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向東
化學閱讀能力是指學生通過閱讀化學資料,獲取化學知識,并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卷中,由于試卷長度的增加和信息給予題的大量使用(約占試題總量的35%),對學生化學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那么,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呢?
一、我們看看高中化學閱讀存在的已知障礙
1.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造成閱讀障礙的前提因素。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的,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自動化地進行有關閱讀操作的行為傾向。這種自動化的行為傾向,必須經(jīng)過不斷地重復地練習和鞏固才能形成,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尤其是理科課堂教學一般還偏重于“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板演學生抄”的說教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只注重教,不注重學”,教師幫助學生將所有知識“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講深、講透”,講得“清清楚楚”,講得“脈絡分明”,試想在課堂上已經(jīng)搞得清清楚楚的學生,還會在課后去閱讀教科書嗎?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就在這種不知不覺地教的活動中被慢慢地剝奪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被慢慢地鈍化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慢慢地挫傷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這樣漫漫地失去了。他們僅有的一點閱讀興趣則是靠象武俠小說一類的讀物來維持。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一種只追求情節(jié),不追求細節(jié),只要內(nèi)容,不要形式,只了解大意不去`字斟句酌,只看局部,不看整體的不良閱讀習慣。
2.現(xiàn)代傳媒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增強了學生對圖象、聲音等地感知,弱化了對文字信息地感知,也是學生產(chǎn)生閱讀思維障礙的重要原因?,F(xiàn)在,電視機幾乎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一種家電,“人”尤其是“學生”的絕大部分業(yè)余時間都是和電視一起度過的,由于圖片信息直觀、有趣,且配有一定的解說詞,所以,這種信息比較容易接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動用的腦細胞也比較少。相比之下,以文字為符號的信息,抽象、無味、理解起來較難,特別是理科教材,概念嚴謹,說理嚴密,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一篇文章,有時候一個晚上都不能搞清楚,而圖象信息例如漫畫在幾秒鐘之內(nèi)就可捕捉。久而久之,導致學生有關閱讀的元認知能力較差,有關閱讀的元理解能力較差,最終導致排斥閱讀。以上兩點帶有普遍性,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都存在著的,對于化學學科,其閱讀障礙還有以下一些原因。
3.化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與模糊性。這一情況在高一階段表現(xiàn)很突出。在初中,學生的認知層次主要是感性認識,思維能力層次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高中,學生主要是通過抽象思維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由于高一年級的學生剛由初中進入高中,無論是學生的認知結構,還是他們的思維能力層次都不可能很快的由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初中思維方式轉(zhuǎn)為以抽象思維為主的高中思維方式。化學語言的模糊性也是造成學生閱讀障礙的直接因素。就知識角度來分析,中學化學是以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流的基礎學科,其特點是以化學實驗為起點,采用描述性的解釋語言,簡約化地研究最基本的化學事實和規(guī)律。由于化學現(xiàn)實問題的復雜性和模糊性,中學化學的內(nèi)容對一些化學現(xiàn)象雖有一定的把握,但仍處于尚未完全可知的狀態(tài),化學理論的獲得一般是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到,很難像數(shù)學那樣比較精確,有嚴密的邏輯性,規(guī)律中有太多的例外,一般之中有太多的特殊,于是無法用精確的方法全面解釋某些化學現(xiàn)象,也無法用比較準確的語言來描述某些化學事實,而過多地出現(xiàn)了像“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shù)”等模糊性語言。例如,對鹽是電解質(zhì)的表述為“大多數(shù)鹽類——是強電解質(zhì)”。再如,強酸制弱酸是一條規(guī)律,但也有許多弱酸制強酸的例子如H2S+CuSO4==CuS↓+H2SO4,氫前金屬能置換酸中的氫但金屬與硝酸反應不產(chǎn)生氫氣,活潑金屬將不活潑金屬從其鹽中置換出來但工業(yè)上卻用金屬鈉制備金屬鉀,其他如堿金屬密度中鉀的反常,同系物中幾個物質(zhì)熔點的反常,碳酸氫鹽溶解度的反常等等。化學概念的模糊性也比比皆是如由于元素與單質(zhì)概念分不清楚導致元素的性質(zhì)與單質(zhì)的性質(zhì)混淆不清,再如,在判斷正丁烷與異丁烷是否互為同系物時,有同學用等量代換的方法導出他們應互為同系物,因為他們都是甲烷的同系物等等。所有這些,不能不說不對學生的閱讀產(chǎn)生障礙。
二、重視課前閱讀,并使之實現(xiàn)常態(tài)化發(fā)展
課前閱讀,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預習。對于預習,我們絕大多數(shù)化學教師都非常重視。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則往往由于學生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而難以落實。為此,我們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課前閱讀的指導,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學生進行閱讀,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首先,要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在給學生布置閱讀作業(yè)時,可結合課文,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提幾個有吸引力的問題或做幾個現(xiàn)象十分明顯的實驗,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對要閱讀的課文產(chǎn)生興趣,并形成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學生閱讀“氯氣”一節(jié)時,可先給學生講一講下面的史實:1915年4月22日,德國軍隊在比利時戰(zhàn)場第一次大規(guī)模使用化學武器——氯氣,導致英法聯(lián)軍1.5萬人中毒、5000人死亡。又如,在布置學生閱讀“氯化氫”一節(jié)時,可給學生觀察一瓶氯化氫氣體,并做噴泉實驗,從而使學生對學習氯化氫氣體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在課前就會積極主動地閱讀課文。
其次,要循序漸進,不斷地提高閱讀要求。閱讀要求要十分明確具體,不僅要使學生明確閱讀范圍,更要使學生明確通過閱讀要解決什么問題。在開始階段,可將這些要求編成具體的問題并印成講義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通過閱讀完成。一段時間后,可將講義縮簡成閱讀提綱,寫在小黑板上布置給學生。等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就不必再發(fā)講義和布置閱讀提綱,可逐步要求學生通過歸納課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從而自己提煉出閱讀提綱。
再次,要加強檢查,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了使學生在課前能認真閱讀并達到預期效果,教師的嚴格檢查是必不可少的。開始時,教師必須親自一個一個地檢查,不讓任何一位沒有完成閱讀要求的學生蒙混過關。一段時間后,教師可通過同學相互檢查、教師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等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習慣后,教師可采用學生自我檢查、教師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檢查學生的課本及閱讀筆記,也可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經(jīng)過一個時期的嚴格要求,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會逐漸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