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平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2-171-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標強調(diào),教學中要體現(xiàn)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主體互動,突出學生在交往和互動過程中的自主發(fā)展,注重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不斷擴展和提升,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的發(fā)展。作為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應(yīng)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合作者。為此,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wù)勛约旱囊恍┳龇ā?/p>
一、情感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老師的導言、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yīng)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今天我當家》一課時,我課前采用了讓每一位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wù),體驗家務(wù)勞動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上課時叫一位同學上臺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相機導入本課教學。又如在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采用歌曲引入來渲染氣氛,讓全班同學齊唱“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如此一來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使他們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挖掘資源,促進學習靈感
以往的教材只是傳授知識的載體,而現(xiàn)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范例。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如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采用圖文對照來開展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小鳥與榕樹的對話”,同學們通過看表演,聽小鳥們的訴說,結(jié)合課文插圖,知道愛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存。然后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園是怎樣的,于是同學們踴躍地展示自己動手畫的家園作品。事實上作為老師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并在明理環(huán)節(jié)中加以挖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
三、延伸拓展,走進實際生活
在新教育理念下,讓學生走進實際生活,增加實踐活動是十分重要的。為此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實踐活動的培養(yǎng)。如在教完《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同學們都表示要為美化我們的家園環(huán)境出一份力,并開展一次植樹活動,有的在生日時家門前種一棵樹,讓小樹苗和我一同長大;有的回家跟父母一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區(qū)或門前種上一棵樹;有的在植樹期間為校園植樹種花種草。通過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懂得愛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處,我們的生活家園才能就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