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漩 王佳英
[摘 要]《米格爾大街》是V.S.奈保爾的代表作之一,小說反映了前殖民地地區(qū)人民的生存狀態(tài),是一部狂歡化程度很高的作品。本文運用巴赫金狂歡化理論,對小說的狂歡化語言、人物形象、世界感受進行研究,深入分析小說內(nèi)部的狂歡化世界,以及狂歡背后所折射的嚴酷的生存現(xiàn)實。
[關鍵詞]《米格爾大街》;狂歡化語言;狂歡化人物形象;狂歡式世界感受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4)02 — 0112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0
[作者簡介]蘇漩(1987—),女,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V·S·奈保爾是著名的印度裔英籍移民作家,他與拉什迪和石黑一雄并稱為“英國移民文學三雄”。奈保爾的作品以印度、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為背景,多描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全球化對于這些地區(qū)文化的沖擊以及當?shù)厝嗣窬窦覉@的喪失。奈保爾堅持寫實為主的創(chuàng)作風格,主張真實的反映世界,語言中規(guī)中矩,直截了當,這一特點在他的處女作《米格爾大街》中已有體現(xiàn)。
《米格爾大街》是奈保爾的處女作,也是成名作,曾獲得1959年的薩默塞特?毛獎。這部小說由十七個短篇組成,故事發(fā)生在西班牙港一條叫做米格爾大街的貧民窟似的街道上,講述的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米格爾大街》的語言諷刺幽默、情節(jié)怪誕荒謬,小說總體呈現(xiàn)了一種類似于巴赫金所說的狂歡化的生活狀態(tài),在一幕幕鬧劇之后,總是能讓人感覺到一種絕望、壓抑的悲劇氣氛。
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有三個重要的概念,即狂歡節(jié)、狂歡式和狂歡化。狂歡節(jié)源于古希臘羅馬神話和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狂歡節(jié)民俗,是有很長歷史積淀的一種文化象??駳g節(jié)期間,人們擺脫日常的等級規(guī)范,帶上面具,狂吃豪飲,載歌載舞,盡情釋放自己的原始本能。巴赫金認為狂歡節(jié)是有別于現(xiàn)實生活的“第二種生活”,它是“顛了個的”。狂歡式是狂歡節(jié)上一切禮儀、活動的總稱,具有十分豐富的象征意義。而狂歡式轉化為文學的語言,就是文學的狂歡化。從狂歡節(jié)到狂歡式,再到狂歡化,就是巴赫金狂歡化理論從生活實際應用到文學文本的過程?!睹赘駹柎蠼帧肥且徊靠駳g化程度很高的品,主要表現(xiàn)在詼諧幽默的廣場語言,典型的狂歡化人物形象,以及文本中深刻的狂歡式世界感受等方面 。
一、廣場語言
狂歡節(jié)期間,人們暫時地擺脫了日常生活中的制度、禁令,打破了平時森嚴的等級關系,形成了一種與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交往方式。在這種自由的交往過程中,還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語言,即狂歡化的語言。巴赫金認為狂歡化的語言主要是通過廣場語言來表的,他“將廣場語言定義成是與官方規(guī)范的、嚴肅單一的語言相對的民間語言”〔1〕(p20)。廣場語言包括罵人話、賭咒發(fā)誓、插科打諢、反諷、吆喝等多種形式,小說中體現(xiàn)最明顯的是反諷和罵人話。
巴赫金指出,“民間的吹噓總是反諷性的,總是在多多少少地自我嘲笑(我國舊時的販夫、貨郎等的吹噓也是如此);在民間廣場上甚至貪財和蒙人都帶有反諷和半公開的性質?!薄?〕(p182)伊萊亞斯是米格爾大街上與眾不同的一個孩子,他聰明上進,學習努力,夢想著長大后成為一名醫(yī)生。伊萊亞斯參加劍橋高級班的考試,卻連續(xù)三次考試失敗,而這僅僅因為考卷是英國人出的。后來伊萊亞斯參加衛(wèi)生檢查員的考試,還是連續(xù)失敗了,因為他沒有錢去行賄。
最終伊萊亞斯成為了一名垃圾車司機。他絕望地說:“在特立尼達你還能指望什么呢?就是請人剪個腳趾甲也要行賄。”〔4〕(32)短篇的篇名雖然是《他的職業(yè)選擇》,但是伊萊亞斯實際上完全沒有選擇職業(yè)的自由和權利。身處英國殖民統(tǒng)治和行賄受賄成風的特立尼達,他沒有別的出路,只能被動的接受。這里不僅諷刺了宗主國的殖民統(tǒng)治,還諷刺了賄賂成風的特立尼達政府。
