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鑫
【摘要】藥物不良反應(ADR)報告制度在我國已基本完善,隨著報告數(shù)量的增多,醫(yī)務工作者對ADR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兒科患者因其自身生理條件的特殊性,在ADR方面的表現(xiàn)與成人有較大區(qū)別[1]。尤其1-3歲的兒童各系統(tǒng)功能不健全,肝、腎功能低下,對藥物的敏感與大齡兒童和成人有較大差異,易發(fā)生ADR。其中靜脈給藥途徑引發(fā)的ADR最多,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及其附件發(fā)生尋麻疹、斑丘疹、面部潮紅及皮膚瘙癢等,重則累及消化、呼吸、神經系統(tǒng),甚至發(fā)生過敏性休克。如何減少兒童ADR的發(fā)生,我們實施以下護理對策。
【關鍵詞】兒童;藥物不良反應;護理對策
1實施方法
1.1成立ADR小組,結合實際情況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危險因素評估,內容包括年齡、性別、體形、皮膚類型,有無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患兒可在同一手臂外側同一時間做過敏實驗和鹽水對照實驗并做好標記,15分鐘后由兩人或以上護士鑒定是否對該藥物過敏。
1.2對易引起ADR發(fā)生的藥物,如抗感染藥物及中藥注射劑靜脈給藥時嚴格ACL導管維護新標準。
A——ASSESS導管功能評估(用注射器抽回血)。
C——CLEAR沖管(注射器推一下停一下,在導管內造成小旋渦,將導管內殘留藥液沖入血管)。
L——LOCK封管(用藥完畢需用封管液封管)
沖封管溶液標準(兒童其藥物代謝和排泄的生理成熟度存在差異,所以沖管液和封管液均不能含防腐劑)
——外周短導管:0.9%生理鹽水
——PICC CVC:0——10U/ML肝素鹽水
——PORT:100U/ML肝素鹽水
——透析導管:1000U/ML肝素鹽水
靜脈給藥前后沖封管的目的是避免藥物間的反應,很多藥物間都有配伍禁忌,藥物沉淀在導管內,只有正確的沖封管才能有效的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1.3ADR可發(fā)生在用藥的過程中,高發(fā)于靜脈給藥后0.5-1小時,在此期間護士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患兒面色、神志、皮膚有無變化,治療車上備腎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搶救藥品。如患兒出現(xiàn)尋麻疹、斑丘疹,惡心嘔吐,寒戰(zhàn)高熱,呼吸困難,發(fā)紺等立即停藥,更換輸液器,給予搶救藥品抗過敏藥品,給予吸氧,監(jiān)測生命體征。保留剩余藥液和輸液器及時送檢。
1.4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2]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對有刺激性的藥物應充分稀釋后再應用,放慢給藥速度,有計劃的更換輸液部位,以減少藥物對靜脈的刺激,注意觀察扎針部位皮膚有無紅腫,針頭有無移位脫出,血管有無變紅變硬,如有上述癥狀及時停止給藥拔出導管防止皮膚壞死,可抬高患肢制動,局部用硫酸鎂或乙醇溶液濕熱敷。2結論
以上護理對策的實施有效的減少ADR的發(fā)生,為保障患兒安全用藥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路曉彤,劉海濤,張鍵,等.358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2):39-41.
[2]李小寒,尚少梅,等.基礎護理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0,0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