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勇
1962年10月12日,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典禮在莫斯科舉行。瑞典駐前蘇聯(lián)大使把一枚沉甸甸的獎牌授予物理學家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的代理人。大使先生如釋重負地說:“我終于把這個揪心的獎項頒完了。朗道先生雖然不能來現(xiàn)場,但他仍堪稱是本世紀最傳奇的物理學家。”
這個獎項為什么揪心,為什么朗道不能去現(xiàn)場呢?
事情要從當年1月7日凌晨,莫斯科街頭發(fā)生的一場車禍說起。當時,一輛小轎車與載重汽車相撞。兩車唯一的傷者就是54歲的朗道。他因為正在思考物理問題,反應遲緩導致沒能及時避開傷害。
朗道重傷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物理學界,揪緊了許多人的心。為了救他,前蘇聯(lián)政府安排了最優(yōu)秀的醫(yī)生,古稀之年的物理學泰斗玻爾找了一流的醫(yī)務人員從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直奔莫斯科,不少國家的物理學專家則寄去了名貴的藥物。
朗道昏迷40天后才蘇醒過來,但遺憾的是,雖然睜開了眼睛,能夠思考,但他已經(jīng)成了植物人,根本無法進行科學研究。
諾貝爾獎評委會得知朗道的事情后,召開了專項會議。會上有人說,朗道雖然能力非凡,但性格怪異,多次給愛因斯坦等名人難堪,況且目前他病得很重,萬一逝世,那諾貝爾獎怎么頒發(fā)呢。另一些人則認為朗道成就斐然,“十誡”前所未有。原來,1958年1月22日,朗道生日那天,原子能研究所同事們送給他一塊大理石板作賀禮,上面寫著他取得的最重要的十項成果,這便是著名的“朗道十誡”。
“諾貝爾獎看重的是對人類的貢獻,而非獲獎者本人的性情?!睍h主持人一錘定音,“因此,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獎頒給他?!?/p>
決定之后,最令評委會揪心的事兒就是如何把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fā)到朗道手中。本來很正常的頒獎,突然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一是朗道成就太多,要選出最杰出的項目頗為不易;二是按規(guī)定諾貝爾獎不頒發(fā)給逝者,而朗道隨時有生命危險;三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典禮每年10月上旬固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重病的朗道怎么可能長途跋涉去領獎呢?
朗道的評獎最終按既定程序進行。經(jīng)過嚴密的論證,評委會決定選擇“對凝聚態(tài)物質(zhì)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和對液氨的超流動性理論的建立”作為物理學獎的表彰內(nèi)容,并打破慣例,選擇前蘇聯(lián)首都莫斯科作為頒獎地點。所有一切完成后,評委會的人員在內(nèi)心暗暗祈禱,希望這位“科學怪杰”至少要活到當年底,否則一切工作都得重來。
朗道本人比較爭氣,他不但活到了年底,還繼續(xù)活了五年。若干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學名詞扎根學界,比如朗道能級、朗道阻尼、朗道抗磁性、朗道-金茲堡理論等等,進一步詮釋了這位全能物理學家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