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暉 劉業(yè) 向?yàn)t瀟
摘要:佛教對東南亞影響深遠(yuǎn),“五樹六花”在東南亞佛教園林中既有宗教意義,又有功能效益;文章通過對“五樹六花”的由來、形態(tài)特征、植物造景等方面進(jìn)行分析,試闡述其在東南亞佛教園林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東南亞;佛教園林;五樹六花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4)04-0041-06
收稿日期:2013-11-12
修回日期:2014-03-31
Abstract:The impact of Buddhism is far-reaching in Southeast Asia, the "five trees and six flowers" of Buddhism has both religious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al effects in decorating Buddhist garden. This article sets forth the position, ro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five tree and six flowers" in Buddhist garden of Southeast Asia by analyzing its origin,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lant landscaping, etc.
Key words :Southeast Asia; Buddhist garden; Five trees and six flowers
1 概述
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是位于中國之南、印度之東的一塊區(qū)域,包括十個國家,分為兩部分:半島部分(中南半島,也叫中印半島、印度支那半島),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七個國家;海島部分(馬來群島,也叫南洋群島),有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三個國家。東南亞地理位置重要,處在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而馬來半島南面的馬六甲海峽,則是這個路口的交通咽喉。
東南亞自古以來都是海洋貿(mào)易、宗教傳播、民族遷徙的重要通道和集結(jié)場所。海上貿(mào)易帶來了外來文化和宗教在東南亞的傳播、交流和融匯。在東南亞傳播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儒教等,因此東南亞也被稱為“宗教博物館”。其中佛教信眾主要集中在中南半島的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等國家[1]。
據(jù)考,佛教于阿育王時代傳入東南亞,確切年代還有爭議,但可以肯定的是,到公元14世紀(jì),小乘佛教成為東南亞(除越南外)的主要宗教(圖1),因此,東南亞的建筑與園林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佛教的影響。在東南亞的佛教園林中,“五樹六花”是必不可少的?!拔鍢洹卑ǎ浩刑針?、大青樹、貝葉棕、檳榔、糖棕(或椰子);“六花”包括: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黃緬桂、雞蛋花和地涌金蓮。
