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世紀的英國和法國,幾乎在同一時期出現(xiàn)了兩位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梅里美。在他們的代表作《簡·愛》和《嘉爾曼》(《卡門》)中塑造了兩位著名的女性形象。簡·愛和嘉爾曼這兩位文學界典型的女性形象,她們的性格迥然不同,存在著善與惡、“天使”與“禍水”、外侵與保守等方面的對比,在對待女性貞操觀念、金錢、法律道德、宗教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關鍵詞:《簡·愛》;《嘉爾曼》;女性意識;差異
一、簡·愛——自尊善良的反抗者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傳性小說《簡·愛》,是一部具有濃厚浪漫主義色彩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以英國維多利亞初期的社會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平凡的孤女為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與主流社會規(guī)范的頑強抗爭,最后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于沖破等級制度和社會偏見的樊籬,追求自由、平等、獨立的新女性形象。
主人公簡·愛是一個心地純潔、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會底層,受盡磨難。她出生于一個窮牧師家庭,父母應為染上傷寒,在一個月內(nèi)相繼都去世了,幼年的簡·愛被寄養(yǎng)在里德舅舅家里。但由于舅舅也因病很早過世,里德舅媽無奈之下很違心的答應丈夫領養(yǎng)簡·愛。里德一家對簡·愛是百般的羞辱和虐待:“約翰里德的蠻橫,他姐妹的傲慢,他母親的憎厭,用人們的偏心”,這一切都讓簡·愛過的是連仆人都不如的小姐生活。
但是,簡·愛又是一個具有倔強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的人。在長期的積怨下,簡·愛終于對里德一家展開了公開而堅決地的反抗。面對約翰的頻頻欺凌,她終于敢于還手,破口大罵其為“殘酷的孩子”“你簡直像個殺人兇犯……你像是個監(jiān)工頭……你就像那些羅馬暴君”。盡管她的反抗招來的被關進恐怖的紅屋子的懲罰,但她仍然堅持自己的反抗。在她決定要被送到洛伍德孤兒院去之前,她毫無禁忌的沖里德太太大發(fā)了一場脾氣,把自己十年來積的怨氣統(tǒng)統(tǒng)的發(fā)泄了出來,贏得了她所認為的第一次勝利。
在女子寄宿學校,簡·愛的處境并沒有得到改變。這所學校名為慈善機構,實則是人間地獄,校長勃洛克斯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簡·愛如同出了狼窩又人虎口。這里的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清規(guī)戒律極其森嚴,孩子們經(jīng)常受凍挨餓、慘遭毒打、罰站、剪頭發(fā)等等。女孩們承受著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壓迫。但就是在如此惡劣的環(huán)境中,簡·愛仍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反抗意識。她對好朋友海倫說,如果自己受到鞭打,就一定要把那個鞭子奪過來,當面把它折斷,而且“我們一定要狠狠地回擊”,“讓那個打人的人永遠不敢再這么打人”。這一舉動是對男權統(tǒng)治下的不平等社會的反抗,是對自己人格尊嚴的維護。
出走后的簡·愛,一路流浪到了北方,被圣·約翰牧師兄妹收留。圣·約翰牧師以上帝的使者自居,以上帝的意旨為借口強迫簡·愛嫁給他,和他同去印度。他對婚姻的理解并非出于愛情,而是出于工作,即殉道。圣·約翰完全是圍繞他自己的目的來談簡·愛的愛情。至于簡·愛作為一個人,一個女人的個性和需求則完全不在他考慮的范圍內(nèi),他根本不承認簡·愛自己有選擇生活道路的權利。簡·愛盡管很感激圣·約翰當初對自己的收留和幫助,也很重視他倆之間的親情,但是她仍然沒有辦法放棄自己人格的獨立,沒有辦法無限制地忍受圣·約翰提出的過分要求,去做一個殉道者,成為圣·約翰私心的犧牲品。所以簡·愛斷然拒絕了這毫無感情可言的使命婚姻。簡·愛對圣·約翰的拒絕是女性對宗教的反抗,更是對建立在不平等基礎上的婚姻的反抗。
二、嘉爾曼——忠于絕對自由的“惡之花”
