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禪籍諺語的語言特性

2014-04-29 00:44何小宛
現(xiàn)代語文 2014年11期
關鍵詞:諺語

摘 要:諺語作為口語詞的典型代表,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禪籍諺語是禪籍詞語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數(shù)量豐富,特點突出。本文從“系統(tǒng)性、口語性、行業(yè)性、修辭性”等四個方面,對禪籍諺語的語言特點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對禪籍諺語的考察有助于考察漢語口語詞的發(fā)展演變,有助于全面認識漢語詞匯的面貌,并為辭書編纂等提供服務。

關鍵詞:禪籍 諺語 語言特性

“諺語是漢語里歷史悠久、運用廣泛、使用頻率很高的一種語匯?!雹倨湫问缴鷦踊顫姡錆M生活信息。如《壇經》中有著名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諺語。

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指慧能)即惠明師也?!保ㄗ趯毐尽秹洝罚?/p>

這是惠明在慧能指示下開悟后所說之語。意謂禪悟之事乃是各人本分大事,需要自己親身體會,如人飲水,感覺如何只有自己知道。以樸素的日常生活經驗傳達禪旨,遠比長篇大論來得直接親切,也更契合禪的本質。這句諺語因此常常被引用。例如:

師云:“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既離見聞覺知外,卻喚甚么作法?到這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除非親證親悟,方可見得?!保ā洞蠡燮沼X禪師住徑山能仁禪院語錄》卷四)

類似的有“如人上山,各自努力”,用來說明禪悟乃各人自己的事,需要自身努力。例如:

恁么則九旬無虛棄之功,百劫有今時之用。堪報不報之恩,以助無為之化。此即是涅槃妙心,金剛王寶劍。敢問大眾,作么生得到這田地去?如人上山,各自努力。(《續(xù)傳燈錄》卷三十,默堂紹悟禪師)

諺語的生活性、通俗性,在學人看來更容易親近與接受,禪師們更是可以不假思索,信手拈來,運用自然。因此,禪籍中諺語的使用十分頻繁,并呈現(xiàn)出自己的特色。

一、系統(tǒng)性

在研讀禪籍文獻的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禪籍中種種詞語現(xiàn)象并不是偶然的,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充實、完整的系統(tǒng)。禪籍中的諺語或沿用舊諺,或創(chuàng)造新諺,數(shù)量眾多,形式豐富,運用靈活,同樣顯示出內在嚴整的系統(tǒng)性。

(一)禪籍諺語往往形成系統(tǒng)的詞語群

諺語是人民大眾口耳相傳,流傳于街頭巷尾的俚俗之言,禪師在示機應機中,也往往信手拈來。不僅如此,禪師還常常根據(jù)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自創(chuàng)新詞新義,形成一系列的詞語群。

禪林講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日常勞作是禪林生活、修行的重要部分,反映在書面語中,便形成了關于“牛、馬、驢、狗”等的詞語群。其中,“牛”系諺語較多。如:

(1)按牛頭吃草

(2)出牛胎入馬腹

(3)牛頭沒,馬頭回

(4)得人一牛,還人一馬

(5)騎牛不戴帽,正坐不偏行

(6)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

(7)一字入公門,九牛車不出

(8)隔山見煙,早知是火;隔墻見角,早知是牛

南禪宗崛起與鼎盛期主要活動在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qū),而水牛則是南方農耕生活的體現(xiàn)。此外,佛經中以“牛車”比喻大乘教法,以“人中牛王”為佛之德號,這對禪宗典籍中的“牛”的意象使用也有較大的影響。如以“水牯?!庇髯孕淖孕裕浴鞍着\嚒庇魑⒚疃U法等等,“風穴鐵?!薄坝咳T?!薄皠㈣F磨老牸牛”等公案也以“?!睘殡[喻。因此,“?!毕抵V語的廣泛使用亦在情理之中。

“馬”系諺語也較多,僅“良馬見鞭影而行”,就有“神駿不勞鞭影”“良馬不窺鞭,側耳知人意”“素非良馬,何勞鞭影”等多種表達方式。再如:

(9)隔窗見馬騎

(11)騎賊馬趕賊

(12)差病不假驢駝藥

(13)畫虎不成反類狗

(14)驢事未去,馬事到來

(15)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16)咬人屎橛,不是好狗

(17)狗兒戴紙帽,貓兒著靴行

(18)三十年弄馬騎,今日被驢撲

(二)禪籍諺語多同源異形、異源同義

所謂同源異形,指不同的諺語變體內容大同小異,表達的意思也基本相同。如“金屑雖貴,眼里著不得”,謂黃金屑粒雖然貴重,但絕不能放到眼睛里,喻指言句作略等對于禪悟是多余甚至是有礙的。例如:

(19)“如何是浮沙何處停?”師云:“金屑雖貴,眼里著不得?!保ā蹲嫣眉肪硪涣?,南泉和尚)

這句諺語有多種表達形式,如:“金屑雖貴,落眼成翳”“金屑眼中翳”“金屑雖珍寶,在眼亦為病”“金沙墮眼中”“眼中金屑”“眼中著屑”“眼中屑”“眼中無金屑”等等。也可以省略后半部分,以歇后語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

(20)僧拈問安國:“全肯為什摩卻成辜負?”安國曰:“金屑雖貴?!保ㄍ?,卷六,洞山和尚)

所謂異源同義是指形式、來源不同的諺語,所表達的意思卻基本相同。如諺語“黃葉為金,止小兒啼”指以楊樹黃葉作銅錢,哄騙小兒停止啼哭。比喻認假作真,簡單愚鈍的思想行為。也作“空拳誑小兒”“空拳黃葉”“認葉止啼”,這是同源演變。除此之外,還有異源演變,如“空里采花,波?中取月”“將魚目作明珠”“認橘皮為猛火”“認螢火為太陽”等。

同源異形、異源同形的諺語組成了一個個諺語群,體現(xiàn)出內部完整的系統(tǒng)性。這也是禪籍諺語口語性的體現(xiàn),從中可以看到很多諺語其實并未完全定型,禪師在日常使用中往往可以自由發(fā)揮。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禪籍中的諺語表現(xiàn)出豐富的層次感與多樣性。

二、口語性

(一)禪籍諺語多源于民間口語,反映日常生活

口語化、通俗化是禪籍語言的主要特征。作為禪籍語言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于市井街頭的諺語更是突出地表現(xiàn)了這一特征。禪籍諺語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折射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禪籍中多有與鄉(xiāng)村生活相關的諺語,如“春不耕,秋無望”“今年霜早降,蕎麥總不收”“不掛葫蘆醋不酸”“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等。這與禪宗所確立的叢林制度是緊密相關的,百丈懷海禪師曾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祖堂集》卷一四,百丈和尚)。叢林制度將宗教活動與生產勞動緊密結合,農禪的修習與生活方式,體現(xiàn)了禪宗奮發(fā)向上的精神特質,也有力地推動了禪宗的發(fā)展。禪師在示機應機之時,使用這類生活諺語可謂自然之至。另一方面,對學人來說,此類諺語也是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的。

此外,如“官不容針,私通車馬”原指法律嚴密不可含糊,但私下人情卻可以通融,禪籍中指接引學人時可以開方便法門;“竿木隨身,逢場作戲”本指江湖藝人隨身帶著竹木等道具,遇到合適的場地便可隨時演出,是當時社會文娛生活的反映,禪籍中常用來比喻悟道之人的任用自如,了無掛礙;“見錢買賣不曾賒”揭示市場貿易規(guī)則;“杓卜②聽虛聲”指占卜者的話不能聽信,比喻言語說教不是領悟禪法之道;“波斯吃胡椒”波斯人是不吃胡椒的,比喻不能勉強去做一些事,間接體現(xiàn)了中外之間的交流等等。

(二)禪籍諺語結構的靈活性

禪宗典籍中蘊含著諺語豐富多變的表達形式,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字形的替換

(21)師問南泉:“古人道:‘道非物外,物外非道。如何是‘物外非道?”泉便棒,師云:“莫錯打?!蹦先疲骸褒埻F易弁,納子難謾?!保ā蹲嫣眉肪硪话?,趙州和尚)

(22)雪竇有《靜而善應頌》云:“覿面相呈,不在多端。龍蛇易辨,衲子難瞞。金錘影動,寶劍光寒。直下來也,急著眼看?!保ā斗鸸麍A悟禪師碧巖錄》卷二,第一二則)