由于東南亞位于赤道附近,氣候炎熱,高溫多雨,所以該地區(qū)常年植物茂盛,物種群落豐富,花色鮮艷,綠意盎然,因此植物造景在東南亞園林設(shè)計(jì)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得益于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加之具有特定的宗教意義,“五樹六花”在東南亞佛教園林植物造景中更是得到廣泛的運(yùn)用。
從宗教文化層面上講,“五樹六花”栽種于東南亞佛教園林內(nèi),作為一種形制,既體現(xiàn)了當(dāng)?shù)厝藢Ψ鸾痰淖鹬嘏c崇拜,又營造出神秘、神圣、純凈、純潔的氛圍。由于東南亞人信奉“萬物皆有靈”,認(rèn)為植物也有靈性,因此“五樹六花”便是近似神靈或者說與神靈關(guān)系密切的植物?!拔鍢淞ā卑舜髥棠?、小喬木、灌木、草本、水生植物,可孤植、叢植等,能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植物群落。除此以外,“五樹六花”中一些植物還具有藥用、食用等功效,因此更是備受當(dāng)?shù)厝说南矏郏ū?)。
菩提樹、大青樹是榕(無花果)屬植物,人們普遍認(rèn)為菩提樹與大青樹是神樹、圣樹,具有神的力量或有神靈在內(nèi),其樹下空間被用作特定的祭祀祈禱場所。因此這兩個樹種是不能砍伐的。菩提樹和大青樹冠幅巨大,獨(dú)木成林,樹干粗壯,盤根錯節(jié),在開闊的空間種植能給人一種恢宏大氣又莊重神秘的感覺,營造出神圣的宗教氛圍。
棕櫚科植物是最能體現(xiàn)熱帶亞熱帶風(fēng)情的樹種,其不僅具有本土性,且外形也極具觀賞性(圖2)。而“五樹”中同屬棕櫚科植物的檳榔、貝葉棕、糖棕(或椰子),均為樹干筆直,不分枝,葉聚生于莖頂端,羽狀或扇狀開裂,形態(tài)優(yōu)美,妖嬈婆娑;有些種類宿存的葉基中常有蕨類、苔蘚、地衣、蘭科等植物附生,形成妙趣橫生的“空中花園”,原生態(tài)味十足,別具特色。檳榔、貝葉棕、糖棕(或椰子)在寺廟園林中以列植的方式出現(xiàn),則體現(xiàn)韻律及肅穆的氣氛;以叢植或散植的方式出現(xiàn),則別有一份優(yōu)雅寧靜、自然清新的韻味。在現(xiàn)代園林中,它們又常以樹陣、壇植的形式出現(xiàn),形成規(guī)整大氣的熱帶亞熱帶園林風(fēng)情。
“六花”包括了喬木、灌木、草本及水生植物,它們要么花色鮮艷要么清香溢遠(yuǎn),觀賞價值極高,也是東南亞佛教的供奉品。蓮花,為佛的化身,在園林的水塘中種植,花色豐富,是“五樹六花”中唯一的水生植物。在東南亞佛教園林中通常種植于水池或水缸內(nèi),蓮花清幽淡雅、高貴圣潔,體現(xiàn)佛教的崇高、圣潔。雞蛋花為落葉喬木,近看如鹿角,遠(yuǎn)觀似珊瑚,孤植枝干蒼勁有力,叢植交錯迷離,別具特色(圖3)。由于雞蛋花色彩艷麗、花香清淡、造型獨(dú)特,因此經(jīng)常被栽植在寺廟旁邊,現(xiàn)代東南亞熱帶庭園中也廣泛運(yùn)用雞蛋花(除了在一些地區(qū)的私家庭園,如泰國,由于諧音,泰國人認(rèn)為栽雞蛋花會帶來不幸)[4]。黃緬桂為喬木,花香濃郁,樹形挺拔,枝葉青翠茂密,是良好的庭院樹和行道樹。地涌金蓮、黃姜花、文殊蘭都屬草本植物,花色鮮艷明麗,花香清淡雅致,一般采用叢植的方式,形成分隔或圍合空間,體現(xiàn)一派綠意蔥蘢、繁盛茂密的景象,可以柔化道路和建筑的線條,也可作為分隔界線。
2 “五樹六花”的由來及形態(tài)“五樹”指菩提樹、大青樹、貝葉棕、檳榔和糖棕樹;“六花”指蓮花、文殊蘭、黃姜花、黃緬桂、雞蛋花和地涌金蓮花。根據(jù)文獻(xiàn)和傳說,菩提樹、貝葉棕、文殊蘭和地涌金蓮與佛祖或佛教的淵源較明確,其他幾種植物則語焉不詳,只是認(rèn)為同作為賧佛貢品。另外,東南亞頗盛行樹木與花卉崇拜,認(rèn)為與生殖繁衍有關(guān)?!拔鍢淞ā币嘁膳c此有關(guān)。
