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修
化學成績的兩極分化嚴重,不僅可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降低教學質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采取一定的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并通過思維訓練,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兩極分化的問題,提高學生化學成績。
初中化學成績兩極分化原因化學是進入初三才開始學習的一門學科,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門新的學科。學生從初二升到初三,對這門新的學科充滿了好奇,學習伊始興趣很濃,但是隨著學科的深入,難度也會隨之增加,學生學習起來就會吃力不少,遇到困難,一部分學生容易打退堂鼓,失去學習興趣,產生成績分化嚴重的現(xiàn)象,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一、化學學習兩極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條件,積極主動地學習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方式,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但是,如果沒有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趣,是一種被動的學習,不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對于初中生來說,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是相互作用的。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成績差的學生多數(shù)對化學學習興趣不高,而對化學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成績也都很差。針對于化學這門學科來說,在學習初期學生對學習化學有濃厚的興趣,但是隨著化學教學的深入,特別是化學進入抽象的粒子的結構和方程式的教學以后,難度明顯增加,一部分學生的興趣隨之下降,這也是學生成績產生分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學基礎薄弱
初中化學教材結構比較嚴謹,邏輯性、系統(tǒng)性比較強。在教材的知識銜接方面,前后單元的知識有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后一單元的學習必須在前一單元的知識學習基礎之上,如果前面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后面的學習就會比較吃力。另外,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技能、技巧也要及時的更新,需要在已有技巧的基礎之上,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新的學習技巧。否則,學生就會跟不上教師講解的進度,導致學習兩極分化的出現(xiàn)。
3.學習、思維方式發(fā)展水平不一
初中生的思維正處在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變的過程中,抽象思維能力普遍不強,而初中化學中化學方程式等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而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比較大,有些學生邏輯思維發(fā)展較快,有些則不然,學生發(fā)展水平的不一,可導致成績出現(xiàn)兩極分化。
二、解決成績兩極分化的措施
1.運用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化學的學習充滿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的學習,自然會提高化學成績。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化學學習過程中需要許多實驗做基礎,化學實驗是一種比較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而且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設計一些趣味性的小實驗,通過觀察、動手做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可設計“可樂”變“雪碧”的小實驗,準備酒精、碘片、大蘇打,先將酒精、碘片混合、震蕩,制成深褐色的酒精碘溶液;將大蘇打粉末放入干燥的瓶蓋內,用糯米紙蓋住粉末,擰上瓶蓋,由于大蘇打(硫代硫酸鈉)能與碘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用力搖晃瓶子后,可褪去碘溶液的顏色,瓶中的溶液會從深褐色的“可樂”變成無色透明的“雪碧”。另外,還可以鼓勵成績較差的學生參加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多動手、勤思考,積極探索化學實驗,利用化學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效率。
2.重視基礎知識,突破分化要點
化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也是產生兩極分化的原因之一,化學第一章是讓學生了解化學的內容,當學生接觸到化學式時,就必須用化學專業(yè)術語進行教學,如二氧化硫是由氧元素與硫元素構成,然后引入元素符號的書寫等。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每一節(jié)內容都是由化學用語組成的,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多彩反復進行訓練,提高學生使用化學用語的能力與水平,掌握住化學式、化學符號以及化學方程式等這些基礎化學知識,是突破化學學習兩極分化的重要途徑。由于化學基礎知識需要的記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掌握知識,如重復記憶、理解記憶、諧音記憶、歌訣記憶法等,幫助成績較差的學生記住基礎知識,對于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需反復、多次記憶,加深印象,在重復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以鞏固記憶。教學中還可利用諧音、歌訣等將知識串聯(lián)起來,如在學習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時,利用諧音,可編成“一個姓楊(氧)的姑(硅)娘,買了一個(鋁)(鐵)合金的鍋蓋(鈣),拿(鈉)回家(鉀),又美(鎂)又輕(氫)。
3.正視個性差異,實施分層教學
由于學習、接受能力、身心發(fā)展水平等的不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性差異,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一些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往往跟不上學習進度,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正視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因材施教,使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對學生進行隱性分層,按照學生的成績、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等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層,A層為成績好、學習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強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可設計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制定較高的學習目標,以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水平;B層為成績、興趣、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可設計稍有難度的問題,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運用知識解決一般性的問題;C層為成績差、學習興趣不高、接受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設計較為簡單的問題,要求其掌握基礎知識即可,使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鼓勵他們積極探索,踴躍發(fā)言,不斷進步,逐步提高學習成績。通過分層教學,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從而逐漸消除兩極分化。
三、結語
化學成績的兩級分化是初中化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也是阻礙初中化學教學效果提高的重要原因?;瘜W學習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解決,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注意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學習,監(jiān)督其完成作業(yè),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進而消除兩極分化。
參考文獻:
\[1\]劉潔.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后進生轉化工作\[J\].商情,2012,(5):193.
\[2\]朱健.實施A、B兩級管理,減少化學學科差生\[J\].家教世界,201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