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
【關鍵詞】巨大肝血管瘤;非血管介入治療
1病例資料
患者女,43歲,以右上腹部飽脹感6個月入院。體檢:右上腹略膨隆,肝上界右鎖骨中線第五前肋間、肝下界右鎖骨中線季肋緣下兩橫指,肝表面欠光整、無壓痛。CT平掃:肝臟形態(tài)、比例失調(diào),肝臟可見一約12×10×11cm3、輪廓清晰、邊緣光整、包膜完整、密度一致的低密度病灶,肝組織受壓縮小,CT增強:病灶動脈期周邊不均勻強化、實質期大部分強化、靜脈期廓清明顯延遲;CT診斷:巨大肝血管瘤,CT下活檢:病灶內(nèi)抽出暗紅色血液,未檢到實質性組織。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22.5umol/L,臨床診斷:巨大肝血管瘤。首先選擇經(jīng)血管技術治療,肝總動脈和肝右動脈造影:肝右動脈及分支呈巨大抱球狀,未見典型肝血管瘤葡萄樣征象,據(jù)此考慮該病灶為非完全動脈供血;改為經(jīng)皮經(jīng)肝病灶穿刺非血管技術,CT導引下,多角度、多方位穿刺病灶,邊穿刺邊注藥,盡可能使藥物均勻彌散地注入病灶內(nèi);由于病灶巨大,治療分3次進行,每次間隔7天,每次治療前復查肝腎功能,每次注射藥物:平陽酶素8mg+碘化油10ml。結果:術后六個月復查,肝CT:病灶明顯縮小,約為:2.0×3.0×2.0cm3,藥物濃聚,被壓縮的肝組織體積基本恢復,化驗室檢查:總膽紅素;17.0umol/L,達到了臨床治療目的。2討論
肝血管瘤多以動脈供血為主,部分為動、靜脈混合供血,少部分以靜脈供血為主;而如此巨大的肝血管瘤以靜脈供血為主很少見;這可能是:①先天組織結構不良、以靜脈血供為主;②隨著腫瘤的增大,動脈血供不足導致靜脈血逆流,最終以靜脈血供為主。該病人如不及時治療可能就會發(fā)生黃疸,病灶的占位效應也會使肝功能逐步下降,二者共同作用最終會導致肝功能急劇下降肝腎衰竭。以往巨大肝血管瘤多采取外科手術治療,治療過程復雜風險大費用高;介入多采取血管技術治療,而采取非血管技術治療如此大的肝血管瘤尚少有報道。我們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了詳細全面的計劃,采取分次間隔治療,控制治療副作用避免治療導致的肝損傷;我們認為:①由于病灶巨大采取分次治療,降低藥物反應、減輕肝臟負擔、避免急性肝水腫和急性肝衰竭。②治療間隔時間7天有利于肝功能恢復。③治療前復查肝腎功能確保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