民間狂歡節(jié)日中的罵人話不同于我們?nèi)粘I钪屑兇赓H損性質的罵人話,它“猶如一個鎳幣的兩面,假如正面是贊美,反面則是辱罵,反之亦然。廣場話語是一個具有兩副面孔的雅努斯”〔5〕(p187)?!吨钡綉?zhàn)爭來臨》中,哈特帶著一群孩子去海邊抓螃蟹,卻被愛德華的一個惡作劇捉弄了。哈特不僅沒生氣,還半開玩笑地對愛德華說:“你哪里是我的親兄弟,你簡直就是個狗娘養(yǎng)的?!薄?〕(160)哈特罵他的兄弟是狗娘養(yǎng)的,并沒有道德上的譴責,而是一種玩笑式的親昵,充滿了狂歡式的隨便、平等、親昵和歡快的色彩?!赌赣H的天性》中的勞拉愛她的每一個孩子,但是她卻經(jīng)常罵她的孩子是“大嘴巴畜生”、“羅圈腿母狗”等等,勞拉并不是真的在辱罵她的孩子們,而僅僅是一種無關緊要的戲謔。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話語在解除語言禁忌的同時,也能發(fā)泄人們對生活的不滿,是一種解放了的自由。
二、狂歡化的人物形象
狂歡化文學中,有一群特殊的人物,他們是狂歡節(jié)中眾人矚目的焦點,他們就是小丑、傻瓜、瘋子和騙子等人物形象。這些形象看似荒誕,但是具有十分豐富的象征意義,是深度狂歡化了的個體,每一個形象都使得文本具有了深刻的狂歡化特征。《米格爾大街》中的人物集合了各式小丑、瘋子或傻瓜,比如流浪漢博加特、木匠波普、理發(fā)師博勒、精神病患者曼曼、開妓院的喬治等等。
小丑是狂歡節(jié)中典型的形象,不管是他們的外表還是內(nèi)在,都有異于常人的特質,正因為如此,他們天生具有詼諧的特征、與現(xiàn)實生活完全迥異的世界觀和價值體系?!痘ㄅ谥圃煺摺返闹魅斯Ω怀鰣霰憔邆淞诵〕蟮脑溨C效果,“他的脖子很長,能像鳥脖子那樣轉動自如。他的眼睛很亮而且永遠動個不停。他說話時頭總是一點一點的,好像他不是在吐字說話而是在啄米糠”〔7〕(68),摩根整個就是一個令人發(fā)笑的“鳥人”。此外,他的一連串荒誕的行為也烙上了小丑的標志。摩根有兩個愿望,一個是惹人發(fā)笑,一個是讓人們買他制作的煙花。為此他每天都想些讓人發(fā)笑的新招,他甚至還想出了“家庭審判”這招。摩根把他家弄成法庭的樣子,他自己則是法官,挨個的“審判”他的孩子們;他把自己家的煙花全部點燃了,就是想讓人們承認他的煙花,最后卻因縱火罪被判刑;為了證明他的男性尊嚴,他跟別的女人偷情,卻被老婆捉奸在床,還挨了頓打。他的這些荒誕滑稽行為在引人發(fā)笑的同時也不斷地對抗和消解著官方真理,它將嚴肅的官方體系徹底脫冕。
瘋子是狂歡節(jié)上另一個重要的形象,巴赫金認為瘋子最大的功用就是利用角色面具所賦予他們的特殊權利,借助瘋癲的外表公開揭露、嘲笑甚至辱罵那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官方神圣事物。曼曼是米格爾大街上人們公認的瘋子,在他身上有很多的怪癖,他每年都會參加選舉,而且每次都會得到三票;他喜歡寫字,常常會用一下午的時間來寫一個字;某一天,他從一個瘋子搖身一變成了能看見上帝的人,他開始在米格爾街布道,并且有很多的信徒;他還為自己導演了一出“耶穌再生”的鬧劇。借助曼曼這個“瘋子”的面具,作者不僅諷刺了特立尼達看似嚴肅的選舉制度,還諷刺了神圣的宗教制度,以及米格爾街上那些相信宗教能改變命運的無知的、愚昧的人們。
三、狂歡式的世界感受
狂歡式的世界感受是狂歡化理論的核心。巴赫金認為狂歡式世界感受的主要精神是:“顛覆等級制,主張平等、民主的對話精神,堅持開放性,強調(diào)未完成性、變異性,反對孤立自足的封閉性,反對僵化和教條。”〔8〕(p68)狂歡思維主張一切顛覆和變更,米格爾街人身上有著強烈的顛覆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對理想的顛覆、對男權的顛覆和對傳統(tǒng)愛情觀的顛覆。
伊萊亞斯無法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當醫(yī)生的夢想,而“我”卻通過母親對政府官員的賄賂得到了去英國留學的機會。在米格爾街上,實現(xiàn)夢想這件事既簡單又困難。你通過努力和堅持不懈得不到的東西,都可以用行賄受賄獲得。作者顛覆了理想原本的樣子,向讀者展示了米格爾街人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米格爾大街》中還體現(xiàn)了對于男權的顛覆,在特立尼達這個男性話語占主導地位的地方,女性的聲音是很微弱的,他們常常在物質和精神上受制于男性而沒有任何的反抗意識。但是在小說中,有兩個敢于顛覆這種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就是妓女勞拉和摩根太太。勞拉雖然在生活上完全依靠男人,但是在精神上勞拉從不屈服于男人。