2.1 五樹
2.1.1菩提樹Ficus religiosa 菩提樹(梵文Bod-hi),原意為“覺悟、智慧”,因此又被人們稱為覺樹、道樹、道場樹、佛樹,原產(chǎn)于印度。相傳2500年前,迦毗羅衛(wèi)王國(今尼泊爾內(nèi))的王子喬答摩·悉達(dá)多為參悟人生困苦煩惱,解救受苦受難的世人,放棄了王位與舒適的生活,外出修行,但六年苦修無果,遂棄苦行,洗積垢;后修養(yǎng),復(fù)體力。隨后,喬答摩·悉達(dá)多在菩提樹下入定靜坐,對人生進(jìn)行了7天7夜的思考,最終大徹大悟,得道成佛,創(chuàng)建佛教,成為佛陀釋迦牟尼。得道后的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踱步七天,不舍離去,為報樹恩,將菩提樹與佛骨舍利、佛像定為世間應(yīng)受禮拜的三種器物。因此,菩提樹又被佛教徒稱為“圣樹”,禮拜菩提樹蔚然成風(fēng),菩提樹下空間也被稱為神圣空間[5]。隨著佛教傳入東南亞,菩提樹也成為東南亞佛教園林中的“五樹”之一。
菩提樹,榕屬??瞥>G或半常綠喬木,又名思維樹、菩提榕、印度菩提樹、畢缽羅樹。樹皮黃白色,枝上生氣根如垂須,樹干凹凸不平;樹干發(fā)出側(cè)枝,枝條柔軟,形成圓形或倒卵形樹冠;單葉互生,革質(zhì),心形或卵圓形。菩提樹樹形優(yōu)美,枝葉扶疏,濃蔭覆地[6]。
2.1.2 大青樹Ficus sp. 研究“五樹”的文章對大青樹的認(rèn)定各有不同,大青樹在多數(shù)描述佛教園林的研究中均被指為高山榕Ficus altissima,《滇中南主要園林植物景觀研究》中認(rèn)為大青樹指大葉榕Ficusmacrophylla [7];《淺析基于文化內(nèi)涵的佛教園林植物景觀設(shè)計(jì)》一文認(rèn)為是榕樹Ficusmicrocarpa [8]。筆者根據(jù)各資料認(rèn)為大青樹應(yīng)泛指??崎艑倥c榕樹高山榕等一樣氣生根很發(fā)達(dá)的植物,與菩提樹同科的榕樹被佛教徒視作神圣的佛教樹木。
??崎牛o花果)屬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喬木,有白色乳狀,氣生根多而下垂,枝有環(huán)狀托葉痕,葉互生或?qū)ι?,全緣革質(zhì)?;ù菩弁?,很少異株,花小,花序?yàn)殡[頭花序,包藏于封閉囊狀的花托內(nèi),花序腋生或生于樹干或無葉的小枝上,有或無總花梗。??崎牛o花果)屬植物除了帶著神秘的佛教面紗之外,其奇特的外形——大量奇特的氣生根、扭曲的巨大樹干和奇異的樹洞,可絞殺其他植物,獨(dú)木成林,在信奉萬物有神的信徒看來,更具有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因此在寺院花園中栽種、供奉大青樹以及菩提樹是必不可少的,樹蓋如傘的樹蔭下也被視為界定的特定場所。??崎牛o花果)屬植物在現(xiàn)代園林中作為行道樹、園景樹或庭景樹被廣泛應(yīng)用。
2.1.3 貝葉棕Sabal palmetto 貝葉棕(梵語稱Pattra),被稱為貝多羅樹,又名傘棕。在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的時代,貝葉是古印度重要的書寫材料。印度佛教的經(jīng)典刻寫在貝葉上,因此印度的佛經(jīng)稱為貝葉經(jīng),貝葉棕也被尊稱為佛樹。隨著佛教傳入東南亞,東南亞人民開始用貝葉棕的巨大葉片來記錄自己民族的文字(圖4)。
