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江 劉學麗 曾一清
[摘要]運用拖車牽引物料小車進行廠內物料補給在汽車及多個行業(yè)已得到廣泛應用,實際運作中出現不少因道路規(guī)劃缺陷造成設備剮蹭等事故;本文通過分析拖車和物料小車運行軌跡,利用數模與試驗對轉彎安全通過區(qū)進行了論證,以期對物流企業(yè)有所啟示。
[關鍵詞]轉彎通過區(qū);運行軌跡;引導線
[中圖分類號]F2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4)22-0015-03
員工在駕駛拖車牽引多節(jié)Dolly(小車)轉彎時,容易出現控制轉彎半徑和車速不當而發(fā)生甩尾、剮蹭事故。本文嘗試通過分析拖車轉彎的技術特點,結合轉彎試驗來確定安全轉彎與操作方法、通道、Dolly等的關系,以期提高拖車轉彎的安全性。
通過觀察泰頓(Taylor-Dunn)SC-100型電瓶拖車牽引3節(jié)Dolly轉90°彎,我們把拖車轉彎的過程分解為三個階段,拖車前輪軌跡如圖1所示。
圖1拖車牽引3節(jié)Dolly轉彎時的軌跡
入彎階段(A-B):調整拖車由直行略偏右以獲得較大的轉彎空間;
轉彎階段(B-C):調整拖車方向盤到一定角度,拖車近似勻速,前輪沿弧線轉彎;
出彎階段(C-D):適量回調方向,Dolly逐步回到中心線附近,恢復直行。
顯然,安全轉彎的關鍵在于選擇B點、C點的位置,及轉彎階段拖車前輪的轉向角α(α決定轉彎半徑R0)。
1轉彎階段的技術特點
拖車與Dolly、Dolly與Dolly之間均采用類鉸接式連接,它們在轉彎過程中具有如下運動特點:
情形1:當拖車前輪轉向角α一定、拖車與Dolly的轉向角β<最大轉向角βmax時,拖車與Dolly的轉彎中心重合,二者圍繞同一轉彎中心O作圓周運動。
此時拖車外沿的A點為通過區(qū)域的“最外點”,對應轉彎半徑最大;Dolly1、Dolly2、Dolly3的轉彎半徑依次減小,Dolly3內側為“最內點”,如圖2所示。
圖2拖車與Dolly的轉彎中心重合
情形2:當拖車前輪轉向角α一定、拖車與Dolly的轉向角β≥最大轉向角βmax時,拖車與Dolly存在一個向外側的橫向矩M,二者的轉彎中心不重合,分別為O和O。
此時Dolly1、Dolly2、Dolly3之間的轉彎中心也可能不重合,拖車外沿的A點仍為通過區(qū)域的“最外點”,Dolly3內側仍為“最內點”,如圖3所示。
圖3拖車與Dolly的轉彎中心不重合
2轉彎試驗
通常,拖車駕駛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在轉彎時的安全表現優(yōu)于新員工,老員工轉彎時有怎樣的技術特點?為此,在車間進行了如下試驗:
參考圖1的步驟,由老員工駕駛泰頓SC-100拖車牽引3節(jié)DB-03Dolly,進行6次90°左轉彎。分別采集轉彎階段起點B、終點C和前輪轉向角α值。以兩通道中心線的交點為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4所示。
圖4拖車牽引3節(jié)DB-03Dolly的轉彎試驗
對試驗數據作初步分析:
B點集中在圓心在原點、半徑為60cm的圓形區(qū)域內;
轉向角α集中在33°附近;
C點集中在X軸負半軸附近。
3“轉彎通過區(qū)”的計算
31測量拖車和Dolly的尺寸參數
拖車軸距a=115cm;
拖車后輪中心到掛鉤后邊沿的投影b=77cm;
拖車車寬c=75cm;
拖車繞轉彎中心O轉彎時,邊沿B點的轉彎半徑R,前輪中線的轉彎半徑R0;Dolly1最內側點的轉彎半徑R1,類似的設R2、R3;
拖車前輪轉向角α,測得最大轉向角αmax=6621°;拖車與Dolly的轉向角β,測得βmax=10537°;
Dolly前沿到前輪中心線的距離m=17cm;
Dolly軸距l(xiāng)=84cm;
Dolly后輪中心線到后沿距離n=8cm;
Dolly寬度w=134cm;
Dolly前拖鉤受力點到后輪中心線的投影u=157cm;
Dolly兩個后輪中心線的距離v=103cm;
Dolly1,Dolly2轉向角θ,Dolly2,Dolly3轉向角δ,測得θmax=δmax=4155°。
32拖車與Dolly1的運動特點
當拖車前輪以α=33°,牽引3節(jié)DB-03 Dolly轉90°彎,參考圖2:
