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虎 李素玲
近年來,獼猴桃黃化病在寶雞市普遍發(fā)生,造成嚴重危害,已成為生產(chǎn)中最常見的重要病害。尤其地下水位較高的濕地,發(fā)病率較高,發(fā)病株率占到栽培總株數(shù)的20%左右。
1 黃化病的發(fā)生癥狀
發(fā)生黃葉病的獼猴桃,除葉脈為淡綠色外,其余部分發(fā)黃失綠,葉片小,樹勢衰弱、減產(chǎn),易受凍害及其他病害侵染。嚴重時病株枝條纖弱,葉片發(fā)白,外緣卷縮枯焦,果實外皮黃化,果肉切開呈白色,喪失食用價值。長時間發(fā)病還會引起整株樹干枯死亡。
2 黃化病的發(fā)生原因
2.1 水分蒸發(fā)量過大
土層中鹽分隨水分通過毛細管向地面蒸發(fā),水分蒸發(fā)量越大,鹽分在表土層積累越多,在干旱情況下更會加重土壤鹽堿化。
2.2 土壤pH值高導致鐵吸收不足
在偏堿性的土層中游離二價鐵離子易被氧化成三價鐵離子而被土壤固定,故不能被獼猴桃根系所吸收利用,加之獼猴桃根為肉質(zhì)根,分布層相對較淺,也就容易發(fā)生缺鐵性黃化病。
2.3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由于偏施氮肥,使土壤中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銅、鎂、錳等供應失調(diào),元素間發(fā)生拮抗作用,引發(fā)黃化病。其次,大水漫灌、低洼地積水,以及建園時苗木栽植過深等,易造成土壤透性氣不良,引起樹體生理代謝紊亂,發(fā)生黃化。
2.4 根部病害
如根腐病、根結線蟲病等干擾和破壞了根系吸收和合成,導致生理性缺素癥而發(fā)生黃化。
2.5 果樹負載過量
果園結果量超載,導致樹勢過弱,影響了吸收根的形成。
2.6 土壤原因
土壤管理粗放,地下水位高的低洼果園,土壤黏重,板結,通透性差,根系發(fā)育差,影響鐵的吸收。
3 黃化病的綜合防治措施
3.1 適地建園
選好園址,生產(chǎn)栽培園的土壤pH值5.5~7.5,土壤以輕壤土,中壤土,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田塊為好,耕層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1.5%以上,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忌在已栽過蘋果、梨、桃等多年生樹的重茬地和土質(zhì)黏重地建園。也不可在地下水位較高,易發(fā)生積水的地域建園。
3.2 選好砧木與品種
選擇栽植抗黃化能力較強的野生美味系獼猴桃作砧木,選用耐黃化病能力強的品種。
3.3 高壟淺溝栽植
按樹行培30厘米高壟,進行滲澆為最好,利保墑保護樹干,防板結,雨澇利排水,不積水,土壤透氣性好。
3.4 行間套種綠肥
獼猴桃園行間套種綠肥,大行種植三葉草,小行進行秸稈覆蓋。并于干旱季節(jié)將樹盤用綠肥和其他作物秸稈覆蓋保墑,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使之在2%~3%。
3.5 改良土壤,平衡施肥
深翻熟化,結合施用有機肥,合理追肥,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推廣平衡施肥技術。每年生長前期化肥的施用,應以硫酸銨或尿素等銨態(tài)氮肥為主,少用硝態(tài)氮肥和碳酸氫氨。土壤追施鐵肥,應與腐熟有機肥腐殖肥混合施用。做到氮、磷、鉀配合施肥,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肥。偏堿性土壤要注重增施有機肥料。盛果期樹每畝年追腐熟有機肥 4 000~
5 000千克,結合深翻,改良土壤。
3.6 控制產(chǎn)量,提高樹勢
盛果期樹每畝產(chǎn)量以2 000~
2 500千克為宜。嚴防負載過量,以保持健壯的樹勢。
3.7 適期灌水
改大水漫灌為小畦分灌,避免過量灌水,謹防積水,有條件可采取滲灌或滴灌技術。
3.8 調(diào)節(jié)土壤酸堿度
在pH值7.5以上的堿性土壤中,建議株施硫磺粉或8%的醋酸液1千克,適當減低根標的pH值。
3.9 藥劑防治
3.9.1 盡早根治根部病害 對根系因病理因素誘發(fā)的生理缺素癥黃化樹,要盡快根治根部病害。在剪除病根,刮除病皮的基礎上,用等量式波爾多液交替使用灌根2~3次。
3.9.2 處理根際土壤 對根結線蟲病誘發(fā)的缺素黃化樹,噴藥處理根際土壤,應選用10%的克線磷、克線丹顆粒劑,每畝用量3~5千克或40%毒絲本乳油800倍液噴灑處理根際土壤,殺滅根結線蟲,結合剪除病狀須根,盡快恢復根系的生理功能。
3.9.3 枝干輸液法防治 對已經(jīng)發(fā)生黃化病的植株,可采用枝干輸液防治獼猴桃黃化病,方法簡便,快捷實用,對樹體損傷小,傷口愈合快,省工省時,效果顯著。
具體方法:在樹干基部,鉆一小孔,鉆孔深度10毫米,孔徑2.5毫米,將注射器稍用力插入鉆孔內(nèi),吊瓶注射“稼美滋營養(yǎng)平衡注射液”,用量根據(jù)樹干粗度直徑大小而定,干徑5厘米用1支,6~10厘米正對打兩孔用2支,11~20厘米對稱打三孔用3支,以后每增加5厘米,多增加一支用量。如果樹冠偏小或樹勢較弱,可以酌情減少用量。
(作者聯(lián)系電話:13092903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