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前
(河北省深州市大馮營鄉(xiāng)大王莊學校,河北 深州 053800)
在低年級估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劉向前
(河北省深州市大馮營鄉(xiāng)大王莊學校,河北 深州 053800)
小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與估算教學必須緊密結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引領學生感受估算的價值與意義,幫助學生掌握多種估算方法,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首選途徑。在此結合實例做簡要敘述。
估算教學;估算意識;數感培養(yǎng);途徑
學完“測量”后,有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小紅身高是138(米)”之類的問題,看似荒誕,實則正常,原因在于學生數感的缺失。由此,亦可看出學生數感培養(yǎng)的重要性。數感是學生對數的一種高度認識與深入理解,一種對數的深刻的駕馭能力。數學課標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使得估算教學成為學生數感培養(yǎng)的重要抓手。那么,在估算教學過程中,應怎樣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數感呢?
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沒有太高精度要求的數量進行處理時,多使用估算。例如,我家兒子身高一米四多,具體比“一米四”多“多少”是不被考慮的。但這些對經驗積累尚不夠豐富的小學生來說,很少被感知和注意,至于估算的概念、應用、價值與意義等更無從思考。所以,教師在估算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引領學生先樹立估算的概念與認識,曲徑通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進入到具體的學習中去。
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引領學生在表達中初步認識估算的存在與概念是首要一點。因為事先學過“長度”知識,學生有關于“米”的概念。所以,新課伊始,教師讓一名身材較高的學生站在講臺上,請其他學生猜一猜這名同學的身高是多少。有學生說“我媽媽才給我量過身高,說我一米二。他比我高,肯定得比一米二多”,這是學生與自己的身高作比較后得出的結論;有學生說“2米多”,立馬就有學生反駁“他比姚明還高呢?不可能”,這是學生把自己看籃球運動的經驗用上了;有學生說“我暑假去姥姥家時坐火車買的是半票。媽媽說身高在一米一到一米四之間的兒童要買半票。他和我身高差不離,所以身高也在一米一到一米四之間”,這里不僅用到了學生的乘車經驗,連推理都用上了。
因為認知水平低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低年級學生對于估計物體的長度(高度)等喜歡亂猜——僅僅是無意識的猜測而不是有意識的估計。但在教師的引導下,到此為止,學生們借助已知身高和生活經驗,已大致確定了這名學生的身高范圍。這樣一個過程,即是教師引領學生初步認識估算概念的過程,對于學生樹立估算意識與接下來的學習初步奠定了基礎。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理解估算,也是低年級學生理解估算的一個入門方法。例如在學習“加、減法估算”時,教材的舉例是:媽媽帶100元錢去商店買下列生活用品: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水杯24元。媽媽帶的錢夠嗎?顯然,學生極少有獨自使用100元錢買這些東西或注意到媽媽買這些東西的經驗,但班上男生課間活動時,十分熱衷打王牌(王牌,一種硬紙板制作的圓形游戲用具),有學生書包中裝有十多個甚至數十個。教師即利用這些王牌作為道具進行布景,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估算教學。第一步,教師將收集到的近百張王牌堆成兩堆,明確其中一堆的數量,讓學生據此估計另一堆的數量。在學生估計后通過明確的清點驗證其估計是否正確;第二步,將王牌分成一大堆和兩小堆,共計三堆,來增加估算難度。如,小明有一大堆,計50個;小林有兩小堆,分別是38個和23個。請同學們比一比,兩名同學中,誰的王牌多一些?在學生發(fā)言時,教師及時追問學生計算的根據和方法,“是否需要先精確計算小林占有的兩堆王牌的數量結果,再去和小明同學的王牌數量作比較?”“你是怎樣得出這個結論來的?”等等。
低年級學生的估算教學,僅是一種初級入門式的引領教學,如果直接使用算式來進行教學,會因算式的抽象性與脫離學生的鏡像感受而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創(chuàng)設有意義、有趣味的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熟知的情境下理解估算及其意義就顯得非常必要。上述舉例中,王牌是學生們熟知和熱愛的游戲用具,以此作為教學用具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結合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感受估算的價值、意義及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會使學生因其熟知而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而解決問題,并初步感受計算策略的選擇要與具體問題的解決緊密結合。當然,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樹立估算意識的過程。
估算是以精確的筆算為基礎的,從其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次序即可看出這一點,但估算的靈活運用又會促進筆算的熟練度和精確度。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抓住時機為學生提供多種估算情境,合理滲透估算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多種估算方法,以相對準確的估算來促進筆算的學習,提高數感。估算教學可結合其他內容的教學隨時進行。例如,學習完“測量”后,設計的一些題目即含有估算的價值:一根跳繩長約2( )、一個西瓜重約3( )、一輛汽車載貨重約5( )等。雖然教學目標中并無估算的目標要求,但這種估算意識的感受、培養(yǎng)和保持是需要隨時進行的。
亦可引導學生在精確計算前進行必要的估算。例如在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計算相關問題前,可引導學生通過估算事先確定計算所得數值大概在什么范圍內,避免低級性錯誤出現(xiàn),為計算準確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例如,計算507-348=( ),直觀估算,該道算式的計算結果應小于200。如果計算時忘記退位得出比200大的數值,則必錯無疑,即應重新進行計算。還可以在算后進行估算驗證。即以估算值對比此前的精確計算結果是否在應取值范圍內或者是否符合生活實際,否則即應視作原計算錯誤并重新計算與找出原因,加以糾正。仍以上述“507-348=( )”為例,如得出計算結果為259,而此后的計算檢查階段,估算該數值應小于200,即應重新計算并找出計算錯誤的原因所在,以在后面的處理相關題目時避免再犯。
總之,將低年級學生數感的培養(yǎng)與估算教學結合在一起,是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首選途徑。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根據需求隨時調整、拓展與豐富教學內容,以估算教學為基礎,以培養(yǎng)學生數感為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1]田媛媛.淺談估算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7):67.
G622.0
A
1674-9324(2014)17-0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