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提要:當地時間2月13日晚7時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來到設在索契冬奧會主新聞中心內的新華社發(fā)稿中心看望采編人員,并觀看了新華通“索契冬奧會”專題,對新華社記者拍攝的《五環(huán)夢》等圖片給予高度評價。在基于互聯網傳播的受眾閱讀習慣改變,即時、滾動、海量、互動、文圖視頻交集的傳播模式日益成為主流,通訊社新聞報道面臨新的挑戰(zhàn)的背景下,新華社以集成服務創(chuàng)新索契冬奧會報道的嘗試具有特別的探索意義。
關鍵詞:新華社冬奧會集成服務
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新華社開始積極探索以新聞集成服務應對傳播變革,改造提升傳統(tǒng)報道。索契冬奧會報道成為進一步探索大型體育賽事集成服務的新領域。
從2月4日到23日,新華社索契冬奧會前方發(fā)稿中心播發(fā)中英文文字稿件1900多條、圖片1萬多張,音視頻稿件100多條、總時長500多分鐘,單篇稿件最高被國內223家媒體用戶采用。中國體育代表團及媒體用戶對新華社報道予以肯定和稱贊。
一、以集成理念促進資源整合
新華社是國內最早派記者采訪冬奧會的媒體之一。此次索契冬奧會派出由文字、攝影、音視頻、網絡33名中、英、俄文編輯記者組成的團隊,其中多數人是冬季項目報道的好手,如體育部發(fā)稿中心主任周杰、終審發(fā)稿人江紅曾參加過6屆冬奧會報道,是在索契受到國際奧委會新聞委員會表彰的僅有的兩名中國記者。
隨著傳播渠道多樣化,新聞競爭更加激烈,各類用戶對新華社供稿要求也在變化,不僅新媒體用戶對集成服務表現出濃厚興趣,傳統(tǒng)媒體對圖文互動的要求也在上升。這對所有參加報道的編輯記者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
集成服務不僅要在稿件數量、質量、時效性上為用戶提供良好服務,而且要在圖文、音視頻配合和展示上,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全新體驗和新聞產品的使用。
重大體育賽事報道具有集團化作戰(zhàn)的特點,各種采編形式的部門集中在同一平臺上工作,這在組織形式上為集成服務提供了一定基礎。而引入集成服務的項目制運作觀念,更有利于打破身份限制、部門分割的羈絆,減少協調成本,發(fā)揮扁平化管理優(yōu)勢,在運行機制上實現有機統(tǒng)一。
從報道上看,本眉冬奧會具有四個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一是我國主要領導人首次應邀出席在境外舉行的大型國際體育賽事開幕式;二是有北京和張家口宣布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之背景;三是俄羅斯首次承辦冬奧會,東道主重振體育強國的努力明顯;四是索契冬奧會在參賽規(guī)模、新增項目、總投資、電視轉播、反興奮劑監(jiān)測等方面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
在新華社總編室協調下,從事時政、體育報道的記者在明確各自分工基礎上,將報道融合放在重要位置,圓滿完成了習近平主席出席開幕式及與中國代表團座談等重要活動報道,及時報道了中國代表團和國內體育界的強烈反響,并將習主席有關講話精神貫穿報道全過程,與反映中國冰雪健兒為國爭光、北京張家口申奧、弘揚奧運精神等報道有機結合,不斷深化,取得良好效果。
設在莫斯科的亞歐總分社以及美國、德國、挪威、日本、韓國等海外分社和國內相關分社,在冬奧會前后積極組織備戰(zhàn)反映和參賽者家鄉(xiāng)連線報道,使冬奧會賽事新聞得以擴大和延伸,而這正是新華社采編網絡集成優(yōu)勢的集中體現。
