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安徽涇縣的一個造紙廠迎來了幾位國外到訪者。參觀造紙車間時,一位客人的領帶被紙漿沾濕了。在場的接待人員都沒想到,這個看似不經(jīng)意的動作,其實是精心設計的——造訪者想偷偷獲取這種紙的制作原料,回國后自己仿制。然而,他們的計劃最終也沒得逞,因為他們根本造不出同樣品質的紙張。
這是什么紙?何以如此優(yōu)秀,以致無法被仿制?哦,你都猜出來了!對,它就是享有“紙中之王”“紙壽千年”之美譽的書畫一寶——宣紙。
宣紙出產自安徽涇縣,主要是供中國毛筆書畫以及裱、拓、水印等使用的高級藝術用紙。
傳說蔡倫死后,弟子孔丹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一次,他在小溪邊偶見一棵老青檀樹橫臥溪上,由于被流水終年沖洗,樹皮已腐爛,露出了縷縷長而白的纖維。于是,孔丹取其造紙,經(jīng)反復試驗,終于成功,這就成了后來的宣紙。
其實,宣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安徽涇縣在唐代隸屬宣州府,所以生產的紙張被稱為“宣紙”。自漢代以來,在中國一共產生了上百種手工制造的紙張,但宣紙始終獨占鰲頭,為什么?先來欣賞左頁幾幅著名書畫作品,為你揭開其中的謎。
這些作品,你都見過嗎?它們每一件的歷史都超過500年,且無一例外被畫在了宣紙上,完好地留存至今。我們都知道,一種出色的紙,不僅質量要好,而且壽命一定要長。宣紙易于保存、經(jīng)久不脆的特性就達到了這個要求。
宣紙被存放的年代越長,越利于書畫,所以一些老紙賣價很高。十年前的好宣紙現(xiàn)在能賣到幾百元一張,而民國時期的紙一張就得上萬元呢!
涇縣以宣紙出名,與它的自然地理條件密不可分。當?shù)卮罅可L著一種青檀樹,很多人家又都種植一種獨特的水稻——沙田稻。當青檀樹皮的長纖維遇上沙田稻草的短纖維時,造宣紙的“絕佳搭配”便由此而生。所以,當你到?jīng)芸h旅游,一定會看到一道獨特的風景:山坡上堆滿了要被攤曬六至九個月的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據(jù)說,宣紙能有千年的壽命,這是訣竅之一喲!
今天,在涇縣生產宣紙依然依靠傳統(tǒng)的手工藝,生產工序細到一百多道:選料、切皮、踏料、打漿、撈紙、烘焙……一張宣紙的誕生,從原料加工到最后一道工序完成,時間超過三百天!這樣爐火純青的工藝,造出千年好紙也就不奇怪了!
宣紙除了壽命長以外,還有一些優(yōu)勢是其他紙張所不能及的,而且怎樣鑒定、挑選宣紙,也還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和小訣竅,想知道嗎?請靜待下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