R0=asin α=213cm
Rt△ABO中,R=a2+(R0cos α+c2)2=245cm
Rt△EDO中,OE=b2+(R0cos α)2=195cm
Rt△EGO中,R1=OE2-u2-w2=49cm
此時,β=arcsinDEOE+arcsinGEOE≈77°<βmax
此時拖車和Dolly1符合“情形1”,二者圍繞同一轉彎中心O轉彎。
33Dolly1& 2,Douy2& 3的運動特點
圖5Dolly1&2,Douy2&3轉彎中心重合的臨界點
如圖5,對O/O′建立坐標系:
假設O和O′重合,在Rt△OQH中:
OH=n2+(R1+w2)2=116cm 即如果假設成立,則Rt△OJH中, 斜邊小于直角邊,矛盾! 因此O和O′不重合。 此時Dolly間夾角θ=θmax=4155°, 此時Dolly1,2符合“情形2”,分別繞轉彎中心O,O′轉彎。 Rt△O′JH中,R2=utan θmax-w2=110cm 同理分析Dolly2,3,設Dolly3轉彎中心O″, 假設O和O″重合,則在Rt△O′Q′H′中 O′H′=n2+(R2+w2)2=177cm δ=arcsin Q′H′O′H′+arcsin J′H′O′H′≈65° δ>δmax=4155°,矛盾! 因此O′和O″不重合, Dolly2,3間轉向角δ=δmax=4155°, 在Rt△O″J′H′中,R3=R2=110cm 此時Dolly2,3也符合“情形2”,分別繞轉彎中心O′,O″轉彎。 類似的,可以發(fā)現,當α從0逐漸增大到αmax過程中,拖車和Dolly的轉彎中心數依次可能為1個、2個、3個或4個。 34“轉彎通過區(qū)” 根據上述結論,可以確定轉彎階段拖車最外點和Dolly3最內點的運動軌跡,如圖6所示。 圖6完全轉彎時最內、最外點軌跡 設拖車左轉彎階段最外點和最內點的最大距離d0,最小距離d1,圖解法得: d0≈325cm,d1≈220cm, 設車間物流通道的寬度D, (1)當D>d0時,拖車和Dolly順利通過; (2)當d1≤D≤d0時,適當調整拖車和Dolly的轉彎位置和角度,也能通過; (3)當D 因此物流通道的寬度D應大于220cm,才可能保證拖車和Dolly在轉彎時不與道旁設施剮蹭。 下面評估轉彎時的甩尾風險—— 根據物理學知識,Dolly轉彎時向心力: F=mv2rc,地面與Dolly輪胎的最大靜摩擦力f=μmg,其中m為Dolly及承載零件的總質量,v為轉彎線速度,rc為質心的轉彎半徑,g為重力加速度,μ為動摩擦系數。 不發(fā)生甩尾的條件: mv2rc≤μmg趘2μg≤rc 根據圖5,認為質心與幾何中心重合, rc=(m+l+n2-n)2+(Rx+w2)2,分別取x=1,2,3,得到Dolly1,2,3轉彎半徑: rc1=125cm,rc2=rc3=183cm 按照限速規(guī)定v≤5km/h即14m/s, 車間環(huán)氧地坪摩擦系數μ∈(05,09), g=10m/s2,且取μ=05,得 v2μgmax=39cm 因此在試驗環(huán)境下,拖車及Dolly不會發(fā)生甩尾事故。 綜合上述,我們把拖車和Dolly在轉彎過程中,在地面的投影所掃過的區(qū)域定義為“轉彎通過區(qū)”。 顯然,當拖車、Dolly和轉彎環(huán)境相同時,“轉彎通過區(qū)”由B點、α、C點確定,后者受駕駛員主觀操作影響,且不唯一,因此“轉彎通過區(qū)”也不唯一,具體表現為:①物理形狀不唯一;②地理位置不唯一。 更重要的是,駕駛員無法實時獲得B點、α、C點的數值,因此討論“最大/最小的轉彎通過區(qū)”沒有實際意義。 但基于上述試驗數據和老員工的駕駛經驗,可以有選擇的確定部分“轉彎通過區(qū)”,它具備如下基本特征:①物流通道寬度D>220cm;②拖車前輪轉向角滿足30°<α<45°;③B點在通道中心線的交點附近;④C點在通道中心線附近。 4結論 基于拖車轉彎的技術特點和轉彎試驗,確立了“轉彎通過區(qū)”,它可作為拖車轉彎的一種標準操作。 以上結論用于協助員工尤其是新員工駕駛拖車轉彎,也可作為規(guī)劃車間物流通道、設計Dolly的參考條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某些條件允許的區(qū)域,可能調整被牽引Dolly的最大數,提高人員、拖車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