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紅蕓 孫杏云 許娜娜
【摘要】目的探討橈動脈壓力止血器與橈動脈加壓器(TR-Band)在冠脈造影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對比。方法將124例冠脈造影術后的患者隨機分為TR-Band組和壓力止血器組,觀察患者舒適度、手部腫脹及皮膚顏色改變、穿刺部位出血、有無水泡情況。結果用TR-Band止血裝置止血組患者舒適度明顯高于橈動脈壓力止血器組,且前者并發(fā)癥少與后者。結論使用TR-Band止血裝置止血舒適度更高,出血少,并發(fā)癥少,切減輕了護理人員及家屬的負擔。
【關鍵詞】橈動脈壓力止血;橈動脈加壓器;冠脈造影術;護理
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對經(jīng)橈動脈路徑行冠脈介入治療及造影患者采用TR-Band壓迫止血和橈動脈壓力止血器壓迫止血,對這兩種止血方法使用中的病人舒適度及穿刺部位并發(fā)癥進行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12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TR-Band組和壓力止血器組各62例,TR-Band組男42例,女20例,年齡(58.6±10.4)歲,其中單純冠脈造影21例,行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41例。橈動脈壓力止血器男38例,女24例,年齡(59.3±10.5)歲,其中單純冠脈造影18例,行冠脈造影+支架植入術4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病例均為行冠脈造影術后立即拔除鞘管。
1.2.1TR-Band止血裝置病人回病房后,制動術側肢體6小時,每間隔1-2小時用特制注射器放氣減壓1毫升,連續(xù)4-5次,術后約6小時無出血,則用專用注射器抽出氣囊內(nèi)剩余氣體,取下橈動脈止血器
1.2.2壓力止血器組病人回病房后,制動術側肢體6小時,每間隔1-2小時向左放松一圈壓力,連續(xù)4-5次,術后約6小時無出血,則放松全部壓力取下加壓止血器。
1.3觀察指標術后觀察患者舒適度、手部腫脹及皮膚顏色改變、穿刺部位出血及腫脹、有無出現(xiàn)水泡等幾項指標。①患者舒適度分級標準:Ⅰ級患者自述無不適;Ⅱ級患者自述輕度不適;Ⅲ級患者自述出現(xiàn)劇烈疼痛、術肢麻木等不適。②手部腫脹及皮膚顏色改變情況:手部腫脹分級標準:Ⅰ級無腫脹;Ⅱ級輕度腫脹;Ⅲ級明顯腫脹;并自述脹痛。手部皮膚顏色改變情況標準:Ⅰ級顏色正常;Ⅱ級輕微紫紺;Ⅲ級嚴重紫紺,并伴有出血點。③穿刺部位出血及腫脹情況分級標準:Ⅰ級無滲血及血腫;Ⅱ級有少量滲血,無血腫;Ⅲ級,有大量滲血,和(或)有血腫形成。
1.4統(tǒng)計學方法對兩種不同壓迫止血方法進行比較,采用Chi-square test,以P<0.05為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124例患者均止血成功,兩組患者橈動脈經(jīng)不同止血方法后患者舒適度及并發(fā)癥的比較,見表1。
3討論
雖然,橈動脈壓力低,出血機會少,且容易止血,但仍需要觀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滲血的發(fā)生,特別是高血壓、糖尿病、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壓力大,脆性高,容易發(fā)生滲血,故護理時更應多加注意[1]。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橈動脈壓力止血器止血方法缺點是因捆綁較緊致患者出現(xiàn)腕部疼痛、手部腫脹明顯,甚至影響睡眠,且壓迫后容易出現(xiàn)單個大水泡或多個散在小水泡。而TR-Band止血器雖為腕式束帶,但氣囊上有明顯壓迫點,透明可見,可保證壓迫位置的準確性;壓迫器內(nèi)側光滑平整,使受壓范圍增大,預防水泡的發(fā)生,減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感染的風險。
TR-Band用于經(jīng)橈動脈穿刺冠脈介入手術止血具有操作簡單,舒適度高,可調(diào)節(jié)性強,止血療效確切,出血少,并發(fā)癥少,恢復快,還不受體位限制及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正被越來越多的醫(yī)護人員和患者接受,減輕了家屬及護理人員的負擔[2]。
參考文獻
[1]周秀紅,張兵文.經(jīng)橈動脈行冠脈介入治療的觀察與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08,12(12):1079-1080.
[2]彭小丹,姚芳,鄧艷.橈動脈加壓器在經(jīng)橈動脈穿刺行冠脈造影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yī)護月刊,2010,7(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