十九世紀中期,法國文學空前繁榮,浪漫主義方興未艾,批判現(xiàn)實主義來勢兇猛。梅里美以其不足二十篇的中短篇小說在文壇占據(jù)一席之地,躋身雨果、司湯達、巴爾扎克等文學巨匠之列。他筆下的嘉爾曼形象是世界文學畫廊中成功的人物典型之一,在文學評論界引起了關于這個形象的廣泛的研究和評論。但是,在過去對這一形象的分析往往是“三部曲”式的:首先,嘉爾曼兇悍殘忍、陰險狡詐、厚顏無恥,是一個邪惡的人物。其次,嘉爾曼藐視、反抗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道德原則,是一個終于自己個性、為維護獨立和自由不惜犧牲生命的婦女形象。最后,嘉爾曼可惡、可怕、可愛、可敬,是一朵充滿魅惑力的“惡之花”。
嘉爾曼是一個長相十分迷人的尤物,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不下于三次對其外貌、服飾和打扮的描寫,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的妖艷招人。就拿作者借唐·約瑟的眼對其進行的第二次描寫為例,“她穿著一條非常短的紅裙子,露出滿是破洞的白絲襪,一雙小巧玲瓏的摩洛哥式的紅皮鞋,上面系著火紅色的緞帶。他撩開頭紗,露出雙肩,以及別在襯衣上的一束金合歡花,嘴角上還銜著另外一朵金合歡花。她扭著腰肢往前走,活像科爾多瓦養(yǎng)馬場里的一匹小母馬?!彼拇┲虬?,腰肢動作都是當時卷煙廠女工中最出色的,她的舉手投足也最具有挑逗性。正因為如此,小說中的男主角唐·約瑟才不可自拔的迷戀上了她。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間尤物,在其美麗外表的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世人接受的心靈。她還是一個走私集團的成員,負責打探消息,充當眼線,公開的職業(yè)和身份從不固定,以巫術和美色行騙是她的專長;忠于自己,追求絕對的自由是她唯一的信條,她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得到自由。在卷煙廠傷人后,在被押解到監(jiān)獄的途中,她用盡各種手段跟唐·約瑟套近乎,并最終騙得唐·約瑟放了自己。唐·約瑟出獄后又再一次遇到嘉爾曼,嘉爾曼為了報答她,做了她的情婦。
嘉爾曼是獨立不羈的,她的這種性格固然有受到他們民族文化的影響,但她的性格更多的是源于她自身。她對自由的火熱追求,遠遠的高于她的同族人。在她的思想里,自由就是一切,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任何的外在事物都不能改變她的意志。從她的身上,我們很難看到像簡·愛那樣的善良的因素,她的激烈的反抗,在資本主義文明看來,是罪惡的。
三、兩者形象之差異
簡·愛的追求是“自守型”的,不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嘉爾曼德追求屬于“外侵型”的,她的“埃及買賣”造成了很多人的死亡。簡·愛是“天使”,她是以強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羅切斯特身邊的,給予羅切斯特幫助,并拯救了他的靈魂;嘉爾曼是“禍水”,她將在正軌上的唐·約瑟帶入歧途,走上了殺人走私的道路,并最終不得善終。對待金錢態(tài)度上,簡·愛在獲得遺產(chǎn)之后,毅然將其分成四份,自己只取其中一份,她表現(xiàn)出了在金錢上的慷慨,而非貪婪;嘉爾曼則是個唯利是圖的人,她對待金錢從不滿足,也為了金錢,她可以犧牲所有。在對待社會法則和宗教方面,簡·愛是忠實的基督徒,信仰上帝,在遵守宗教道德規(guī)范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人格獨立,維護自己的尊嚴,不會影響到正常地社會生活秩序;嘉爾曼是一切的社會文明的反叛者,她仇視一切社會法律道德體制,也不信宗教,她要以自己的手段來搗毀一切。
【參考文獻】
[1][英]夏洛蒂·勃朗特.簡·愛[M].吳鈞燮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
[2]緱廣飛.嘉爾曼——自由的象征[J].赤峰學院學報,2007,第28卷:97~98
[3][法]梅里美.卡門:梅里美中短篇小說選[M].王剛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9
[4]廖一梅.琥珀·戀愛犀牛[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65~66
作者簡介:袁藝娉(1993-)女,湖北荊門人,長江大學文學院2011級中文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