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海英
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培養(yǎng)和強化人的感知力、想象力,豐富人的情感,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養(yǎng)成人的創(chuàng)新求異能力,使其成為一個高素質和全面發(fā)展的人?!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之“閱讀”部分明確規(guī)定:“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就是說,我們初中語文教學承擔著對學習者進行審美教育的艱巨任務。那么,具體來說,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如何落實審美教育呢?
一、積極培養(yǎng)學習者的審美感受能力
視覺、聽覺是審美感知的兩種主要官能。朱光潛說:“美感起于形象直覺?!边x進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大量的文學作品,其實就是作者用來表達思想感情和審美觀點的,這也就為語文課的審美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語言的剖析,讓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運用美讀,使學生的審美感知的指向隱含于審美對象的美,激發(fā)起審美主體心理上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反應,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作者所表現(xiàn)的音樂美、語言美、情感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進行剖析,讓學生感知美。例如,《風景談》一開頭,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中的是作者為我們描繪的一幅“沙漠駝鈴”的畫面,望不到邊際的沙漠“白茫茫一片”,發(fā)著“微微的白光”,突然,地平線上出現(xiàn)了“黑點”,逐漸變成“黑線”,微風送來鈴鐺“丁當,丁當”的“柔聲”,“昂然高步”的駝隊排成整齊的方陣,加上那“長方形猩紅大旗” 與那“蒼?!薄凹澎o”的沙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莊嚴、嫵媚”的感覺。我們可以抓住以上這些詞語從色彩、感情、聲音及動靜變幻去指導學生感知形象,從中欣賞到大自然的陽剛之美,領悟到大自然的粗獷及人們戰(zhàn)勝大自然的偉力,進而理解“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的深層內涵。
二、以文本為中心,提升審美能力
1.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古語說:“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是說文章要有文采,課本所選用的文章多為經過歷史選擇流傳下來的名篇佳作,語言優(yōu)美,感情豐富,文采斐然。教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讓學生反復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朗讀等多種形式,來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分析文章語言的修辭美,來體會語言的表現(xiàn)力。
2.分析作品的意境美
優(yōu)美的文章都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意境,給人以感染、熏陶。境是客觀存在的自然景物,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了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使表達含蓄蘊藉,在寫作的過程中常常情景交融,境由心造,客觀景物染上作者濃濃的思想感情。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被稱為“秋思之祖”?!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泵枥L了一幅蕭瑟凄涼的秋郊夕照圖,巧妙的表現(xiàn)了天涯游子的羈旅之思。曹操的《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北砻嫔蠈懘蠛M掏氯赵拢鋵嵳菫榱思耐凶髡咭唤y(tǒng)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意境美,特別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都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寄托著作者的感情。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感知其的形象。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通過動作、神態(tài)、語言描寫,刻畫了韓麥爾先生這一愛國主義戰(zhàn)士的形象。契訶夫的《變色龍》通過語言、動作描寫,揭示了奧楚蔑洛夫色厲內荏、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狡猾多變的丑惡嘴臉,表現(xiàn)了奧楚蔑洛夫是沙皇豢養(yǎng)的一條忠實的走狗,揭示了沙皇俄國統(tǒng)治的黑暗。
4.理解文章的思想美
文以載道,文章不是作者的無病呻吟,是作者對社會生活認識的外化。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都以深邃的思想給人以智慧的啟迪。魯迅的小說《孔乙己》揭示了黑暗社會對苦人的涼薄??滓壹航o孩子分茴香豆時,孩子沒天真無邪真誠善良,然而成人社會的冷醋無情。丁舉人的兇殘狠毒,心狠手辣,酒客們的窮極無聊,麻木不仁,孔乙己的自欺欺人,迂腐不堪。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表現(xiàn)了社會的黑暗。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三、積極培植學習者健康的審美情感及審美理解能力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每一篇課文都體現(xiàn)著各自不同的美的內容。有的歌詠偉大,有的歌詠平凡;有的歌頌善良,有的歌頌純真;有的鞭笞丑惡,有的鞭笞好妄;有的鞭扯落后,有的鞭撻黑暗……這些豐富多采的語文內容無不寄寓了作者的審美情感。這就要求去啟發(fā)、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讀蘇東坡的意境開闊、場面宏大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要體會作品所表達的時間流逝,世事沉浮的懷古之幽情,就必須幫助學生從作品的表層走進作品的深層,把“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聯(lián)系起來,同蘇軾當時被貶黃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緒聯(lián)系起來,體會作者對雄姿英發(fā)的周瑜建功立業(yè)的敬慕,體會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發(fā)“人生如夢”的心理歷程,由此而獲得自己的審美感悟。
當然,以上所談的審美感知、想象、情感與理解并不是各自獨立的、涇渭分明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的。美的具體性和美感的情感性,決定在培養(yǎng)審美感受能力的時候,必須調動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積累去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以豐富審美對象中包含的情感因素,使學生理解美的形象所展示的意義,明確美的情感所蘊含的理性。當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這些心理要素結合起來,并達到自由協(xié)調的狀態(tài)時,一個審美感受、領悟、體驗系統(tǒng),即審美心理結構也就組合而成了。這時愉快的審美體驗也就產生了,在這種狀態(tài)中,不僅學生的認知和審美能力得到發(fā)展,而且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也能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