貝葉棕是少數(shù)幾種能刻寫文字的棕櫚科樹種,在還沒有紙的時候,把劍形的貝葉葉片進(jìn)行簡單的加工:修整、壓平、水煮、曬干,再次壓平,然后裝訂成冊,用特制“鐵筆”在貝葉刻寫文字,涂以炭粉,加油抹擦揩凈,使墨跡陷入刻痕之內(nèi),葉面上就出現(xiàn)清晰的字跡,經(jīng)久保留而不消退。用貝葉刻寫的經(jīng)文,能防水、防腐、防蛀,可保存數(shù)百年之久。
貝葉棕是棕櫚科貝葉棕屬的一種常綠喬木,莖單生,株高18~20m,徑粗50~85 cm,葉掌狀,葉脫落后有葉痕及深溝,原產(chǎn)亞洲熱帶的印度、斯里蘭卡等地,樹干高大雄偉,筆直渾圓,沒有分枝,樹冠像一把巨傘,葉片像手掌一樣散開,樹姿優(yōu)美、奇特,給人一種莊重、充滿活力的感覺,貝葉棕一生只開一次花,整個植株開花結(jié)果一次便死亡,頗具對人生的釋義,是熱帶地區(qū)綠化環(huán)境和極具佛教文化神秘色彩的優(yōu)良樹種[9]。
2.1.4 檳榔Areca catechu 檳榔是一種熱帶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其果實(shí)呈橢圓形,顏色橙紅,可作食用,有較高的藥用性能,其中最大的功效就是“祛瘴癘”。在東南亞一帶,自古人們就形成了嚼食檳榔的生活習(xí)慣。在一些地區(qū),人們還賦予檳榔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將其作為必備品用于各種重要的禮俗中,如婚嫁、祭祀,具體根據(jù)不同地方習(xí)俗而定,其中一些禮俗流傳至今,已形成獨(dú)特的檳榔文化。
檳榔為多年生常綠喬木,株高10~20m,胸徑10~20 cm,莖干直挺不分枝,樹皮灰褐色,有環(huán)狀的葉痕。大型羽狀復(fù)葉聚,總?cè)~柄三棱形,基部擴(kuò)大成葉鞘,環(huán)抱莖干。成齡植株一般每年約抽葉7片,每一片葉脫落后,在干上留下一個葉痕。檳榔植株終年有花苞相繼呈現(xiàn),新開放的花為黃色。核果按果形可分為橢圓形、球形或近球形、長橢圓形、圓錐形、長圓形等;未成熟的果為青綠色,成熟后為橙黃色或紫紅色,基部平坦。種子位于果實(shí)上部,基部平坦微向內(nèi)陷,中有大種臍,質(zhì)堅(jiān)硬[10]。
2.1.5 糖棕Borassus fl abellifer 糖棕,棕櫚科糖棕屬,也叫扇椰子、扇葉樹頭櫚,起源于印度和馬來西亞,廣布于熱帶亞洲和熱帶非洲地區(qū),東南亞地區(qū)最為常見,柬埔寨奉糖棕為果樹。糖棕一般分布在干熱的地區(qū),但它也能抵抗偶然的霜凍,人們常把它作為食用油、木材、糖、酒、飲料等的來源。糖棕雌雄異株,開花前不易鑒別雌雄株,糖棕樹的雌花結(jié)果繁衍后代,而雄株可以產(chǎn)糖。
糖棕為常綠喬木,單干挺拔,高可達(dá)到28m,老樹樹干黑色,非常堅(jiān)硬。葉掌狀,花柄長、多分枝,長在葉腋中?;ㄐ?,雌雄異株。果大,扁圓形,成熟時橙黃色,種子包被在纖維中[11]。
糖棕極具熱帶、亞熱帶風(fēng)情,植株高大、樹形優(yōu)美,巨大掌狀葉堅(jiān)挺,抗性強(qiáng),是觀賞價值較高的園林樹種,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行道樹、庭園樹或公園樹,孤植、叢植或列植于庭園中、道路旁、池塘湖畔或點(diǎn)綴于草坪上、綠化花木叢中。
2.2六花
2.2.1 蓮花Nelumbo nucifera
蓮花與佛祖的誕生聯(lián)系密切。在佛教創(chuàng)立之前的印度婆羅門教就崇尚蓮花。相傳創(chuàng)造世界的大梵天,就是坐在蓮花上出生的。傳說佛陀誕生前,迦毗羅衛(wèi)國王宮池沼出現(xiàn)一朵大如車蓋的白蓮;佛陀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閃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葉白蓮,每朵蓮花之中還坐著一位盤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薩。