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專欄作家,江湖人稱“馬親王”。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在煤山自盡,大明滅亡。嗣后清軍入關,中原變色。南方的大明宗室先后建立起幾個政權,抵抗清軍,前后堅持十八年,方才徹底覆亡。
在這十八年逐鹿鼎革的亂世之中,曾經涌現(xiàn)出一位太監(jiān)界的奇人——不知為什么,大明跟太監(jiān)特別有緣分,有明三百年,奇葩太監(jiān)像小強一樣層出不窮——跟那些如雷貫耳的前輩相比,這位太監(jiān)界的奇人不算有名,但他卻做成了一件前所未有之事,從如今眼光來看,也可算做是奇事一樁了。
此人姓龐,名天壽,順天府大興人,崇禎在位的時候是內廷御馬太監(jiān)。不過他除了太監(jiān)這個身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特殊的身份,他是個天主教信徒。
永歷皇帝和親眷一路顛沛流離,早已如驚弓之鳥,再聽龐天壽的勸教之言,如聞綸音,只盼天主降下慈悲,拯救信民于水火。
當時在利瑪竇等傳教士的努力下,天主教在明朝頗有影響力,發(fā)展了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王徵、陳繼儒等一批士大夫天主教信徒。但內廷太監(jiān)皈依上帝,龐天壽算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給他施洗的人來頭也不小,是在明清兩朝都名聲顯赫的大傳教士湯若望。湯若望給龐天壽施洗以后,還為他起了一個教名,叫亞基樓。這是西班牙文,意思是沒有嘴唇。
龐天壽信教以后,表現(xiàn)得相當虔誠,跟京城以及南方的教會人士一直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這種人脈在和平時期無益于他的仕途,但在明代滅亡后,卻成了一份重要資本。
李自成進北京前不久,龐天壽恰好被派去南京辦事,逃過一劫。崇禎自盡的消息傳來以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是為弘光。龐天壽被弘廣派去福建征稅,還沒回來,南京即告陷落。龐天壽沒辦法,只得又轉投在福州稱帝的唐王朱聿鍵,即隆武帝。甫一上任,龐天壽就接了一個重要任務:和傳教士畢方濟前往澳門,向葡萄牙人求助,希望他們派出援兵來阻止清軍。
在澳門,龐天壽的天主教徒背景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澳門葡人組建了一支雇傭軍,擁有三百名火槍兵和六門大炮。
可惜隊伍剛組織好,龐天壽接到消息,福州也陷落了。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登基,改元永歷。龐天壽趕緊帶著這支雇傭軍趕去支援。永歷帝一路被清兵追到桂林,這支葡萄牙雇傭軍終于派上了用場。
葡萄牙火槍兵為了保衛(wèi)明朝皇帝,在桂林與清軍大戰(zhàn)。這在中國戰(zhàn)爭史上,可也算是一場奇景。結果數場大戰(zhàn),清軍李成棟、尚可喜所部先后被打得大敗,讓永歷小朝廷得以茍延殘喘。
但我要講的龐天壽奇事并不是這一樁。
桂林大捷之后,龐天壽始終沒忘記自己的信徒職責,開始了宮廷傳教活動。要知道,人在絕望之際,最易投身信仰。永歷皇帝和親眷一路顛沛流離,早已如驚弓之鳥,再聽龐天壽的勸教之言,如聞綸音,只盼天主降下慈悲,拯救信民于水火。
于是,中國宮廷高層第一次出現(xiàn)了皈依天主的熱潮。在龐天壽的引導下,皇太后馬氏和蕭氏,改教名瑪利亞和烈納;正宮皇后王氏,改教名亞納,在宮中對圣母像日夜叩拜,為曠古未有之奇景。就連永歷帝的太子,都受洗改了個教名叫康斯坦丁,后來嫌太拗口,簡稱當定。
不過永歷皇帝自己一直沒有受洗,因為他不愿意放棄后宮……但從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文獻來看,他本人也參加過教會的組織生活,還手寫禱告有云:“天主慈悲挽回贛永之虜寇,化為良民,憐萬性生靈?!币菜闶侵袊实畚ㄒ幌蛱熘鞫\告之者了。
來東方的傳教士們一直有個夢想,就是勸說中國皇帝皈依天主。如今龐天壽立下利瑪竇、湯若望都未能取得的傳教奇功,無限接近這一目標,大得西人贊嘆。他后來專程去了趟澳門,受到鳴炮致敬,禮遇極高,傳教士和耶穌會的記載,全是溢美之詞。龐天壽甚至還代表皇帝,給羅馬教皇英諾森十世、耶穌會會長和威尼斯共和國寫了三封信,請傳教士卜彌格轉交歐洲,懇求派遣援軍,以保大明平安。如今這些信箋還保留在梵蒂岡中。
羅馬教皇得信以后,特意回書慰勉。可惜還沒等這封信送回來,永歷小朝廷便已覆亡。中國歷史上最接近天主教信仰的皇室,就此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