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永前
摘 要:結合目前倡導的各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就如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一些具體的做法,從教師情感對學生的影響、教師的信任對學生的激勵作用等幾個方面根據自己的實踐做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學生;參與性;培養(yǎ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人們的觀念和思維方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在今天面臨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的這種實際,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甚至有時還會適得其反。那么,如何教育好他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無疑是擺在每個家長以及每個老師面前的難題。而這一難題的解決就要靠我們每個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想法激發(f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自我的價值、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幫助別的同學解決一個個難題之后的助人的愜意。下面就我在高中化學課教學實際中的做法和一些頗有成效的體會與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以愉快的情緒和快樂的心情感染學生
教師的情緒是學生在課堂上活動氣氛的晴雨表,從教師進教室的那刻開始,學生都在關注你的表情、語氣等,如果教師把不愉快帶進課堂并明顯地流露出來,那么這節(jié)課學生總會小心翼翼地應付,學生帶著這樣的心理參與課堂活動,能有好的學習效果嗎?相反,教師若興高采烈地走進教室,學生的心情也會一下子愉悅許多,學生自然不會帶有緊張的心情,在沒有任何顧慮的情緒下來學習肯定會事半功倍。
二、對學生充滿信心,堅信學生能行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由于擔心教學內容等問題而放棄了讓學生來完成一些知識的解答,其實,正是教師的這種情結,久而久之,教師在課堂上就完全替代了學生,而學生成了課堂的一個觀眾、聽眾,他們也覺得他的思考、解答有沒有都無所謂,所以學生就會形成“上課是老師的事,我能做的就是聽”。這樣就造成了學生思維和行動的惰性,學不好那是必然的結果。我在聽同級教師上課時在檢測訓練中有這樣一道題:“以下各組離子能在強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边@樣的選擇題,對于剛剛學完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的學生來說難度是非常大的,但就有同學在解答時強調了“強堿性,說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OH-,因此除了考慮組內離子間能否共存還要考慮各組離子與OH-能否共存。”這樣的回答,作為教師一般的想法是:“學生想不到OH-的有無這個問題上。”可是學生做到了。
三、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和展示的空間和平臺
課堂上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展示機會,往往你會驚奇地發(fā)現,學生并不像我們想得那么差,他們雖然在解決某個問題時有不準確的表述,但他們的思路是對的,也的確能把問題解決。雖然有時候一個問題要幾個同學不斷地否定、再否定,最后才能得以圓滿解決,但這一點說明他們在積極地參與、積極地思考、積極地嘗試,并且在他們不斷的思考和嘗試下能解決諸多問題。我在上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的轉移內容時所舉例子是:MnO2+4HCl(濃)=MnCl2+Cl2↑+H2O。學生開始標出的得電子數是2而失電子數有標4個的,有標1個的,基本沒有標2個的,一位同學在分析講解時突然想到前節(jié)課的“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升高值與降低值是相等的”一下子說出了失電子數也是2個的結論,我就緊追他的回答問:“那這失去的2個電子的具體情況如何呢?”這時大家又爭先恐后地討論起來,一位同學準確地說出“因為參加反應的HCl提供的4個Cl-,有2個進入MnCl2,而這2個并沒有失去電子,只有生成Cl2的2個才失去了電子,并且每個Cl-失去1個電子,所以2個共失去2個電子?!?/p>
四、要以欣賞的目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對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給予及時的表揚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認可的渴求,尤其是一直以來學習較差的學生,從小學、初中一直備受冷落,事實上他們對課堂可以說是心灰意冷,而我們現在要改變他們的這種懼怕,就應該讓他們體驗快樂、體驗成功給他帶來的愉悅,所以,教師在每位同學主動回答完問題后,要給予他們肯定的評價和合理的表揚,這樣會激勵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尤其對學困生而言,這一點非常有效。
五、發(fā)揮優(yōu)異者模范帶頭作用和感召力,讓整個班集體在他們的帶動下活起來
這里的優(yōu)異者,并不是說一定要學習多么好,主要是指他在課堂上的參與性如何,在一個群體中,人的性格等各方面的差異是很大的,而那些外向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欲也就強,內向的自然是不提問時基本不會主動去回答問題。所以,想讓課堂真正地活起來,教師就應該多從學生的內心出發(fā),使那些相對封閉的學生也主動地參與進來行之有效的辦法是,先在每個小組內培養(yǎng)一到兩個帶頭人,然后在他們的幫助和鼓勵下讓整個學習小組的人都活起來,這樣每節(jié)課都會出現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的局面,學習必然會高效。
總之,新的時代,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已經不能應對二十一世紀的孩子成長的需求,而作為一名教師,要肩負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就應該立足于教育本身,著眼長遠,積極研究和探索適合于社會和學生的先進的教育方法。
(作者單位 甘肅省渭源縣第三高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