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沐陽
記得小時候,我便是家中的天,不論我做錯什么事,爸爸都只是跟在身后笑著收拾那些爛攤子。我要買什么,他也都一一滿足。無論什么事他都只管讓我去做,不論結(jié)果好壞,沒有半句怨言。那時,我以為這是世上最好的爸爸。
慢慢長大了,上學后,爸爸對我的態(tài)度便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整天不是嘮叨這就是嘮叨那:“你作業(yè)做完檢查了沒有?你看你把這個字寫成什么樣子了!”“把今天學的課文讀幾遍,我待會兒要背你?!薄斑B等于號的兩橫都寫不直”……你看看,比我媽媽還要嘮叨!而且,只要我稍有差池,他便大罵。有一次,他讓我默寫幾首我沒有學過的古詩,我讀了四遍后,只默寫出兩首,他便聲色俱厲地說:“真不用心,去去去,給我抄十遍!”正因為這些,我不止一次地想過:我怎么會有這樣一個壞爸爸!
時間一晃而過,我讀完小學六年級升入了初中。爸爸好像又不是過去的爸爸了:平時對我的學習是不聞不問,只是在最要緊的時候提醒一下。有時還會將正在嘮叨我的媽媽支開,草草與我說幾句話就了事了。凡事都放手讓我做,絕不會指手畫腳地對我進行責備了,而且還會在百忙之中抽時間陪我玩,比如周末出去釣魚、燒烤、逛公園等。我完完全全地感受到了自由空氣的美好滋味。于是,我在內(nèi)心高喊:“我的好爸爸終于又回來了!”
可這種感覺慢慢地被一種莫名的煩惱代替:自由飛翔的我為何總覺得飛得越高力量越不足?為何沒有了爸爸的指點就像每天都做錯事了一般?仔細想一想,其實,原本爸爸給自己設(shè)計的看似繁瑣而機械的系統(tǒng)動作卻是督促孩子成長的最好方法,原本看似可有可無的嘮叨卻那樣地重要。因為,這里包含著爸爸的愛。小時候,他是一味地滿足我,只是希望我的童年無憂無慮,沒有失望;而我懂事后,是我們學習做人處事的好時機,他便用大度包容我的不滿,為的是讓我今后的成長道路能走得更順利;又大了一些,我的心智也成熟了,所以,他便用不聞不問來培養(yǎng)我的獨立和責任感。
想了這么多,終于明白,無論是我印象中的“壞”爸爸,還是自己認定的“好”爸爸,都永遠是愛我的好爸爸。
(指導老師:譚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