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成
羊腹瀉通常與小腸疾病有關,主要是分泌過多和吸收不良兩個病理過程。羔羊腸黏膜發(fā)育不全,胃液酸度小,酶的活性低,在不良因素作用下,進入胃腸的內容物容易發(fā)生分解不全而發(fā)酵,這樣發(fā)酵的中間產物刺激腸蠕動加快就出現(xiàn)下痢。腸消化功能紊亂使食糜的氫離子濃度改變,給腸內細菌創(chuàng)造了有利于繁殖的環(huán)境。由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從而使羔羊腹瀉加劇。羊腹瀉的病因比較復雜,常見的有飼養(yǎng)管理不良引起的羔羊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有輪狀病毒、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魏氏梭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拉稀,也有球蟲、隱孢子蟲引起的蟲源性拉稀。
一、引起羊腹瀉病的原因
1.菌源性腹瀉
1.1大腸桿菌:多見于1~8日齡羔羊。母羊乳房不潔,產羔房衛(wèi)生環(huán)境不良,潮濕、擁擠、寒冷和通風不良是發(fā)生該病的主要原因。病羊糞便稀薄、惡臭,有時有氣泡并混有血液。羔羊腹痛,尖叫。糞便起初為黃色,后呈灰白色,羔羊嚴重虛脫,體溫下降,脫水死亡。病程1~2周。死亡率有的高達50%。
1.2沙門氏菌:引起羔羊敗血和下痢,又名羔羊副傷寒。羔羊出生后2~3天發(fā)病的主要是羔羊在子宮內或接產中羊水感染的結果。羔羊7~15日齡發(fā)病的是出生后經消化道感染。傳染源來自病羊和帶菌母羊。臨床表現(xiàn)為體溫升高,下痢,糞便中混有血液并伴有黏液和組織碎片,腥臭,病羔羊食欲消失,迅速消瘦衰弱。2~3周死亡。有的羔羊轉為慢性到成為僵羊。
1.3鏈球菌:主要通過消化道和黏膜傷口感染。病羊發(fā)熱,排出腥臭帶黏液的稀糞,個別羊瀕死前有神經癥狀,常于3~4周死亡。
1.4霉菌:患羊生長受阻,采食量減少,被毛粗糙,后期體溫下降,水瀉、糞便的顏色黃灰色,該病應及時撤換霉變飼草。
2.5B型魏氏梭菌。所致腹瀉又稱羊痢疾。病初病羊精神萎頓,低頭拱背,不吃乳,不久就發(fā)生持續(xù)性劇烈腹瀉,糞便由糊狀轉變?yōu)樗畼?黃白色或灰白色,后期為棕色,形成血便,大便失禁,惡臭。1~3d衰竭死亡。少數病羔羊則呈現(xiàn)神經癥狀,腹脹而不下痢、四肢癱軟、臥地不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角弓反張、體溫下降,常數小時后死亡。
2.蟲源性腹瀉
2.1隱孢子蟲:隱孢子蟲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可引起3~35日齡羔羊拉稀的寄生蟲。發(fā)育史略同球蟲,一般只需要1 個宿主就能完成其生活史。經糞口途徑感染。隨著糞便排出的蟲卵已孢子化,就具有感染能力,平均潛伏期4d。飼養(yǎng)與產羔環(huán)境差、擁擠、潮濕是暴發(fā)該病的主要外因,患病羔羊常出現(xiàn)頑固性腹瀉。如果伴有繼發(fā)感染,癥狀明顯加劇,死亡率直線上升。
2.2球蟲:主要由艾美耳球蟲引起,以反復拉稀為特征,臨床2~4月齡羔羊最易感染的一種寄生蟲病。成年公羊多 為帶蟲者但不發(fā)病。在高溫、高濕、高密度和衛(wèi)生狀況差的環(huán)境中、雨季或雨季后舍飼的羔羊最易暴發(fā)流行。病羊普遍消瘦、精神不振、行走搖晃、食欲減退、被毛粗亂、可視黏膜蒼白。病羊急劇下痢,糞便褐色、綠色、黑色都有出現(xiàn),常帶有大量腸黏膜、惡臭。有的里急后重、腹痛尖叫。剖檢病變?yōu)樾∧c黏膜有大量淡黃色或乳白色圓形、卵圓形結節(jié),從菜籽粒到米粒大小不等。糞便和腸黏膜刮片檢查,都可見到大量蟲卵。
二、羊腹瀉病防治技術
中草藥預防、如將鮮蒲公英洗凈,直接喂羊或搗爛后取原汁喂羊,既可預防腹瀉,又可起治療作用。中草藥來源容易,方法簡便,成本低,效果好,用量要求不嚴,沒有任何毒副作用,適合于農戶養(yǎng)羊防病。六是調理胃腸道環(huán)境??墒褂梦⑸鷳B(tài)制劑進行日常預防。適時驅蟲。羊腹瀉的治療原則是清理腸胃、保護黏膜、止酵防腐、維護心臟、防中毒和脫水。菌源性腹瀉應采用抗生素控制繼發(fā)感染,補液、防脫水、防酸中毒為主的支持療法。由于羔羊體質弱,病程短,腹瀉后很快死亡,因此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為避免盲目用藥造成抗藥性,應送往實驗室進行藥敏試驗,篩選使用敏感藥物治療。目前大部分菌株對慶大霉素、喹諾酮類仍敏感。治療中大量補液也十分必要。預防羔羊痢疾,首先要加強產羔母羊的飼養(yǎng)管理和產羔環(huán)境的衛(wèi)生消毒工作,同時在產羔前15~20天再給待產母羊接種一次魏氏梭菌聯(lián)苗,以保證羔羊獲得充足的母源抗體。
(作者單位:164021黑龍江省趙光農場畜牧科)