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香 潘曉春
【摘要】目的研究電子鼻咽喉鏡在耳鼻喉科門診診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應用PENTX-納龍成像系統(tǒng)的手段,對100例耳鼻喉科門診患者進行檢查。PENTX電子鼻咽喉鏡分為,檢查型和手術型。結果600例患者全部成功經(jīng)過檢測,并獲得進一步的診斷。20例患者有聲帶小結;20例患者有聲帶息肉;10例患兒鼻腔異物,10例患者鼻腔出血,20例患者出現(xiàn)咽喉部有異物,并在電子鼻咽喉鏡的配合下用異物鉗成功地取出異物;10例患者喉腫物,在電子鼻咽喉鏡下取活檢,病理確診喉癌,10例患者外傷性鼓膜穿孔。結論電子鼻咽喉鏡在耳鼻喉科門診診療上體現(xiàn)了簡便、安全、視野清晰及不易漏診等優(yōu)點,為耳鼻咽喉相關疾病診治提供了重要手段,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電子鼻咽喉鏡;耳鼻喉科;診療;應用
耳鼻咽喉位于人體特殊位置,腔道不規(guī)則,醫(yī)者難以直視患者的病變部位,因此在臨床上該類疾病的診療具有較大的困難,臨床診治過程中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才能實現(xiàn)對其準確的檢查。我科自2009年9月份起,開始將電子鼻咽喉鏡應用于耳鼻咽喉科的門診診療當中,臨床上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為門診100例患者,其中男50例,女40例,兒童10例,患者年齡最小5歲,最大80歲,100例患者均順利接受檢查,其中20例聲帶小結,20例患者聲帶息肉,10例患者鼻腔異物,10例患者鼻腔出血,20例患者咽喉異物,10例喉癌,10例外傷性鼓膜穿孔。
1.2檢查方法除耳科患者檢查外,患者取坐位,應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口腔和鼻腔2次,1%麻黃素滴鼻液噴鼻腔2次,第一次與第二次間隔5分鐘。麻醉后患者取坐位,醫(yī)者站立,站于患者對面,將纖維鏡自一側較寬大鼻腔緩慢推進,個別患者鼻腔插鏡困難時改為經(jīng)口插鏡,但必須放置口墊以防止損傷電子鼻咽喉鏡。兒童患者取得家屬配合,家屬坐椅,患兒坐于家屬膝蓋上,與醫(yī)者對面,醫(yī)者通過顯示屏幕觀察鼻、咽、候等解剖結果,逐一觀察黏膜顏色﹑厚度,黏膜是否光滑,聲帶活動情況及鼻、咽、喉有無出血、異物﹑新生物等,耳部檢查時取側坐位,患耳向上,操作者持鏡站于患耳側,左手持鏡體前端緩慢進入外耳道逐漸向內(nèi)深入觀察外耳道壁和鼓膜的解剖結構,邊檢查邊利用腳踏板采集圖像,后書寫報告并打印。
2結果
本組所有患者都能順利接受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無一例出現(xiàn)麻醉意外、昏倒,無出血、呼吸困難等,喉部正常組織無損傷。自從電子鼻咽喉鏡在門診應用后,與之前相比,給門診的診了帶來極大便利。
3討論
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電子鼻咽喉鏡已經(jīng)成為一種全新的耳鼻咽喉疾病診療的有效工具。電子鼻咽喉鏡的優(yōu)點:電子鼻咽喉鏡管鏡細小,探頭柔軟,光照度好,視野清晰,可以近距離的觀察病變部位,鏡頭可以調整,可發(fā)現(xiàn)隱蔽的病變部位及異物。鼻出血患者可在電子鼻咽鏡下直視出血部位,予以明確部位填塞或電凝止血。鼻、咽、喉病變有需要時并可直接取活檢,兒童患者可在家長的配合下及時作出明顯診斷。外傷性鼓膜穿者,經(jīng)治療后,可多次檢查,觀察鼓膜其生長情況,并決定是否行鼓膜修補手術,能打印圖文報告,給外傷引起的醫(yī)療糾紛提供了明確的證據(jù),也能根據(jù)圖文及報告,更形象的與患者、家屬說明病情及轉歸,聲帶息肉、聲帶小結者應用1%丁卡因表面麻醉口腔和鼻腔4次,1%麻黃素滴鼻液噴鼻腔4次,每次間隔5分鐘后,用手術型電子鼻咽喉鏡經(jīng)側孔放入息肉鉗,然后逐次予以夾取,注意聲帶的活動情況。術后給予霧化吸入,囑噤聲休息2周。因此,電子鼻咽喉鏡檢查為診治耳鼻咽喉相關疾病提供了重要手段。電子鼻咽部喉鏡并不是萬能的,如患者咽部敏感,不能適應檢查,或聲帶息肉大于5CM者,需住院行支撐喉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