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馨
【關鍵詞】早期胃癌;臨床分析
早期胃癌是指癌組織浸潤僅限于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無論有無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者。早期胃癌癥狀無特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胃癌患者預后的關鍵?,F(xiàn)將我院2003至2012年檢出早期胃癌31例病例報道如下。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31例患者進行胃鏡(olympus)檢查,早期胃癌的診斷和分型根據(jù)日本胃癌研究會標準分為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Ⅲ(凹陷型)。病理組織學分類采用WHO(2004年)分類法。
1.2方法所有確診病例均行手術治療,標本均置4%甲醛液中固定,梯度乙醇脫水,石蠟包埋,常規(guī)HE染色,切片(厚4μm),顯微鏡下觀察。
2結果
2.1一般情況共檢出早期胃癌31例,均經(jīng)內鏡下活檢,病理確診。其中男23例,女8例,男女比例2.88:1,年齡37-81歲,平均56.6歲。從年齡分布來看,以50-59歲組最多,共11例(35.48%);其次為60-69歲組,共9例(29.03%);40-49歲組4例(12.90%);其他年齡組7例(22.58%)。
2.2臨床表現(xiàn)無癥狀的有2例,有癥狀的29例,其中表現(xiàn)為上腹痛16例(51.61%),腹脹8例(25.81%),納差11例(35.48%),反酸和(或)噯氣4例(12.90%),惡心或嘔吐1例(3.23%),嘔血和(或)黑便6例(19.35%),消瘦5例(16.13%)。同時常規(guī)進行幽門螺桿菌(Hp)檢測。
2.3胃鏡下改變①隆起型2例(6.45%)。②平坦型25例(80.65%)(3)潰瘍型4例(12.9%)。
2.4病理組織學改變組織類型,印戒細胞癌13例,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伴有淋巴結轉移6例。病變部位胃竇最多20例、胃角5例、胃體4例,胃底賁門部2例。
3討論
胃癌是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男女世界調整死亡率均居首位。早期胃癌根治手術治療效果好,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進展期胃癌根治手術后,5年生存率僅為50%左右。[1]因此,改善胃癌患者預后的關鍵,在于早期發(fā)現(xiàn)和早期治療。本文早期胃癌發(fā)病高峰為50-59歲,男性多見。早期胃癌不具備特異性臨床癥狀,本組31例患者無癥狀2例,有上腹隱痛16例,其余有腹脹。納差,反酸和(或)噯氣,惡心或嘔吐,嘔血和(或)黑便,消瘦等。早期胃癌好發(fā)于胃竇部。本文中占20例,可能胃竇胃體部位是迷走神經(jīng),胃左動脈,主細胞,黏液細胞和G細胞集中分布的區(qū)域,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血管神經(jīng)和諸多細胞功能減退,導致胃酸分泌減少,同時胃粘膜退行性變和腸化生部位由幽門竇向胃體上移,最終促發(fā)胃癌發(fā)生。另外,幽門螺桿菌常選擇定居胃竇部,故胃竇部檢出率高于其他部位。食物由食管進入胃,在胃竇部停留時間較長,食物中分解的各種有害物質刺激增加。分型以平坦型多見,本文為80.65%,與文獻報道相同。平坦型病灶較表淺,檢查時胃黏膜觀察要全面細致,不能留有死角和盲區(qū),對好發(fā)部位重點檢查,同時也不能忽視賁門,胃底黏膜等部位仔細觀察等。即使病灶表面色澤正?;虿≡钜延希矐J真取活檢。胃鏡檢查時對微小病變應貼近黏膜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黏膜色澤的改變,發(fā)紅或褪色,黏膜粗糙顆粒樣改變,小糜爛灶,小潰瘍等,應做多塊多方向活檢。胃癌病灶既可擴散蔓延,又可多發(fā),故應全面檢查,多點活檢。黏膜充血水腫,糜爛,黏膜粗糙不平呈顆粒狀改變,或伴有淺潰瘍,重點取病理。周圍充血水腫,但質地較柔軟,也要取病理。甚至一次活檢病理結果也并不完全可靠,在作出炎癥或良性潰瘍的診斷前應考慮首先排除腫瘤。
綜上所述,重視內鏡下早期胃癌好發(fā)部位和病變形態(tài)的仔細觀察,提高內鏡醫(yī)師診斷水平,規(guī)范內鏡下操作,提高病理醫(yī)師的診斷符合率,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檢出率。
參考文獻
[1]丑凱平,郭祥發(fā).早期胃癌x線胃鏡病理分析[J].醫(yī)學創(chuàng)新研究,2006,3(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