為做好報道,報道團還在北京組織了業(yè)務培訓和動員會,對集成報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一討論、落實責任,形成以集成服務為中心的報道策劃方案。不僅明確了不同報道形式一線記者的協同、各編輯部前后方平臺的合作,而且對產品終端展示和用戶互動等提出要求,這是過去傳統(tǒng)報道所沒有過的。報道團在索契集結后,重點布置集成方案落實,使來自11個總社部門和國內外相關分社的采編人員對集成服務的要求有更明確的把握,將分布在海濱和山地兩個賽區(qū)的記者形成統(tǒng)一行動。
二、突出重點尋求準確定位
盡最大可能為用戶提供優(yōu)質報道,全方位報道精彩賽事,著力反映中國冬季體育成就,展示中外優(yōu)秀運動員風采,是集成報道的基本出發(fā)點。
為此,前方報道團采取了欄目化發(fā)稿與網格式報道相結合的方式,增強報道的針對性,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使新聞集成產品重點突出。防止面面俱到、顧此失彼。
從時間節(jié)點出發(fā),報道抓住了S個關鍵點,一是開幕式;二是中國獲得首金;三是在速滑項目上取得歷史性突破;四是元宵節(jié)和情人節(jié);五是閉幕式及賽會盤點。
此外,還注意根據比賽進程和表現,抓取焦點人物報道。比如,歷經風波和賽前折將的中國短道速滑隊及主教練李琰,始終是報道的重點;而俄羅斯“冰王子”普魯申科因傷退賽,其報道就只在賽事前半程集中體現;加拿大選手陳偉群因比賽中沒有出彩的表現,就只作了簡略報道。
層層梳理為準確尋求集成報道定位奠定了基礎。為方便用戶選擇,設置了集成報道欄目“冬奧觀察”并公告用戶,賽前在中國體育代表團成立當天就組織了“代表團成立”組稿,解讀代表團名單、前瞻賽果,突出報道權威性。
在冬奧會期間,根據時間節(jié)點和熱點話題組織播發(fā)了“開幕式”“中國首金”“大道突破”“冰雪情侶”“單板職業(yè)化”“周洋衛(wèi)冕”“盤點”等7組稿件,用文字、圖片或視頻集成同一主題新聞,受到用戶歡迎。以“冬奧觀察·中國首金”為例,播發(fā)《意外?驚喜!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李堅柔為中國奪得索契冬奧會首金》等文字稿件10條、圖片31張,采用率達100%,其中2條文字稿被超過100家的媒體采用,圖片最高媒體采用74家,相關視頻新聞除在CNC、新華網、新華通播放外,還被許多電視臺、網站采用。
根據新華社通稿綜合線路、體育新聞專線和新媒體專線特點,報道團在“冬奧會”一級欄目下,設置了10多個文字、圖片欄目,通稿線路的“冬奧會·全天綜合”“冬奧會·明日看點”與專線中的具體項目動態(tài)及綜合消息,如“冬奧會·短道速滑”等相互交集,以此涵蓋所有項目比賽進程,詳略得當,而“冬奧會·體壇熱點”“冬奧會·體育時評”以及資深記者的個性化欄目等各有側重,新媒體專線則著力“銳評論”“銳話題”報道,又與其他線路稿件形成有機互補,這種網格式的發(fā)稿本身也是集成觀念的體現,在集中優(yōu)勢力量做精、做細“冬奧觀察”集成欄目的同時,兼顧了不同類型用戶需求。
為確保圖文、音視頻和網絡報道統(tǒng)一協調,前方發(fā)稿中心每天進行熱策劃,加強動態(tài)組織,選題會長則十多分鐘,短則幾分鐘,隨后迅速通過電話、微信等聯絡手段將意圖傳達給各個場館各種報道形式的記者,形成協同采訪,統(tǒng)一發(fā)稿,增強了報道應變能力。
三、與時俱進不斷探索集成方式
在集成服務理念指導下,本屆冬奧會報道圖文集成發(fā)稿量大大超過以往,在傳播時效上也取得明顯進步。
