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王羲之愛鵝。公元356年的一天,王羲之去朋友家作客,剛出門,就看見一位道士趕著幾只白鵝朝他走來,那些鵝羽毛雪白,昂首翹尾,姿態(tài)優(yōu)美。羲之一下就被吸引了,竟忘了去朋友家作客的事,他急忙把道士請到家里,拿出銀子,再三懇求道士把鵝賣給他,道士說:“出再多的錢,我也不賣。但你如果能給我寫一卷《黃庭經(jīng)》,我愿意把這些鵝都送給你。”王羲之信奉道教,又愛鵝心切,于是滿口答應了。道士取出準備好的黃絹,羲之就認真地書寫起來……
《黃庭經(jīng)》用小楷豎行寫成,共計60行,一千二百多字,運筆流暢,結構完美。字體有大有小,筆畫有粗有細,整體卻很和諧,具有動態(tài)美;結字上,筆畫向一側傾斜,左輕右重,錯落有致,顯得輕靈飄逸;用筆上,筆勢流暢,起止舒展,被后人奉為書法楷模。臨了,王羲之又在帖的末尾署明書寫日期和地點“永和十二年五月二十四日山陰縣寫”。那一年,王羲之五十四歲。
羲之用帖換白鵝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連大詩人李白都寫有“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經(jīng)換白鵝”的詩句,因此,后人又將王羲之的《黃庭經(jīng)》叫做“換鵝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