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偉
【摘要】目的:探究大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系。方法:選擇2005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829例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找出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預后。結果:根治性手術組的患者存活率最高,并且存活時間最長。中醫(yī)中藥組的患者存活率最低,并且存活時間最短。姑息性手術組和化療組的存活率接近,存活時間也接近。性別、年齡、癥狀時間、大腸癌發(fā)生部位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女性患者、年段在40歲到60歲之間的患者、癥狀小于3個月或者大于6個月的患者半結腸癌、橫結腸癌患者的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男性患者、年齡小于40歲或者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癥狀在3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患者、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結論:大腸癌的惡性程度高、誤診率較高、預后差,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須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
【關鍵詞】大腸癌 病理特征 預后
大腸癌的主要特點是惡性程度高、浸潤程度高、發(fā)展快、癥狀隱匿等,很多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不高,因此沒有及時診斷,因而延誤了治療[1]。最近幾年,大腸癌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及時治療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重點探究大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的關系,并選擇2005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829例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829例大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有980例,最大年齡為75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50.6±3.6)歲。病程最短為1個月,病程最長為8年,平均病程為(1.0±0.8)年。其中,有400例屬于直腸癌,有300例屬于左半結腸癌,有200例屬于右伴結腸癌,有80例屬于橫結腸癌。女性患者有849例,最大年齡為74歲,最小年齡為43歲,平均年齡為(50.1±3.1)歲。病程最短為1個月,病程最長為7年,平均病程為(1.1±0.5)年。其中,有380例屬于直腸癌,有220例屬于左半結腸癌,有180例屬于右伴結腸癌,有69例屬于橫結腸癌。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資料無顯著性(P>0.05),可比性較強。
1.2方法 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患者進行隨訪,找出患者的病理特征和預后。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使用t進行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不同手術方法的存活率率對比
在四種手術中,根治性手術組的患者存活率最高,并且存活時間最長。中醫(yī)中藥組的患者存活率最低,并且存活時間最短。姑息性手術組和化療組的存活率接近,存活時間也接近。采取不同手術方法的患者存活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大腸癌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
性別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女性患者的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男性患者的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存活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年齡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年齡段在40歲到60歲之間的患者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年齡小于40歲或者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存活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不同部位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其中右半結腸癌、橫結腸癌患者的患者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不同部位的患者存活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癥狀時間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癥狀小于3個月或者大于6個月的患者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癥狀在3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患者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不同癥狀時間的患者存活差異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大腸癌在任何年齡段都有可能出現(xiàn),我國大腸癌的發(fā)病率比歐美國家低,但是我國青年患者發(fā)病率卻比歐美國家高[2]。最近幾年,大腸癌患者的數(shù)量在不斷的增加,患者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及時診斷并給予早期治療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根治性手術組的患者存活率最高,并且存活時間最長。中醫(yī)中藥組的患者存活率最低,并且存活時間最短。姑息性手術組和化療組的存活率接近,存活時間也接近。性別、年齡、癥狀時間、大腸癌發(fā)生部位對預后有一定的影響。女性患者、年段在40歲到60歲之間的患者、癥狀小于3個月或者大于6個月的患者半結腸癌、橫結腸癌患者的患者的存活率較高,存活時間較長。男性患者、年齡小于40歲或者年齡大于60歲的患者、癥狀在3個月到6個月之間的患者、左半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較低,存活時間較短。由此可見,大腸癌的惡性程度高、誤診率較高、預后差,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須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
參考文獻:
[1]崔明,楊彥,王相田,何建苗,蒲永東,曹志宇,劉衛(wèi)平.圍手術期輸血對大腸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布及預后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13,5(03):555-556.
[2]李蔭棠,馬雅,孟繁齡.1236例大腸癌病理諸因素及其對予后影響的逐步回歸分析[J].實用腫瘤學雜志,2012,9(25):7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