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超
摘 要:在朗讀教學中滲透聽說讀寫的訓練,“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能力訓練是一個有機整體,缺一不可,它們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關(guān)鍵詞:聽、說、讀、寫;訓練;朗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基礎(chǔ)工具課,學生的聽說讀寫基本功訓練如何,直接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yǎng);重書面語言訓練,輕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重考試內(nèi)容的強化,輕基本功的培養(yǎng)。
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積淀與培養(yǎng),離開學習者的讀,就是紙上談兵。結(jié)合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諸多問題,教師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激情,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
這里所指的讀,是那種學生全身心的投入,用最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的情感和個人感受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在教師的范讀中重視學生的聽力訓練。聽,概括地說,就是通過語文學習,培養(yǎng)孩子具有辨別語音,理解語意,品評話語,即用聽覺去辨別世界。而我們在以前的教學中往往忽視了聽的重要性。如果讓學生去認真傾聽教師那真情、生動、感人的朗讀,教師捕捉契機,讓學生輕輕閉起雙眼,讓學生的心靈深處處于平靜狀態(tài),什么也不想,只去盼望教師的語言能否激蕩起自己思維或想象或記憶的翅膀,伴著教師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范讀,讓學生的身心步入作者描寫的情境或刻畫的人物環(huán)境中去,讓學生真正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學生邊聽邊想邊思的過程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步加深,有了自己的見解或想法或質(zhì)疑或感悟或思考,學生表達的欲望猶如潰壩之堤的洪流,一發(fā)而不止。
然后,教師如果抓住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再去激發(fā)激勵學生,將自己在閉目思聽中想到的、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在學習小組中進行交流,這樣既訓練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又有助于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豈不事半功倍嗎?這就是在朗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此時此刻,使學生真正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感。
此時此刻的學生,對課文思想情感的領(lǐng)悟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教師再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以及學生自己的感受,用聲情并茂的語言朗讀課文,在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碰撞,這樣,學生心靈深處油然而生那種鮮活通俗的語言,這種語言是學生真情的流露、情感的體驗,它就是學習文章所要表達的境地。
利用這一時機,教師在此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寫出學習課文的所思所想,致使學生書面語言的訓練達到一個有話想說,有事想寫,不再感到學習寫作中遇到的困惑,無話可說的地步。
總之,作為一名處在語文教學第一線的教師,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和新教材。在朗讀教學中滲透聽說讀寫的訓練,“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能力訓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它們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我們只有抓住這些基本能力的訓練,努力探索聽說讀寫有機結(jié)合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形成科學有序的訓練方法,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作者單位 遼寧省建平縣北二十家子鎮(zhèn)九年一貫制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