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栓 柴全喜
棗樹爛果病在每年都有大量發(fā)生,有的年份甚至造成90%以上的損失。因此,減少爛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1 癥狀
棗爛果病包括輪紋爛果病、棗紅粉病、棗軟腐病、曲霉病、青霉病、木霉病等多種。輪紋爛果病主要發(fā)生在脆熟期,其余病種主要出現(xiàn)在采收期、加工貯存期造成棗果霉爛,損失相當大。輪紋爛果?。汗麑嵢静?,以皮孔為中心,產生水漬狀褐色小斑,后迅速擴展成黃紅色大斑,果肉變褐變軟,散出酒味,發(fā)病重的全果腐爛,有的棗果上產生同心輪紋,因此叫輪紋病。該病造成嚴重落果,損失很大。棗紅粉?。汗麑嵢静『蠊廛浕兒?,棗果上長出粉紅色霉層,即病原真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的聚集物。棗軟腐病、曲霉病:果實染病后果肉變褐軟化,散出霉酸味,并長出白色絲狀物,隨后生出針頭狀的黑色小球,即該病原菌的菌絲體、孢子囊梗和孢子囊。棗曲霉病與軟腐病癥狀類似,但病原菌不同。棗青霉病:青霉菌侵入棗果后,引起病果變軟果肉變褐,味苦,濕度高時果面長出灰綠色霉層,是病原真菌分生孢子串的聚集物,邊緣白色,是菌絲層。棗木霉?。翰」Y狀與青霉病類似,只是果面上長出深綠色霉狀物,鑒定時需用顯微鏡鏡檢病原菌。
棗在運輸和貯藏過程中,爛果現(xiàn)象十分嚴重。果實染病,初生小褐點,后逐漸擴展成邊緣不清晰的大病斑,病斑下果肉變褐略凹陷,腐爛。一般貯藏10天即顯癥,濕度大時病果上長出淺灰色菌絲,病部中央產生淺黃色或帶紅色的孢子團或黑色小粒點。產生大量菌絲的主要是鐮刀菌,產生紅色孢子團的是炭疽菌,產生黑色小粒點是由莖點霉引起的,此外還有鏈格孢等,但主要是炭疽菌引起的爛果病,莖點霉引起的爛果病病程較慢。
2 病原
由多種病原菌引起。
3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棗爛果病病菌較多,廣泛分布在自然界,借氣流傳播,只要出現(xiàn)各自需要的發(fā)病條件,就會發(fā)生相應的爛果病。
毛葉棗爛果病的病原炭疽菌、鐮孢菌、莖點霉、鏈格孢均可在田間生長時就侵入棗果,尤其是果實有傷口的很易受侵染。病菌可在落葉或枝干表面及田間落果上越冬,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果實;病原菌侵入后多成為潛伏狀態(tài),直到果實采收后,遇到貯藏時適宜的溫度、濕度或通風差條件下顯癥,且病害發(fā)展迅速。上述病原多廣泛存在于大氣中、土壤中或棗樹上,當棗果有傷口時,病原菌從傷口侵入,棗果在貯運過程中遇有溫度偏高、濕度偏大或持續(xù)時間長,很易發(fā)病。
4 防治方法
4.1 棗輪紋爛果病
(1)從加強棗園管理入手,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從根本上提高抗病力。
(2)在幼果期和棗果膨大期噴灑甲基硫菌靈懸浮劑800倍液。
(3)發(fā)病后及時清除病果,集中深埋,以減少再侵染的發(fā)生。
4.2 棗果軟腐病、曲霉病、紅粉病、青霉病、木霉爛果病
(1)果實采收時防止受傷,減少傷口可大大減少上述病害發(fā)生。
(2)貯運時置于干燥通風處或用低溫貯藏。
(3)棗果采收后及時晾曬散濕或火炕烘干,以減少爛果。
4.3 毛葉棗爛果病
(1)從生長期噴3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1 000倍液保護;(2)千方百計減少傷口,包括防治刺吸性、鉆蛀性、銼吸性害蟲造成傷口,及時噴灑殺蟲劑防治;(3)采用藥劑浸泡,采收后用25%咪鮮胺乳油800倍液或40%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1 000~1 500倍液浸果1分鐘,撈出晾干后包裝。也可用50%多菌靈懸浮劑1 000倍液浸果1.5分鐘,晾干后裝箱運輸。(4)進行低溫(4℃)貯藏,并注意通風散濕,嚴格防止棗果表面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