(23)僧問:“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如何是不揀擇?”師曰:“昨日初三,今日初四?!鄙疲骸按霜q是揀擇。”師曰:“龍蛇易辨,衲子難瞞?!保ā独m(xù)傳燈錄》卷四,報恩譚禪師)

“龍蛇”喻不同資質者。意謂龍蛇容易分辨,而禪僧難以蒙騙?!吧摺薄氨妗薄凹{”“瞞”等均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是禪籍諺語口語性的體現(xiàn)。

又如諺語“灸瘡瘢上更著艾焦”,即在燒灼而致的瘡痕上再用艾絨燒烤,比喻錯上加錯。例如:

(24)藥山與么來,早是無事起事,好肉上剜瘡。遵公(指遵布衲)不見來病,卻向灸瘡瘢上更著艾焦。(《黃龍慧南禪師語錄》)

這里的“焦”又可以寫作“燋”“爝”“炷”等,它們都有“燒灼”義。

2.語素的替換與增減

語素的替換包括單語素的替換,如“雷聲浩大,雨點全無”也作“雷聲甚大,雨點全無”,“腳跟未點地”也作“腳跟不點地”;雙語素的替換,如“咬豬狗手腳”也作“咬豬狗腳手”;單雙語素的交叉替換,如“家家有路透長安”也作“家家門戶透長安”“家家門里透長安”“家家門首透長安”,“嚼飯喂小兒”也作“嚼飯喂嬰兒”“嚼飯喂嬰孩”等。

語素的增減,如“美食不中飽人”也作“美食不中飽人吃”“美食不中飽人餐”。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情況下諺語的多種形式之間既有語素的替換,也有語素的增減。如“一箭過新羅”也作“一箭過西天”“鷂子過新羅”“箭過新羅”,“一句合頭意,萬劫系驢橛”也作“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一句合頭語,萬劫墮迷津”。

3.形式的省略與變換

諺語在口語中大量使用,一些諺語往往可以省略部分語節(jié),或以成語、歇后語等其他變體形式表達相同的語義。禪籍中有大量同源異形的諺語群,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有的復句型諺語,在使用時可以根據(jù)需要省略一個語節(jié)。如“晴干不肯去,要待雨淋頭”可省作“直待雨淋頭”(暗指禪機已失);“如風吹水,自然成紋”可省作“如風吹水”(喻人之言行極為平常、自然,毫無障礙);“匙挑不上,甑蒸不熟”可省作“匙?挑不上”(指禪機難以領會);“如珠走盤,如盤走珠”可省作“如珠走盤”或“如盤走珠”(比喻禪悟者自我為主,超越分別,運用無礙)。

有的諺語有四字成語的變體,例如“平地起骨堆”③也作“平地骨堆”“平地掘坑”“平地吃交”,多用來譏諷禪人徒勞多事;“生如著衫,死同脫袴”“生死去住,脫著自由”也作“生死脫著”,是超脫生死的悟道境界;“掩鼻偷香空招罪犯”也作“掩鼻偷香”,比喻自欺欺人;“刁刀相似魚魯參差”也作“魚魯?shù)蟮丁?,形容混淆難分等等。④

有的諺語則是歇后語的省略形式。如“八十老人(公)出場屋”“八十翁翁出(入)場屋”分別來自“八十老人出場屋,不是小兒戲”“八十翁翁出(入)場屋,不是小兒戲”(比喻參禪悟道、示機應機并非兒戲,不可掉以輕心);“一盲引眾盲”來自“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喻指迷妄師家說法接人,誤導眾生);“蚊子上鐵?!眮碜浴拔米由翔F牛,無你下嘴處”(喻指禪法固密幽玄,不可言說)等。

三、行業(yè)性

在長期的傳承與發(fā)展中,禪宗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思想體系、傳法模式、修行實踐。而禪籍的語言也因為沾染了禪宗的特殊思想而呈現(xiàn)出獨特的面貌,行業(yè)性正是其特點的集中表現(xiàn),諺語也不例外。禪籍中的諺語一般不能只按照本義來理解,而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境,體味其中蘊含的深層次的禪義。例如:

(25)赤腳人趁兔,著靴人吃肉

例(25)本義指勞者不獲、獲者不勞。隱喻悟道不能執(zhí)著刻意追求,秉持清凈本心、平常無為則契合禪法?!斗陉枱o德禪師語錄》卷上:“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云:‘赤腳人趁兔,著靴人吃肉?!驇熤甘?。師云:‘著靴人飽,赤腳人饑?!?/p>

(26)圖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

本義指因小失大。比喻迷失自我,向外求佛,結果得不償失。《云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直須在意,莫空過時。游州獵縣,橫擔拄杖,一千里二千里走。這邊經冬,那邊過夏。好山好水,堪取性,多齋供,易得衣缽??嗲?!苦屈!圖他一斗米,失卻半年糧。如此行腳有什么利益?信心檀越一把菜一粒米,作么生消得?”