釋迦牟尼成道后,轉(zhuǎn)法輪(布道)時坐的座位,被稱為“蓮花座”,相應(yīng)的坐勢,叫“蓮花坐勢”。在古印度的古典文學(xué)中,如《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常常贊美蓮花,并以蓮花比喻美麗的姑娘[12]。佛教教義視現(xiàn)世為穢土污泥,而佛教則是導(dǎo)人“出淤泥而不染”,超凡脫俗,隱喻蓮花,因此佛教釋佛所居之凈土為“蓮花藏世界”。所以蓮花被視為佛教的象征—崇高、圣潔、吉祥、平安、素雅、光明、貞靜等,并具有神秘的色彩,代表神異和美好理想的化身,尊為“圣花”,借以擴(kuò)大佛教的影響力。佛教中所指蓮花主要包括:缽頭摩花、優(yōu)缽羅花、拘物頭花、芬陀利花四種,除此以外還包括千手觀音四十手之右手所持紫蓮花,因此,佛教中所指蓮花包括睡蓮科蓮屬及睡蓮屬(即荷花或蓮花),本文僅以蓮屬介紹(圖5)。
東南亞從傳統(tǒng)的稻作文明中衍生出生殖崇拜信仰,同時相信“萬物有靈”,當(dāng)?shù)厥⑿械臉淠?、花卉崇拜也與生殖繁衍和生命意識有確定的關(guān)系。果實(shí)豐碩的蓮花被賦予多產(chǎn)、繁榮、完美以及人生稍縱即逝的涵義。從古自今,東南亞許多信奉佛教的國家,上至皇家宮苑和寺院僧廟,下至普通人家里,都可以看到蓮花的身影。
蓮花喜熱,喜濕,喜相對穩(wěn)定的靜水。蓮花,既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又是重要的經(jīng)濟(jì)植物,更是文人墨客經(jīng)常贊美的植物。大片水面的蓮花,清香遠(yuǎn)溢,賞心悅目,是很好的園林觀賞植物。此外,蓮花全身是寶,用途廣泛,各部皆可入藥。
蓮花系睡蓮科蓮屬,又名荷花、芙藻、芙蓉、水芝、水華等。宿根水生草本,地下莖橫生于淤泥中,即為藕,藕斷有白絲連,橫莖呈圓至橢圓形,節(jié)上生不定根和側(cè)芽,節(jié)間肥大,其中有多條氣腔,同樣的氣腔也存在于葉柄和花梗中,這是適應(yīng)水生生活形成的。葉近圓形盾狀,全緣,葉面深綠或黃綠色,葉表具角質(zhì),乳頭狀突起,故水落葉呈珠狀滾動,葉分錢葉、浮葉和立葉三種?;▎紊?,兩性,萼4~5片,多早落,花蕾桃形,花色繁多,有紅、綠、白、桃紅等。開花期6~9月。果期為花謝后30 d左右,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綿狀。堅(jiān)果,橢圓形或卵形[13]。
2.2.2 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
文殊為梵語“文殊師利”的簡稱,有吉祥之意,現(xiàn)在多數(shù)人認(rèn)為,文殊蘭之名源于佛教文殊菩薩,但確切起源還需考證,據(jù)《文殊師利般涅槃經(jīng)》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wèi)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是智慧的化身。文殊蘭在佛教中常作供奉之用。文殊蘭又名文蘭樹、十八學(xué)士,石蒜科文殊蘭屬,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文殊蘭葉肥厚且長,劍形。傘形花序,10~24朵,花大,長14~18 cm,白色,有時帶粉紅色,芳香,開花期為7~9月份。蒴果,種子大,綠色。常栽培的有:紅花文殊蘭,花紫紅色,原產(chǎn)蘇門答臘;北美文殊蘭,花白色,葉狹,原產(chǎn)亞洲熱帶。喜溫暖,不耐寒,稍耐陰,喜潮濕,忌澇,耐鹽堿,宜植于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13](圖6)。
