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 對處于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其對問題的挖掘和思考能力比學到具體的知識更重要。除去應試教育的要求,我們更要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問題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從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實施模式等方面詳細闡述。
【關鍵詞】 高中化學 問題教學法 提問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2-062-01
新課程背景下,學習模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是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采取怎樣的教學手段與模式,是需要根據不同學科的不同內容,還有不同階段的學生心理與思維特征來決定的。對于高中化學學科知識來講,筆者主張運用問題教學法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與效率。即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之后組織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之間闡明學習目標,使學生適應課堂教學。告訴學生將要學習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是一種“有效教學”。要有效實施這種教學策略,筆者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發(fā)現問題
傳統的化學課堂,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把概念、公式、方程式、定律、性質等內容一一闡明,再組織學生理解、練習。這種方法看似環(huán)環(huán)相扣,絲絲入縫,卻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思考,積極發(fā)問,在發(fā)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化學知識,提升自己的化學素養(yǎng)與能力。譬如,針對一道具體的問題,學生發(fā)現了下面幾種情況。問題1:鐵為什么有鐵磁性?問題2:鐵和銅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怎么畫?問題3:鐵在什么條件下可生成FeO、Fe2O3、Fe3O4?問題4:Fe3O4中鐵的化合價?問題5: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沉淀顏色是:白色→灰綠色→紅褐色,是什么原理?問題6:Fe2+被HNO3、H2O2等氧化劑氧化成Fe3+的化學方程式怎么寫?解決策略是教師指導性解決,屬于課堂知識范圍的內容,教師應該在課堂內解決(如問題4、5);屬于后續(xù)學習的內容,教師可根據課堂教學安排掌握,如時間寬余可提前學習,如課堂沒有時間學習,可引導同學課后學習(如問題3、6);不屬于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問題,教師提供學習資源,鼓勵開展研究性學習(如問題1、2)。布魯納認為,學生要是自己做出了“發(fā)現”,那么他們就“擁有”了自己的知識,并且這樣做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提高了他們的學習動機。在學校學習的情形中,學生所進行的發(fā)現基本上都是有指導的發(fā)現,即在教師思維指導下進行發(fā)現。在這種教學方法中,教師給學生一些指導,以幫助學生避免進入“死胡同”,或是避免學生“鉆牛角尖”。
二、問題情境
1.選取故事或新聞情節(jié)?,F在的很多高中生視野非常廣闊,我們教師不妨從他們所關系的視野當中選取一定故事或新聞情節(jié),來導入新課,或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譬如,劉謙在春晚上一炮走紅之后,我們可以在化學課堂上利用劉謙表演魔術的形式來導入,引導學生展開思考,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去。
2.選取生活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衣食住行往往與化學知識有著緊密的聯系,挖掘這其中內在的聯系,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有著很大的好處。譬如口香糖,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它是從異戊間二烯衍生出來的膠漿制成的,這時,學生往往就會發(fā)出一陣陣的驚嘆。之后,我們繼續(xù)向他們介紹,其中還含有甜味劑、香味劑、軟化劑等化學成分,不但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還有助于他們戒除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人文品行。
3.選取相應史料。在最新出版的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如文字、圖片等化學史料知識。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這些史料不夠重視,認為它與我們的實際考試沒有什么聯系。其實,了解這些史料,不僅可以有效深化學生對于化學課堂知識的了解,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人文品格與學習習慣,激發(fā)他們在化學領域馳騁發(fā)揮的愿望與意志。譬如,在“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的“原子結構”中,有盧瑟福提出原子結構模型的過程,包括a粒子散射實驗,“盧瑟福核式原子模型”等,促進了學生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深化理解,同時,科學家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品質對于當代高中生來講也是一個不小的觸動。
三、實施模式
1.課前分析階段。這個階段是問題教學的起步階段,需要教師向學生介紹清楚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內容,甚至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清楚知識在教材中的呈現方式、順序,教材設計意圖等等,為順利展開問題教學奠定基礎。譬如在講授“乙醛”的時候,就首先向學生講授了有機物研究的一般步驟:組成元素——分子式——結構式——性質,引導學生運用燃燒法來確定樣品的組成元素。
2.課堂實施階段。問題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最好通過一系列的問題鏈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反思,進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與品質。在講授“乙醛”的時候,筆者就組織學生自己看書,并不斷提出問題:乙醛的分子式、結構式是怎樣的?乙醛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是怎樣的?在進行乙醛燃燒的實驗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什么?等等,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化了知識理解,達到了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所帶來的一系列變革,給教師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進一步拓展了教師角色的發(fā)展空間。教師在問題教學整個過程中設計問題、點撥和疏導、歸納和總結是舉足輕重的,起著引路人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