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恩平
“自然災害”是人類所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fā)生的異?,F(xiàn)象,他們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人類要從科學的意義上認識這些災害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盡可能減小它們所造成的危害,這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
因此,對自然災害的防范尤為重要,對待自然災害我們不能將預案束之高閣,要通過對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培訓和實地操作演練等形式的實踐才能使全校師生熟練掌握預案,進一步掌握逃生技能。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要增強憂患意識,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堅持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相結合。在寬城區(qū)教育局學校安全科的大力鼓勵和領導下,我校按上級要求及時制定緊急防災預案、開展防震救災演練、防踩踏安全行規(guī)演練和校車安全逃生演練等各型安全演練,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以便應對自然災害對我們的侵襲。
我認為如何培養(yǎng)師生應對自然災害逃生能力的具體措施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為了確保學校師生應對自然災害逃生能力的提升,我校成立了以主要領導任組長,領導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年級組長為及班主任為組員的“培養(yǎng)師生應對自然災害逃生能力”的指導落實小組。帶領師生學習和領會我國應急管理和綜合防災減災的工作現(xiàn)狀,普及和推進防災減災知識和推進應對自然災害逃生能力的技能培養(yǎng),使他們具有一定的應對自然災害的逃生能力。
二、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措施
重點是摸清學校師生對自然災害的認識程度和逃生能力的強度。從教師和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制定方案,從思想和行動上對師生進行改造,讓他們認清自然災害的危害性,從“我得防范”到“我要防范”,變“被動”為“主動”,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行動。具體措施如下:
1. 組織全校教師進行學習和討論各種自然災害知識和防災減災知識。
2. 經(jīng)常收聽國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災害部門發(fā)布的災害信息,不聽信謠傳,及時關注教育局安全群的信息和來自“校安通”的長春市教育局的安全提示信息,并及時傳達精神給學校領導和師生做好相關安全工作。
3. 做好個人、家庭的各種行動準備和物質(zhì)、技術準備。
4. 組織學校學生安全社團和校園安全巡邏隊,注意觀察研究周圍的自然變異現(xiàn)象并及時匯報學校做好防備。
5. 告訴師生一旦發(fā)現(xiàn)某種異常的自然現(xiàn)象,不必驚恐。立即上報,學校再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yè)部門判斷。
6. 災害一旦發(fā)生,首先應該立即通知全校領導及師生,組織大家和個人自衛(wèi)。
7. 災前選好避難場所,當自然災害真的來臨時,組織大家進行避災。
8. 在救災行動中,不要驚慌,首先要切斷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火、煤氣等災源。
9. 加強我校預防自然災害的硬件設施的管理,比如樓體加固等。
10. 做好師生的防災減災的各種演練活動,比如“防震安全演練”、“防踩踏安全行規(guī)演練”、“校車逃生安全演練”等,有效提高師生的應對自然災害的逃生能力。
11. 加強應對自然災害的教育工作,強化宣傳教育,聯(lián)合家長、社會共同做好應對自然災害的工作。
12. 落實值班帶班制度,發(fā)現(xiàn)情況及時匯報校領導,有必要時要及時匯報區(qū)教育局安全科。
三、強化落實,夯實管理
1. 完善學校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制定好各種安全預案、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不斷推進學校安全工作管理規(guī)范化,為提高學校師生應對自然災害的逃生能力奠定基礎。
2. 加強法制安全宣傳和教育,必要時請專家來學校輔導,切實提高我校師生的防范自然災害的能力。
3. 進一步落實好領導和教師的“一崗雙責”。自然災害來臨時,每一位領導和教師既是崗位的業(yè)務負責人又是崗位的安全負責人。
4. 知崗明責,檢查評比。明確每位教師的職責,尤其是班主任的安全職責,加強班與班之間的競賽評比,激勵在應對自然災害工作中表現(xiàn)突出的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
總之,自然災害對人類會造成人員傷亡和國家、集體及個人的財產(chǎn)損失。地震、龍卷風、山體滑坡、洪水、颶風、火山噴發(fā)、海嘯和自然大火等自然災害,已在世界范圍造成大量的人員死亡和經(jīng)濟財產(chǎn)損失,并經(jīng)常引起人們的驚恐與社會的動蕩。所以我們要及時行動,做好應對工作并盡快把握逃生能力,爭取在災害來臨時把損失降到最低。為師生應對自然災害工作的開展和真正提高我校師生的應對自然災害意識和提升師生的逃生能力而努力,為學校安全工作鑄就一道“鋼鐵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