2.2.3 黃姜花Hedychium fl avum 黃姜花又名蝴蝶花、姜蘭花,屬姜科,姜花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半蔭生至陽生。黃姜花莖高1.5~2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45 cm,寬5~8.5 cm,頂端漸尖,并具尾尖,基部漸狹,兩面均無毛;無柄;葉舌膜質(zhì),披針形,長2~5 cm。穗狀花序長圓形,長約10 cm,寬約5 cm;苞片覆瓦狀排列,長圓狀卵形,長4~6 cm,寬1.5~3 cm,頂端邊緣具髯毛,每一苞片內(nèi)有花3朵;小苞片長約2 cm,內(nèi)卷呈筒狀;花黃色,花萼管長4 cm,外被粗長毛,頂端一側(cè)開裂;花冠管較萼管略長,裂片線形,長約3 cm;側(cè)生退化雄蕊倒披針形,長約3 cm,寬約0.8 cm;唇瓣倒心形,長約4 cm,寬約2.5 cm,黃色,當(dāng)中有一個橙色的斑,頂端微凹,基部有短瓣柄;花絲長約3 cm,花藥長1.2~1.5 cm,彎曲,柱頭漏斗形,子房被長粗毛。開花期為8~9月,通過種子或根莖繁殖。黃姜花香氣四溢,沁人肺腑。宜作園林綠化和插花觀賞[13]。
2.2.4 黃緬桂Michelia champaca 黃緬桂別名黃蘭、大黃桂、老樟巴,木蘭科含笑屬常綠喬木;一般分布在南亞熱帶、熱帶北緣氣候區(qū)。黃蘭樹皮黑褐色,一般高10m有余。枝斜上展,呈狹傘形樹冠。芽、嫩枝、嫩葉和葉柄均被淡黃色的平伏柔毛。葉薄革質(zhì),互生,披針狀卵形或披針狀橢圓形,全緣,先端長,漸尖或近尾狀,基部闊楔形或楔形,背面稍被微柔毛?;S色,極香,倒卵狀長圓形。蓇葖果倒卵狀長圓形。種子2~4粒,紅色,呈不規(guī)則的菱形,有皺紋?;ü冢磕?次,為6~7月和9~10月。雄蕊花藥呈尖頭狀;雌蕊群具毛。聚合果長7~1 2 cm。樹形挺拔,枝葉繁茂,花香四溢[13]。
2.2.5 雞蛋花Plumeria rubra雞蛋花樹形優(yōu)美,落葉期枝干似鹿角,頗顯雅致。樹冠半球形,葉似枇杷,大而青綠?;ㄉ匮牛枷?,且花型奇特,是優(yōu)良的庭院樹種。宜在庭園、草地栽植觀賞,也可盆栽,鮮切花可用于插花或制作花束、花籃等。雞蛋花喜濕熱氣候,生于石灰?guī)r山地,是佛教文化流行地區(qū)的重要庭院風(fēng)景樹種之一。雞蛋花又名緬桅子、蛋黃花,夾竹桃科雞蛋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16世紀(jì)或17世紀(jì)由南美洲傳入東南亞。樹高可達(dá)6~8m,具乳汁。樹冠狹小,分枝少,枝粗壯而帶肉質(zhì)。葉大,單葉互生,厚紙質(zhì),多聚生枝端,倒卵狀長橢圓形。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全緣。聚傘花序頂生,花冠漏斗狀,徑5~6 cm,5裂,外面乳白色,內(nèi)面基部鮮黃色,芳香,著花20~40余朵,開花期為5~10月,蓇葖果對生,種子薄片狀,黃褐色,果期3~4月[14]。
2.2.6 地涌金蓮Musella lasiocarpa 地涌金蓮又名地金蓮、地蓮花、地涌蓮,芭蕉科地涌金蓮屬植物,人們還給它取一個圣潔的名字“千瓣蓮花”。傳說佛陀講經(jīng),到精彩處便天花亂墜、地涌金蓮,地涌金蓮亦因此與佛教結(jié)緣。地涌金蓮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株叢生,具水平生長的匍匐莖及地上部分假莖,高約60 cm。葉大,長橢圓形,有白粉,具短柄,狀如芭蕉,基部有宿存的葉鞘花序蓮座狀,直立,密集,直接著生于假莖上,苞片黃色,花被微帶淡紫色,下部苞片內(nèi)的花為雌花,上部苞片內(nèi)的花為雄花。果為漿果,多毛[15]。