(27)六耳不同謀

本義謂三人在場,不便密謀。比喻禪旨幽密,非言語所能指示,學人切勿尋言逐句?!毒暗聜鳠翡洝肪砹?,泐潭法會:“問馬祖:‘如何是西來祖師意?祖曰:‘低聲近前來。師便近前,祖打一摑云:‘六耳不同謀,來日來。師至來日,猶入法堂,云:‘請和尚道。祖云:‘且去,待老漢上堂時出來,與汝證明。師乃悟云:‘謝大眾證明。乃繞法堂一匝,便去?!?/p>

(28)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

隱喻道法精深的禪師應徹底清除學人的妄念俗情、知識見解等,使其空無依傍,破除執(zhí)著之心,如此才是領悟禪法的正途?!斗ㄑ菡Z錄》卷下:“上堂,舉,夫為善知?識,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滋盛;奪饑人之食,令?他永絕饑虛。眾中聞舉者,多是如風過?耳相似。既驅其牛,為什么卻得苗稼滋?盛?既奪其食,因什么永絕饑虛?到者?里,須是有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底?腳手,便與拶一拶,逼一逼,趕教走到結?角處便好?!?/p>

(29)捧上不成龍

本義指往高處捧抬,卻不能成龍,比喻雖然給予啟發(fā)幫助,對方卻仍然不能領悟,不能成器?!段鍩魰肪硪涣?,思慧妙湛:“總似今日,靈山慧命,殆若懸絲;少室家風,危如累卵。又安得個慨然有志、扶豎宗乘底衲子出來喝散大眾,非唯耳邊靜辦,當使正法久住,豈不偉哉!如或捧上不成龍,山僧倒行此令?!?/p>

諺語的禪義還有另一種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即零意義。所謂零意義是指在一定的語境中,諺語只有形式的存在,在意義上不起作用。也就是說,諺語沒有明確的表意功能,或者意義無法言說。

(30)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眼里不著沙?!鄙疲骸叭绾晤I會?”師曰:“耳里不著水。”僧云:“恁么則禮拜也?!睅熢唬骸皷|家點燈,西家暗坐?!保ā独m(xù)傳燈錄》卷二,景德懷清)

(31)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是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曰:“爭奈學人未會何?”師曰:“逢人但恁么舉?!保ā段鍩魰肪砭?,芭蕉山遇)

(32)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始嗟黃葉落,又見柳條青。”(《景德傳燈錄》卷二〇,萬銅廣德)

(33)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日出方知天下朗,無油那點佛前燈?!保ā毒暗聜鳠翡洝肪矶?,興福竟欽)

(34)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曰:“石女不粧眉?!保ā段鍩魰肪硪凰模飞剿龋?/p>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如何是佛法大意”“如何是法身向上事”等均是禪僧常提的問頭(問題)。然而禪機玄妙,不可言說,需要自心的體悟。表面上,禪師用各種不同的諺語作出了解答,但都是答非所問。其目的在于截斷學人對語言文字、知識見解的糾纏,返觀自心,進入通達、超脫的禪悟境界。這里諺語的意義被完全剝離,無法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去理解與解釋,正是宗門所謂的“無義語”,是禪宗“不立文字”語言觀的體現(xiàn)。

四、修辭性

禪籍諺語有著極為豐富的修辭手法,給漢語修辭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對這些修辭現(xiàn)象的考察,有助于我們認識禪籍語言的特色。這里考察兩類具有代表性的帶修辭色彩的諺語。

