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朝 屈冬林 鄧若鋒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中學,511300)
“植入式”課課練教學探析
陳義朝 屈冬林 鄧若鋒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中學,511300)
體育教學“課課練”盛行于上世紀80年代,“課課練”是體育教師為達成體育教學目標,根據(jù)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在課的主題教材完成后進行針對性、補充性內容,是以發(fā)展體能為主要目的,以簡單易行、形式多樣,時間段、效率高為特點的身體練習形式”[1]。90年代中期,這種以發(fā)展學生體能為主要目的的練習形式逐漸退熱。近年來,由于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呈逐年下滑趨勢,為扭轉這一局面,“課課練”再次被廣大體育教師和學者所青睞。不能否認“‘課課練’是通過體育教學有效鍛煉學生身體的好辦法”[2]。新一輪“課課練”教學勢在必行。然而,筆者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體育教學“課課練”在認識和應用方面存在一些局限。為了提高新一輪體育教學“課課練”的生命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本文試從分析傳統(tǒng)體育教學“課課練”存在的局限性入手,探討走出“課課練”教學局限的新途徑。
(一)認識局限
關于“課課練”概念,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并沒有相應的名詞解釋,百度文庫描述 “指由學校任課教師合作編寫的針對學生現(xiàn)學書本的每一章節(jié)內容的練習題?!n課練字面意思是每節(jié)課上完后練習?!逼涠x具有明顯的文化學科特征。受文化學科“課課練”影響,造成體育教學“課課練”認識局限,認為一定是在主教材完成后再進行的補充性練習才屬于體育教學“課課練”。
(二)內容局限
一方面,體育教學“課課練”內容大多是獨立于主教材之外的身體素質內容,過于教條化。比如,推小車、俯臥撐、蛙跳、高抬腿、舉啞鈴、推杠鈴等。另一方面,有些針對性“課課練”內容安排并不恰當,過于形式化。比如,有這樣一個教學案例,主教材是“單杠:單腿蹬地翻身上”,針對大部分學生在練習中的屈臂引體力量差,“課課練”就安排斜身引體、啞鈴彎舉等內容,以求對上肢力量進行強化。
(三)時間局限
體育教學“課課練”也采取“先學后練”形式,存在練習時間上的局限。在主教材完成后再進行8~10分鐘的“課課練”練習,并不一定適合體育教學的特點?!罢n課練”其實已有專家學者對這樣的體育教學“課課練”提出了質疑,李京誠老師就認為“提高身體素質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積累,單純的體育課上的課課練時間顯然是不夠的?!绷碛欣蠋熖岢鲑|疑:“通過‘課課練’來發(fā)展學生的體能素質是不是存在先天的缺陷?‘時間短’會不會依然成為‘課課練’發(fā)展學生體質的短板”[3]。
(一)影響學生運動興趣
“課課練”可以是專門地安排一些身體素質練習,但不應該經常如此,否則,久而久之難免會讓學生墜入單調乏味的困境,形成生硬地強制學生練習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運動興趣的發(fā)展。
(二)影響運動技能教學
有些不恰當?shù)摹罢n課練”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人體運動生理規(guī)律。因為身體素質的提高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過程,不可能今天鍛煉,明天就能增強,或者馬上就有提高。有些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課課練”練習,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造成相應肌肉的疲勞,而肌肉在疲勞狀態(tài)下不利于技能學習是體育學習的基本常識。因此,這樣的“課課練”內容安排,會影響到技能教學效果。
(三)加重課堂結構負擔
一方面,一節(jié)完整的體育課,熱身活動等一些課堂必不可少的基本結構已經得到業(yè)界驗證并達成共識,如果再增加一個“課課練”部分,難免會增加組織調度等無效時間;另一方面,一節(jié)課只有40多分鐘,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一定時間,如果再增加8~10分鐘“課課練”練習,作為體育教學核心內容的技能教學,在時間上難免會受影響。因此,單獨進行“課課練”練習無疑會加重課堂的結構負擔,進而影響到教學的整體質量。
(一)“植入式”課課練名字來源
體育教學“課課練”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由此可以認為,只要是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身體的身體練習,都應屬于體育教學“課課練”的內容范疇。因此,體育教學“課課練”可以理解是“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每節(jié)課都要完成的、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身體練習?!?/p>
鑒于教學實踐中,素質類身體練習雖然枯燥但鍛煉效果較好,而學生又對球類、體操、游戲等內容興趣較高的現(xiàn)實,筆者受“植入式廣告”啟發(fā),把相對枯燥的素質練習內容“植入”到球類、體操和游戲等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中,而在素質性練習較強的教學內容中“植入”游戲、競賽等娛樂元素,以達到寓教于樂、寓練于學之效果,即為:“植入式”課課練。