地涌金蓮(圖7)是園林上常用的觀賞植物,其株形端莊、高雅,綠葉扶疏、優(yōu)美,具有濃郁的南國情調(diào);其花期特長,花形奇特,花色金黃,綠化和觀賞效果極佳,為重要珍稀種類;可以單獨(dú)成片栽植,也可植于花壇中心,或配植于山石、角隅,也有做成盆栽觀賞的。
3 結(jié)語
東南亞佛教園林中種植的“五樹六花”,無論從宗教藝術(shù)、文化傳統(tǒng)還是景觀生態(tài)學(xué)的角度看,都極具地域特色。由于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不同地區(qū)的“五樹六花”也有所不同:我國傣族地區(qū)用鐵力木Mesua ferrea代替糖棕,長江以北用銀杏Ginkgo biloba和楊柳Salix babylonica替代,西北地區(qū)則奉丁香Syringa sp.為“西海菩提”,其具體由來及區(qū)別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但無論如何,東南亞佛教園林中“五樹六花”以其獨(dú)樹一幟、特色鮮明的形象植根于佛教盛行的東南亞地區(qū),其植物造景方面的特色值得學(xué)習(xí)及借鑒。
注:圖1由王成暉根據(jù)資料繪制,圖2來自參考文獻(xiàn)[2],圖3來自參考文獻(xiàn)[3],圖4~7來自網(wǎng)絡(luò)。
參考文獻(xiàn):
[1] 陳玉,付朝華,唐璞山,著.文化的烙印——東南亞城市風(fēng)貌與特色[M].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8.
[2]Tan Hock Beng. Tropical Paradise[M]. PAGE ONE PUBLISHING PTE LTD,2000.
[3] 【澳大利亞】馬德·維賈亞.熱帶庭園設(shè)計(jì)[M] .安徽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4.
[4] 謝小英.神靈的故事——東南亞宗教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8.
[5] 李茂森. 菩提圣樹的由來[J].廣東園林,2001(1):44-46.
[6] 陳仁利,周鐵鋒.菩提樹的主要特征及栽培技術(shù)[J].林業(yè)實(shí)用技術(shù),2008(5):53-54.
[7] 白成元.滇中南主要園林植物景觀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碩士畢業(yè)論文,2005:39-42.
[8] 洪靜波,陳靜宜,湯曉敏.淺析基于文化內(nèi)涵的佛教園林植物景觀設(shè)計(jì)[J].中外景觀,2008.
[9] 周雙云,余彩,周開元.扇葉糖棕育苗技術(shù)[J].云南熱作科技,2000:41-42.[10] 王元林,鄧敏銳.東南亞檳榔文化探析[J].世界民族,2005(3):63-69.
[11] 陳顯雙.柬埔寨糖棕的主要特性及苗木繁育技術(shù)[J].廣西熱帶農(nóng)業(yè),2006(6):48-49.
[12] 陳明松.佛教始祖與蓮花[J].園林,2008(7):24.
[13] FRPS中國植物志.http://frps.eflora. cn/.
[14] 中國科學(xué)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六十三卷[M].科學(xué)出版社,1977.
[15] 錢蕓芝.佛教六花之三地涌金蓮[J].園林,2003(4):61.
作者簡介:
王成暉(1983- )男,廣東茂名人碩士研究生,景觀建筑學(xué)
E-mail:victor7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