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長江
【摘 要】
教師善于提問,能大大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提高對話交流的效果。同時,好的提問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更是要運用好語言的藝術,巧妙地設計問題,用一個個生動、有趣、藝術的問題去引領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本文從提問的科學性、目的性、激勵性、連續(xù)性、層次性等幾個方面來談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關鍵詞】
語文 課堂教學 提問藝術
課堂是師生對話的場所,要提高對話的質(zhì)量,必須掌握對話的技巧。教師善于提問,能大大的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提高對話交流的效果。同時,好的提問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們一直提倡教師在課堂上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而啟發(fā)式教學更多的要靠提問來實施。問題設計的好,課堂教學則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人入勝;設計的不好,則散漫無章,索然無味。作為語文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更是要運用好語言的藝術,巧妙的設計問題,用一個個生動、有趣、藝術的問題去引領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智慧。
一、提問要有科學性
課堂上,老師的每一個問題如果沒有科學的設計不行。設計包括問題的難易度、表述的準確度、出示的適時度等。所謂問題的難易度,指所提問題對班級學生的知識背景、社會經(jīng)歷等能有多大的趨同性,應該說,趨同性越大,學生回答越容易,反之,則越困難。所謂表述的準確度,指老師用語言或文字把問題準確的表述出來,不會在語言上讓學生認識模糊或產(chǎn)生歧義;好的問題應該語言準確、簡明(幽默風趣、生動形象、充滿智慧的妙語當然更好)。如果一個教師的語言表達欠流暢,或過于晦澀模糊,那么學生就很難聽懂老師的要求,不知該如何思考作答。一般的說,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盡可能采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去提問。
所謂出示的適時度,指在老師的教學過程中,什么時候提出什么問題比較適宜,這很有講究。有經(jīng)驗的老師,總是在學生無疑處設疑,在有疑處釋疑;老師還往往通過提問來調(diào)節(jié)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和學生學習的情緒。另外,提問的科學性,還包括所提 的問題能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是否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否有利于課堂教學流程的順利進行。
二、提問要有目的性
課堂上,我們設計問題,是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思考,便于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進行。所以,每一個問題都要精心準備,要為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比如有的老師這樣提問:“同學們,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呢?”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如何回答?可以說答案有無數(shù)個,課文告訴我們的信息很多,任意說一個都可以。所以,問題的指向不明確,學生就無從下手,難以回答,結果導致冷場。其實,執(zhí)教者如果換一種問法,學生就好回答了,比如:這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或者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么觀點,作者在文中描繪了哪些景色等。這樣的問題目的很明確,學生也知道該怎么回答。
如果是課前導入性的提問就更要精心設計。開篇的問題提的好,可以起到綱舉目張,勢如破竹的作用。例如,武漢市的語文特級教師胡明道老師在上一篇寫花的文章時,開頭她先講了一個小故事,然后緊接著就提出了這樣的幾個問題:“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故事中有哪些花在說話嗎?想知道她們在說些什么嗎?為什么旁邊的一朵花不說話?那個小男孩為什么要摘那朵不說話的花送給老師呢?”這幾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它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又用這幾個問題涵蓋整個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真可謂是一線穿珠。
三、提問要有激勵性
提問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思考,一方面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問題的提出既要有思考的價值,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你的問題一提,學生就爭著、搶著想回答。而不是讓老師去強迫回答。有時,我們提出問題,學生在下面卻沒有反應,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局面呢?可能是問題太簡單了,學生覺得沒意思,不想回答;或者是太難了,學生回答不了。但很多情況是由于我們所提的問題,缺少趣味性和激勵性。所以,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師在上課時總是精心設計幾個問題,力求用幾個精心準備的問題來貫穿整個一節(jié)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始終讓學生在充滿好奇、充滿挑戰(zhàn)、充滿趣味的境界中去思考、去探索。
四、提問要有連續(xù)性
一堂課如同一臺戲,要有相對完整的情節(jié)和高潮,老師就是導演。我們的每一個問題,前后要連貫和關聯(lián)。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從這個問題忽然跳到另一個問題,這樣課堂就會很亂,學生也會感到摸不著頭腦,稀里糊涂的。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注重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過渡,課堂的藝術也很大程度上表現(xiàn)在這些過渡上。即使學生討論有偏離正題的情況,老師也能巧妙機智的把學生給牽引過來。問題的連續(xù)性,其實源于教學內(nèi)容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教師在課前必須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研究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認知結構,這樣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才能有一個完整的“問題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節(jié)課的問題,不宜太多,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去設計問題。如果問題多而繁瑣,就可能會變成“滿堂問”,缺少主次,學生也就抓不住重點了。
五、提問要有層次性
雖然有了一條“問題鏈”,但是“鏈”字上的問題如何排列順序?總是要分個先后主次吧,這就需要老師把這些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
也可以采取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一般的思維方式設計問題。比如《孔乙己》中有四次寫“笑”,《變色龍》中有四次寫“軍大衣”,《背影》中有三次寫“背影”,我們知道這些細節(jié),都是作者匠心獨運之處。但是如何讓學生認識到這種細節(jié)的含義和構思的藝術?老師不妨先讓學生逐一的找出細節(jié),然后再逐一的分析問題,最后再歸結起來探討這些細節(jié)的含義和藝術性。而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理科的教學,由于其本身就有很強的邏輯性,所以,更多的要采取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的順序來設計問題。那么語文學科的老師是否應該把語文的思維之美展示出來呢?學問,學問,貴在問。問不僅是學生學習的事,更是老師教的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學會問,把提問當作一項技術,甚至是一項藝術來對待,語文的課堂才能充滿勃勃的生機和無限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蔣黎欣.關于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