(一)矛盾性諺語

所謂矛盾性諺語,是指字面所表述的意義,違背正常的、普遍的認知,是帶有矛盾意味的詞語。

例如“撥火覓浮漚”本義指撥開火炭尋找水泡,禪籍中用來比喻顛倒荒唐的參習行為;“面南看北斗”本義是面向南方看北斗星,這是違背生活常識的,禪家則用來指消除了分別對立妄心的禪悟境界;“新婦騎驢阿家牽”,“阿家”為婆婆,生活中若出現(xiàn)此類情況本為顛倒之事,禪家用此奇特之語寓意佛的境界無尊卑區(qū)別,萬法一如。

諸如此類的諺語,往往采用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看似荒誕不經,實則傳達出禪家獨特的認知方式,破除對語言文字的執(zhí)著,掙脫言句的羈絆,以“奇特”之語,在錯愕之間,啟發(fā)學人消除妄念。

(二)平常性詞語

“天是天,地是地,露柱是木頭,金剛是泥塑,饑來吃飯,困來打眠”“要眠則眠,要坐則坐;熱則取涼,寒則向火”“吃鹽聞(知)咸,吃醋聞(知)酸”“要眠則眠,要坐則坐”“要行便行,要坐便坐”“遇茶吃茶,遇飯吃飯,天但喚作天,地但喚作地,露柱但喚作露柱,燈籠但喚作燈籠”等,是一組同源異形的諺語群,這類諺語雖是對日常生活或自然現(xiàn)象的如實敘寫,卻隱含著禪宗“平常心是道”的旨意,表現(xiàn)出與上文矛盾性詞語截然相反的特質。禪家提倡的“平常心”,含義十分豐富。著重強調隨性適意,安閑無為,認為日常生活中處處有禪,頭頭是道,體現(xiàn)了禪對解放人性的理解以及直面現(xiàn)實世界的態(tài)度。平常生活,任運隨緣,不僅是領悟禪旨的門徑,也是禪悟者的生活態(tài)度。

五、結語

禪宗是中國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佛教宗派,它的影響早已超出佛教。唐代之后,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許多領域,都程度不同地接收了禪宗的影響。禪者口頭上宣稱不立語言文字,可是事實上,他們以超常的宗教智慧與令人驚嘆的思維、才華,創(chuàng)造了自成體系的禪宗語言,包括禪籍詞語系統(tǒng)。諺語作為口語詞的典型代表,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是禪籍詞語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諺語的考察有助于考察漢語口語詞的發(fā)展演變,有助于全面認識漢語詞匯的面貌,并為辭書編纂等提供服務。

(本文受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宋禪錄口語詞研究”[項目編號:12BYY076]、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唐宋禪錄詞語研究”[項目編號:2013260]、山西省運城學院院級課題“禪宗語錄詞語研究”[項目編號:YQ-2011003]的資助。)

注釋:

①溫端政《漢語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第157頁。

②杓卜:古時風俗,用拋杓來占卜。

③骨堆:墳墓。

④雷漢卿《禪籍俗成語淺論》,語文研究,2012年第1期,第42

頁。

參考文獻:

[1]范春媛.禪籍諺語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07.

[2]雷漢卿.禪籍俗成語淺論[J].語文研究,2012,(1).

[3]溫端政.漢語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4]于谷.禪宗語言和文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

[5]袁賓.“啰啰哩”考(外五題)[A].《中國禪學》第一卷[C].北

京:中華書局,2002.

[6]袁賓,康健.禪宗大詞典[Z].武漢:崇文書局,2010.

[7]CBETA電子佛典(2009)[Z].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

(何小宛 山西運城 運城學院中文系 044000)

猜你喜歡
諺語
中國諺語VS英語翻譯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說說諺語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二)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
諺語趣畫(一)
諺語趣畫(二)
諺語趣畫(二)
尤溪县| 盐城市| 湘阴县| 淮滨县| 英山县| 夏津县| 张家口市| 萨迦县| 西峡县| 辽宁省| 牟定县| 汽车| 永康市| 临桂县| 镇安县| 斗六市| 榆社县| 鄂尔多斯市| 景泰县| 永春县| 临安市| 龙游县| 唐海县| 和田县| 林西县| 纳雍县| 浦城县| 马公市| 莱州市| 怀柔区| 博罗县| 通州区| 三门峡市| 土默特左旗| 巴楚县| 榆树市| 威海市| 北碚区| 遵义市| 东方市| 鹰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