(二)“植入式”課課練操作步驟
以“籃球運球上籃”教學內容為例
第一步,確定“植入內容”。根據(jù)身體素質練習計劃,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和強度,確定具體的“植入內容”?!盎@球運球上籃”對上肢的技巧性要求高,所以“植入內容”應以下肢練習為主,可“植入”下肢耐力素質等。
第二步,尋找“植入切點”。根據(jù)教材內容特點,尋找恰當?shù)摹爸踩搿睍r機和切入點。“籃球運球上籃”技術對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要求較高,最后三步時身體的協(xié)調配合非常關鍵,該技術環(huán)節(jié)不宜“植入”其他素質內容,因此,“植入切點”要在此技術環(huán)節(jié)之前完成。
第三步,預設“植入方法”。根據(jù)“植入”需要,采取合理的“植入”形式和方法??刹扇靾D分析、分發(fā)知識卡等方法進行講解示范,采用滲透植入、分離植入等方法進行身體素質練習“植入”,爭取“寓練于學”,盡量避免專門安排時間練習身體素質。在“籃球運球上籃”內容中“植入”下肢耐力素質練習,比較適合采用滲透植入法。滲透植入法就是不改變技能練習的任何技術環(huán)節(jié),只是增加某一環(huán)節(jié)的運動強度,從而提高練習的鍛煉效果。具體設計,讓學生在兩個籃板之間,進行交替運球上籃練習比賽,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1~2分鐘),必須完成或超額完成相應的往返次數(shù)(6~10次);投不中不許補籃,另計成功投中次數(shù)決定勝負。每個場地可容納4~6名學生同時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沒改變任何動作技術,只是增加了相應的跑動強度,從而達到鍛煉下肢耐力素質的效果。另外,所謂分離植入法,就是身體素質練習和教學內容相對獨立完成,只是為了補充教學內容的練習強度,通過巧妙設計,使之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能在時間上并列進行。
第四步,實施教學過程,按照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并合理控制練習強度,注意運動安全。
(三)“植入式”課課練教學分類
根據(jù)主教材內容的特點和練習強度,決定課課練“植入”的內容、強度和形式,依據(jù)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及內容項目的特點,“植入式”課課練教學一般可分為三大類:球類,技巧、武術、舞蹈類,田徑類。
1.球類
學生普遍對球類項目練習興趣較高,而且球類運動每個技術動作相對獨立,具有一定的可分解性,一般采用滲透植入的方法和分離植入的方法均可,在技能練習過程中直接“植入”身體素質練習元素,從而提高身體練習的鍛煉效果。
2.技巧、武術、舞蹈類
此類項目內容,技術動作連貫性強,不便于在技能練習中直接“植入”身體素質練習,可根據(jù)具體內容特點采用前置或后置的方式,完成課課練“植入”教學。比如,女學生普遍對體育舞蹈興趣較高,可以采取前置方式,在教學生學習舞蹈前,先完成一些適當?shù)纳眢w素質練習,然后再進行體育舞蹈學習,如此以來,在學習舞蹈的同時,還能達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再比如,男學生普遍對武術套路興趣較高,而武術本身一般都具備足夠的練習強度和趣味性,只需要提煉出練習武術的動作美,適當調整練習的密度即可,無需再額外增加其它的身體練習內容。
3.田徑類
田徑類項目練習強度一般較高,則可以采取游戲法、競賽法等教學形式,適當植入一些競爭、娛樂元素,來調節(jié)練習強度,同時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鍛煉效果。比如,練習立定跳遠時,采用串聯(lián)跳圖形、踩數(shù)字等形式,把立定跳遠的基本動作設計成教學游戲來完成即可。
體育教學“課課練”作為通過體育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手段,目的非常明確,關鍵是看最終的鍛煉效果。因此,需要在內容和組織形式上突破傳統(tǒng)的思維局限,結合主教材特點,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植入一些身體素質練習內容和鍛煉身體的知識,在學習運動技能的同時,達到有效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效果,同時不斷積累學生的健身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促進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運動習慣,使之在體育課堂之外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運動。在運動負荷上要合理控制,既要避免運動負荷過低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又要防止素質練習過度,而影響對運動技能的學習?!爸踩胧健闭n課練教學,對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科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蔡長秀,劉瑾瑾,嚴麗琴.“課課練”促進學生身體發(fā)展的實踐研究[J].體育教學,2013,3.
[2]毛振明.在體育課中如何有效地鍛煉學生身體(上)[J].體育教學,2011,1.
[3]潘雪峰.“課課練”回歸會出現(xiàn)的可能[J].體育教學,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