她經(jīng)常對他的情人又打又罵,完全是兩性關系中的主導者;摩根太太幾乎是家里說一不二的“大家長”,丈夫摩根在她的跟前,就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就算是她當眾罵他、羞辱他,他也不敢反駁一個字。在男權至上的特立尼達,勞拉和摩根太太的行為是叛逆的、不被允許的,但它又真真實實的發(fā)生在作者筆下的米格爾大街。小說第12個故事《只是為了愛》講述了貴婦赫瑞拉太太與患有精神病的情人托尼私奔的故事。赫瑞拉太太放棄了上流社會的生活,愛上了丈夫的病人托尼,并且與他私奔到了“貧民窟”似的米格爾街,過上了下層社會的活。赫瑞拉太太愛的瘋狂,她甚至能夠承受托尼的打罵,婦人跟精神病患者的愛情組合完全顛覆了人們對于傳統(tǒng)的男才女貌似的愛情的美好想象。在狂歡化的愛情里,任何人都可以充當愛者或被愛者的角色;在狂歡的世界中,存在即是合理。然而赫瑞拉太太最終還是回到了丈夫身邊,對于這個上流社會的貴婦來說,這場愛的狂歡也許只是她逃離安逸生活的一次嘗試。她企圖通過顛覆生活的各種規(guī)則和約束,擺脫現(xiàn)實的束縛,獲得一種虛幻的滿足。
狂歡節(jié)期間,人們可以暫時地擺脫現(xiàn)實生活,但是一旦回歸現(xiàn)實,狂歡節(jié)上的一切便成了無法實現(xiàn)的烏托邦??駳g節(jié)的存在畢竟是一種虛幻的存在,在這種快樂的虛幻背后,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悲劇本質。于是通過喜劇的外衣去挖掘故事的悲劇意蘊,便是巴赫金狂歡化理論的偉大之處。在米格爾大街這個無所不包的大千世界,人們打罵、酗酒、偷情、盜竊……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宣泄著心中的激情,但是這種狂歡式的生活畢竟只是暫的,人們一旦清醒過來,就發(fā)現(xiàn)生活依然艱辛,也依然沒有任何出路。摩根意識到人們對他的鄙視之后,像個瘋子一樣的在院子里跑來跑去,向路過的人們挑釁,不停的大喊叫。摩根就像是一只困獸,想要沖出牢籠,卻有沒有力量,只能拼命的喊叫以發(fā)泄他的憤怒。大腳在輸?shù)羧瓝舯荣愔?,像個孩子似的失聲痛哭;勞拉在聽到大女兒懷孕之后,意識到她沒有辦法阻止女兒走她的老路而徹底崩潰……狂歡結束,留給米格爾街人的是永久的痛苦和深深的絕望。他們無力改變命運,只能在社會邊緣求得一隅,在痛苦和絕望中艱難的生存。
四、結語
《米格爾大街》是奈保爾文學生涯中很重要的一部作品,他第一次向讀者展示了他童年生活過的特立尼達。小說中,作者對米格爾街上一系列小人物的描寫,深刻的表現(xiàn)了他們狂歡化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狂歡背后的悲涼本質。本文通過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分別從文本的狂歡化語言、狂歡化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狂歡式的世界感受三個方面解讀了《米格爾大街》的狂歡化色彩,并闡述了在狂歡表面下的悲劇本質,深化了文本的主題。
〔參 考 文 獻〕
〔1〕劉曉飛.文教資料〔J〕.2009(6):20.
〔2〕〔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夏忠憲,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182.
〔3〕〔英〕奈保爾.米格爾大街〔M〕.于曉丹,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127.
〔4〕〔英〕奈保爾.米格爾大街〔M〕.于曉丹,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 32.
〔5〕 〔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M〕.李兆林,夏忠憲,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87.
〔6〕 〔英〕奈保爾.米格爾大街〔M〕.于曉丹,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160.
〔7〕 〔英〕奈保爾.米格爾大街〔M〕.于曉丹,譯.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68.
〔8〕夏忠憲.巴赫金狂歡化詩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8.
〔責任編輯:譚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