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剪臍帶的時候產(chǎn)婦會不會有疼痛感,嬰兒呢?
♀黃石 在敲字和帶娃之間切換的女民工
生過娃的表示,剪臍帶的時候完全沒感覺,不疼。我的娃應該也沒感覺吧,因為他那個時候沒哭。最緊張的反而是拿著剪刀的老公,如果醫(yī)生沒有握住他的手,他根本都剪不下去。還有很多人好奇剪掉的臍帶該怎么辦。臍帶是連著胎盤的,把胎盤擠壓出來后,醫(yī)生讓我和老公都摸了一下,我沒敢摸,老公摸了說手感特別像橡膠,我只記得形狀像個蓮蓬,然后醫(yī)生就拿走了,估計是有什么醫(yī)學處理措施吧。寶寶身上的臍帶過幾天就會自然脫落了,很多媽媽都裝起來留作紀念。
♂野合菌 蛤蛤
臍帶主要是由血管組織和Wharton's Jelly組成,其中,血管是由兩個動脈和一個靜脈組成,以及一條Allantoic Duct。臍帶連接胎盤和胎兒,并不連接母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以母親不會產(chǎn)生痛覺。但是要說臍帶里有沒有神經(jīng),那肯定是有的,因為血管的主動收縮部分是通過神經(jīng)控制的。當然,在這里,控制方應該是攝取營養(yǎng)的嬰兒。雖然有文章提到,有跡象表明,人類臍帶中的神經(jīng)可能會有感覺,但是這些接觸更有可能是用來感覺靜脈回流用的。而且就算這些神經(jīng)能感覺到痛,胎兒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沒有發(fā)育完全,所以剪臍帶時也不會感覺到微小刺激帶來的疼痛。所以,大家都不會疼的!
♀小花生 老白2帥小花生 加起來就是bonheur
不疼。臍帶連著的就是那一坨胎盤,生完小孩那只算第二產(chǎn)程,還有第三產(chǎn)程就是胎盤剝離,大約在生產(chǎn)完半小時內(nèi)。就是從寶寶那邊剪完臍帶,剩下的并不連著媽媽的肉,它只是胎盤連接寶寶的樞紐,而且上面沒有神經(jīng),寶寶也不會疼。但是胎盤剝離有可能會疼,而且可能會有大出血的危險。第三產(chǎn)程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一步,一般是自然剝離,但是過程中如果剝離得不好就會有危險了,很多電影電視里生孩子大出血什么的就是指這個時候。
♂Frank Liu
我剪了兩次臍帶,大兒子小兒子都是我親手剪的。嬰兒那頭和胎盤這頭都有止血鉗夾住,中間大概有5厘米的空隙。醫(yī)生遞給我剪刀,直接就剪下去了。臍帶有一定的韌性,剪的時候感覺像是一把鈍剪刀在剪膠皮。咔呲咔呲剪了三四下,剪的時候雙方都沒有感覺。一個終于使完力氣把肚子里的東西排出去了,另一個第一次自主呼吸還在哇哇哭,誰都沒注意我在這剪臍帶。
♀王吉吉 暴躁三俗女青年
據(jù)剛生過娃的“基友”闡述,生娃過程中的一切,包括側切等,與陣痛相比,都可以忽略了。
Q該如何不賴床,更果斷、優(yōu)雅地起床?
♂Raymond Wang lawyer
賴床有兩個原因:1.睡眠時間不夠;2.睡眠質(zhì)量不高。如果是前者,沒有什么好辦法,因為我自己也有三四年的時間由于工作太忙每天只能睡6個小時,早上起床非常痛苦,多睡五分鐘都是莫大的享受。如果是睡眠質(zhì)量不高,我建議增加一點體育活動,比如在睡前兩個小時跑跑步。剛開始時,會很疲勞,早上更起不來。一旦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倒頭就睡不需要睡太長時間,會非常顯著地提升精神狀態(tài)。我現(xiàn)在基本也只睡6~7個小時,但因為睡得很香,早上醒了以后差不多一躍而起,不會有以前那種睡醒后還迷迷糊糊的感覺。
♀Vernsu
企圖用意志力起床基本是徒勞的,什么自我激勵、什么N個鬧鐘、什么會飛的會跑的會爆炸的要做題的拍照片的懶人鬧鐘,都是隔靴搔癢,其實起床和學習其他技能一樣,熟能生巧,可以用巴甫洛夫起床法訓練自己,然后一切交給你的潛意識。這個方法看上去比較白癡比較弱智,但效果還是有的。要在白天清醒的時候做這個訓練,首先要盡最大可能模擬睡覺的環(huán)境:光線調(diào)暗、換上睡衣、摘掉眼鏡等。鬧鐘調(diào)至幾分鐘后,躺下,用習慣的睡姿假裝自己在睡覺。當鬧鐘響起的時候,用最快的速度關掉鬧鈴、深呼吸、伸懶腰、坐起來、下床、換衣服。重復此動作,每天1~2組,每組3~10次。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視每個人的情況而定)的訓練,就會逐漸養(yǎng)成聽到鬧鈴響就馬上起床的習慣,時間越久,這個起床模式越根深蒂固。一旦形成了這個條件反射,就不用再進行訓練了,每天起床就是一次訓練過程。
Q為什么護士用懷表而醫(yī)生卻可以戴手表呢?
♀宋小玉 女神和女漢子結合體
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件事兒,甚至有些護士自己也不了解,形象什么的都是次要的,護士表除了方便工作之外還有更重要的理由,就是要防止交叉感染。因為護士接觸病人的幾率要比醫(yī)生大得多,職能決定一切,醫(yī)生負責開醫(yī)囑,護士負責執(zhí)行操作。因此這雙手不允許佩戴飾品,尤其是戒指、手鐲之類的。每接觸一名病人要洗手;做完無菌操作后要洗手;接觸完病人體液后要洗手,等等等等。而洗手的時候如果手上佩戴飾品,很明顯是不易清洗干凈的。雖然手表在手腕上而不是手上,但正因為手表的位置在手腕,所以操作時很容易被污染到,因此之前非典期間推崇的六步洗手法應該是七步,最后還要洗手腕。除了能防止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也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除了不能佩戴手部飾品,還有長發(fā)必須盤起,短發(fā)不能過肩,劉海兒不能過眉遮擋視線,不能涂指甲油,不能化濃妝等等。護士形象要求其實是很嚴格的,但這些都是有理由的,都是為了方便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話說,你們知道護士上個班要洗多少回手么?如果家里有護士女友、老婆或媽媽,買好點的護手霜送她們,肯定會特感動的。
♂豆小米 普胸外科 模型
護士戴的表不叫懷表,而是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護士表。掛在護士服的左前胸的口袋上,方便護士工作時看時間。護士表和普通懷表的區(qū)別就是表鏈很短,以免彎腰操作的時候不方便;表盤不能旋轉,表盤上的數(shù)字和普通懷表的標注是相反的,即普通表的12點位置在護士表上刻度為6,并且那個6是倒著寫的,其他數(shù)字以此類推,這樣護士需要看時間的時候把表從下垂狀態(tài)直接翻上來看,刻度就是正常的。護士的操作比醫(yī)生多,尤其是內(nèi)科,需脫戴手套的情況更多,為了方便所以用護士表。醫(yī)生戴手表是工作需要,每個新入院的病人都要做體格檢查,醫(yī)生在數(shù)心率、呼吸頻率的時候需要計時工具,如果掏出來手機當秒表的話,會容易引起誤會。而那種很萌的護士表,醫(yī)生戴起來也會覺得很不權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