化療藥物敏感率較高的為:蓋諾、長春新堿、羥喜樹堿(75%),卡鉑、依立替康、紫杉醇、氟尿嘧啶、吡柔比星(50%)。
MTT藥敏試驗仍然存在著假陽性及假陰性,使試驗的特異性有一定的誤差[4],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體外培養(yǎng)的為原代肺癌細胞,不象細胞株那樣,具有很強生長和增殖能力,有一部分細胞在體外會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不適應,自然死亡,且有一部分細胞在分離過程中受到機械性損傷;(2)體內(nèi)外環(huán)境不一樣,體內(nèi)較復雜,存在影響化療藥物代謝及作用的因素;(3)體內(nèi)外提供細胞損傷后修復的環(huán)境不一樣,在體外腫瘤細胞的修復能力下降;(4)體外細胞處于機械損傷和環(huán)境損傷狀態(tài)[5]。但就目前眾多藥敏試驗方法中,它以較高的臨床相關性以及符合率,方法簡便又經(jīng)濟的特點為廣大醫(yī)院所接受。以藥敏實驗結(jié)果為依據(jù)進行個體化治療,可望提高療效,減少無效藥物的投入,減少毒副作用的發(fā)生,并且有可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通過體外腫瘤細胞對常用化療藥物敏感性的分析,為臨床對化療藥物的選擇提供參考,從而減少臨床對化療藥物選擇的盲目性,更好地實行個體化治療,體外腫瘤細胞藥敏試驗對化療藥物的合理選擇具有指導意義。
[1]季宇彬, 周建華, 左明新, 等. 新型 TopoⅠ抑制劑 CPUY013 對胃腺癌細胞 BGC823 的體內(nèi)外作用[J]. 藥學學報, 2008, 43(8):811-818.
[2]IYISOY A, AMASYALI B, KILIC A,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i-nvasive reperfusion criteria and pulsed-wavetissue Dopplerparameters in patientswith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receiving thrombolytic therapy[J]. Echocardio-graphy, 2003, 20(3):237-248.
[3]張翠卿. 腫瘤體外藥敏試驗與臨床優(yōu)化治療方案的研究進展[J]. 四川腫瘤防治, 2006, 19(4): 281.
[4]段國辰, 杜錦波, 牛占叢. 腫瘤細胞體外藥敏試驗臨床研究進展[J]. 河北醫(yī)藥, 2012, 34(21): 3304-3306.
[5]劉敏, 王朝暉. 體外腫瘤細胞培養(yǎng)法對非小細胞肺癌化療藥物敏感性的研究[J]. 臨床醫(yī)學, 2009, 29(12):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