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超
在很多國際巨頭公司看來,中國是一個體量和潛力巨大的市場,而電信行業(yè)則是人口和增長紅利最顯著的行業(yè)之一。
新世紀以來,國際電信運營商通過各種模式進入中國的案例越來越多,期冀能夠分享中國經濟和行業(yè)規(guī)模增長紅利。不過,中國在加入WTO后逐漸放開外資電信準入的條件,但外資在中國基礎電信業(yè)務中的投資比例不能高于49%,在電信增值業(yè)務中的投資比例則最高只能占50%。
電信專家項立剛對《英才》記者分析稱:“類似政策在全球各國并不鮮見,在過去十數年中,此舉也大都成功地將運營商限制在固定‘勢力范圍內。”
盡管監(jiān)管層面表現謹慎,但事實上,國內電信政策仍在不斷放寬。2014年1月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qū)將對電信增值業(yè)務進一步松綁,在中國對WTO承諾基礎上新增加四個對外開放領域,且部分領域外資比例實現突破。
一位電信行業(yè)業(yè)內人士對《英才》記者分析稱,盡管各大國際運營商對此并未有直接表示,但暗下已有動作,未來他們仍有攪動中國市場的可能。
玩資本
和很多其他行業(yè)的外資企業(yè)一樣,在中國市場撈金的國際電信運營商最早選擇的仍是資本合作模式。
而在早期的合作樣本中,中國聯通公司一直在積極嘗試與外資電信公司進行合作。2004年,中國聯通開始與韓國的SK電訊合作,彼時成立的聯通時科公司為內地首家中外合資通信服務企業(yè)。
一年之后,西班牙電信投資近4億美元收購中國網通2.99%的股份,之后的三年不斷增持,占網通股權一度達到7%。直到2008年,中國聯通兼并中國網通,而SK電訊在聯通的股權則由6.6%被稀釋至4%左右。
如今,SK電訊已經完全退出了中國聯通,而西班牙電信則仍然持有后者5%的股份。
“這并不奇怪”,時任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院長謝毅評價此次合作時稱:“雙方當年合作,主要圍繞中國聯通的CDMA業(yè)務展開合作,然而聯通早已把C網出售給中國電信,又有另一家西班牙電信成為第一大私人股東,SK地位越發(fā)尷尬,退出很正常?!?/p>
再來看龍頭公司中國移動。早在2000年,沃達豐就斥資25億美元收購了中國移動2.5%的股權,成為后者的策略股東。接下來的幾年雖有增持,但最終仍在2010年以66億美元將其占有的中國移動3.2%的股權全部出售。德意志銀行在一份報告中稱,“中國移動和沃達豐在過去數年的結盟里所創(chuàng)造的協(xié)同效應很少,在標準設定、流動數據平臺和手機等方面的合作也相當有限?!?/p>
有趣的是,坐擁逾4500億元現金的中國移動在今年初也傳出擬以千億人民幣入股沃達豐的消息,但目前雙方并未有進一步動作。
盡管政策紅線無法突破,但無論是沃達豐、西班牙電信還是韓國SK集團,都或多或少分享到了中國電信業(yè)高增長的業(yè)績分紅。
同樣主要以資本手段進入中國市場的澳洲電信,卻選擇了分散投資的模式,且投資標的并非電信行業(yè)的公司,更多直指互聯網。從2006年起,除了以合作方式開展電信相關業(yè)務,澳洲電信在中國先后投資了十余家科技公司,涵蓋運營服務提供(SP)、多媒體、房產、汽車及數碼多個領域。
以汽車之家為例,2006年至今澳電對汽車之家的投資成本總計為1.13億美元,占股超過70%,而如今汽車之家市值高達33億美元。
分析人士稱,近兩年澳洲電信在電信行業(yè)一片衰退的背景下逆勢增長,與中國策略不無關系。澳洲電信總裁陳永正不久前表示:“未來對中國的投資將重點圍繞移動互聯網、電商大數據挖掘以及二手車市場三個方向展開?!?/p>
玩技術
如今運營商的傳統(tǒng)業(yè)務模式現在并不太吃香。依托多年資源積累、資本實力乃至政策紅利,各國運營商在核心網、基礎架構乃至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等和IT運營維護服務領域逐漸發(fā)揮出更大價值。
這被看作是各國運營商被扼住管道類業(yè)務命脈后,順勢轉型的機會。而在行業(yè)限制未完全放松的背景下,ICT(信息通信技術)自然成為多家國際電信運營商布局中國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曾經單純依靠入股中國運營商進而分享發(fā)展紅利的模式,難以為繼。
德國電信的ICT業(yè)務運營主體T-System成立于2001年,并很快成為其四大核心支柱業(yè)務之一。由于動作快且資源充足,T-System很快成為行業(yè)翹楚,并在交通、醫(yī)療、政府、電網等領域取得突出成績。
進入中國后,受限于基礎電信政策,德國電信首先把系統(tǒng)咨詢服務和ICT服務引入,分別成立了獨立公司。德國電信大中國區(qū)總裁趙楚泓在接受《英才》記者采訪時也直接表示:“鑒于行業(yè)政策限制,今后一段時間內德電在中國仍將以T-System為核心,希望借助全球化運營的實力和經驗,在中國市場深耕”。
趙楚泓還透露,2014年汽車、機場等智能交通領域,以及云計算和企業(yè)核心網等將成為德國電信發(fā)展重心。
英國電信(BT集團)的策略與德國電信類似,亦以ICT解決方案為主,咨詢服務為輔。
在早期,英國電信的服務更多是跟隨其客戶——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yè),共同進入中國。后來英國電信相繼在中國設立了研發(fā)中心和銷售服務部門,并把目光逐漸轉向中國本地的大型國有企業(yè)以及中小企業(yè),結合國際運營經驗在國內推出一些適合中國用戶的產品。
英國電信中國區(qū)總裁郭秀閑表示:“希望中國對電信業(yè)的限制門檻應該進一步放低,但在此之前BT在醫(yī)療、教育等領域的成功案例仍能幫助中國。”
除此之外,包括法國電信、SK電訊等也陸續(xù)開始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合作,并在文化傳媒、云計算與數據中心等領域相繼形成突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