比如,2月13日下午,在3個小時內,李堅柔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金,其后張虹又在速度滑冰上取得歷史性突破。從發(fā)稿中心確定組織集成報道到采訪布置、調集增援,直到播發(fā)完所有快訊、消息、評論、特寫、通訊、人物、點評、反應等稿件,平均用時不到4個小時,而這是在幾乎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完成的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連續(xù)發(fā)稿。
為進一步提高報道時效,強化傳播效果,利用新華體育、新華奧運眼、新華國際等微博平臺也成為重要手段。隨訪記者從普通人視角報道習主席與中國代表團座談,大量采用直接引語使微博報道生動活潑,[習近平:蔡振華掛帥足協,我們拭目以待]等獨家首發(fā)微博,轉發(fā)評論逾千次,充分展現我國領導人的務實作風和親民風范。
報道團還著眼于新媒體傳播的特點,簡化傳統(tǒng)的快訊播發(fā)方式,在中國隊奪得獎牌、普魯申科因傷退賽和宣布退役等熱點事件中,均改由新華體育播發(fā)微博快訊,提高了面對網民的傳播時效。而考慮到索契與北京有4小時時差,也在進程性報道上加以改進,比如在興奮劑事件中就不斷刷新報道,滿足不同截稿時間要求的用戶需要。
基于互聯網傳播的特點,集成服務進一步增強了報道的互動性。除新華體育等相關微博外,新華網冬奧會專題也開通了互動專網,作為集成展示平臺的新華通還將新華體育微博納入其中,使發(fā)稿中心隨時可以監(jiān)測到網民對報道的直接反映。
2月12日晚結束的索契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中,出現小失誤的中國選手龐清/佟健最終名次排在自由滑有兩次較大失誤的德國選手之后,這樣的分數是否公允?2月18日晚結束的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決賽中,第二個沖過終點的中國隊被裁判判罰阻擋犯規(guī),取消了比賽成績。那么,中國隊究竟是怎么犯的規(guī)?裁判犯規(guī)的根據在哪兒?這些熱點話題,幾乎是在電視直播和我們相關報道剛一發(fā)出后,就形成網民熱議的焦點。從解疑釋惑角度出發(fā),一線記者克服種種困難,迅速采訪權威人士和當事人,作出準確、客觀報道。
此外,在互聯網時代,花絮類的碎片式報道也格外受到歡迎。“妙語連珠”專欄每同抓取那些具有個性化、現場感、幽默有趣的紀實性語錄,形成冬奧會報道靚麗的風景線。
但這與理想中的集成服務仍有差距。當前體育集成報道的短板在于音視頻報道所受到的限制。由于不是持權轉播商,我們不能對奧運會賽事作直播,畫面使用及采訪區(qū)域也都有嚴格限制。報道團化解矛盾的主要手段是邀請中國體育代表團、北京奧申委、南京青奧紺委負責人、國際奧委會委員及多名冬奧會冠軍、如名運動員、索契申奧形象大使等到發(fā)稿中心接受新華社電視、網絡記者聯合專訪,并由資深體育記者制作電視點評節(jié)目,同時發(fā)揮新華社圖片優(yōu)勢,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場賽場采訪的缺憾,“索契時間”等視頻欄目緊密結合熱點成為集成服務不可或缺的部分,取得了良好傳播效果。
根據國際奧委會奧運電視和營銷部的統(tǒng)計,通過電視和網絡等各個渠道參與的本屆冬奧會轉播時長達10.2萬小時,其中網絡數字轉播時長6萬小時。相對4年前的溫哥華冬奧會,網絡數字轉播時長增長一倍多,電視轉播雖有增長但幅度不大,這說明網絡傳播潛力巨大。
奧運會等國際大型賽事具有較強的商業(yè)運營特點,購買轉播權成為持權傳播商才能在賽事轉播、混合區(qū)采訪等關鍵環(huán)節(jié)上有突破。隨著新華社賽事電視新聞報道水平不斷提高,如果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取得網絡視頻轉播權,會使體育集成服務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